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白开水(李碧华)

《白开水》中国当代作家李碧华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白开水

约李碧华于晚上八时,我反正有空便早点到,叫了啤酒等,心裡尽猜度她会是一个怎麽样的模样儿:短短身裁,鼻架眼镜,活像一个教书老师?或如小思一般,高高瘦瘦,衣者合度;抑似懒洋洋的林燕妮那样子?还是衣着朴素,却是刁鑽狠辣,一如柴娃娃?谁知真人露相,完全不是,是一个十足十的「大陆妹」,但这个「大陆妹」可不简单哪,听她讲话,既有柴娃娃的狠辣,复有小思的典雅。

李碧华很洒脱的对我讲出她被警察误以为是「大陆妹」的故事。地点是在艺术中心七楼的「景福餐厅」,隔着大玻璃,远远九龙的景色又被浓雨所盖,风吹雨,电夹雷,风雷声紧,却为玻璃阻隔,这儿反而像风雨中的安乐窝了。风风雨雨中,听李碧华讲她的故事,着实是一番享受,尤其是「大陆妹」的故事,既好笑又可恼,谑而虐,动听得紧哪!

有一回,李碧华深夜坐的士回家,途经夏悫道。忽被前面警岗截停。走过来的两个警察,亮起电筒,给李碧华身上一照,登时面有喜色。原来李碧华肤色棕黑,又蓄了个半长髮的大陆少女装,衣着普通,人又长得纤小,乍看似乎营养不良,这个模样,几乎无一不似偷渡少女。那两个警察挨飢抵夜,还到点儿,哪有不喜,互相照了眼色,其中一人板着面孔问道:「你去边度?」好个李碧华眼不抬,心不跳,冷冷回道: 「屋企。」另一个警察不甘示弱,问:「屋企係边处?」李碧华答:「中环!」板面孔的警察又问:「身份证呢?」李碧华早有准备,却不急于拿出,施施然左摸右摸。弄了半天,才掏出身份证。其中一个警察看了看,意犹未足,对准李碧华身上的帆布袋看了看,问:「裡面係乜o野?」李碧华心中有气,驳道:「女人o野,你睇唔睇?」把帆布袋递过去:「大佬,我係香港电台o既编剧,我地正话为你地D大佬做紧宣传呀!」那时候,香港电台正拍摄宣传警察为市民良好公僕的「执法者」片集。两个警察见李碧华如此说,知道此人乃名符其实的辣椒仔不好惹,相互照个眼色,其中一人便打圆场道:「例行检查o者,无事喇,你可以走!」

错认李碧华,本非两位警察大佬的错,李碧华本人的确像极「大陆妹」,因此,港台的片集有「大陆妹」的角色者,非李碧华莫属。我对李碧华言,他日我赚到钱拍电影,以大陆为背景,必请她当女主角,她满口应承,沉李合作,必定收个盘满砵满。

老实讲,以前我并不喜读李碧华的文章,文字之佶屈髶牙,大概要用心读上多遍,方能抓得住文底含义,天呀,香港人时间宝贵,哪有如此閒情逸緻。我知道已故三苏叔叔十分锺爱碧华,当时便向三苏叔叔提意见。三苏叔叔道:「此乃初写文章的人必经之道,慢慢便会改善的。」初时不信,现在读碧华的文章,不但通,抑且醇,进步之速,令人吃惊。

碧华初写文章,就如一般初写的人一样,尝试投稿。她投去「幸福家庭」,侥倖获刊,主编张翼飞兄赏识她的才华,特意为她开了个专栏,让她长写长有,就这样,李碧华踏上写作之途。

李碧华现时在「东方日报」有个叫做「白开水」的专栏,短短数百字,很吸引读者。「东方日报」要求很高,我在那裡过一段时期,抵受不住压力,自动退役,碧华可以立足「东方」而不倒,功力自然非凡。不过,说真的,我对「白开水」这个栏名有点异议,碧华文章越写越醇,哪有半点「白开水」味道?明明是陈年花凋,却老要说成米酒,岂非文不对题?这个栏名在适当时候,应当改上一改,未知碧华同意否?

「文而优则编」,此「编」并非「编辑」,而是「编剧」,结果在七六年秋,幸运之神降临其身,她如愿以偿,使了港台编剧。

港台的编剧不同于「无线」与「丽的」,十分讲究内容,尤注重教育意义,所以编港台剧本,用粤语来说,「真係少o的心机都唔掂」,碧华默默耕耘,编了好几个好剧本,如「七女性」、「北斗星」、「年青人」、「小时候」、「狮子山下」、「岁月河山」、「烙印」、「霸王别姬」和「江湖再见」等。而电影方面,「父子情」和「两小无知」等,皆属饮誉之作。谈到剧本,她的劲头身来了,滔滔不绝,不亦乐乎。

碧华最喜欢「霸王别姬」,讲伶人的辛酸,几乎惹来我一把眼泪。我告诉她,去年我在该剧的主角岳华家裡吃饭,他表示十分喜欢「霸王别姬」裡的角色,碧华一听大喜,忙不迭问:「真的吗?真的吗?」我有心气她一气,加一句话:「不过,照我所知,岳华对他有份儿演出的片集都是喜欢的。」她果然中计,面色沉了一下。但凭良心话,「霸王别姬」编导演俱佳,是近年罕见的好片集。

听闻李碧华要出单行本「白开水」,顺便打听一下。

她掠了掠头髮说:「七月裡会出版了,稿也校好。」看她那副喜悦的神情,对她的处女集似乎抱有极大的信心。据我所知,碧华还有一本名为『爆竹烟花』的作品已在排印中,内容包括杂文、访问和游记等,将她的早期与近期作品共冶一炉,是碧华在写作历程中的最佳写照。我对她说:「出版时,记紧送我一本看,以便珍藏。」她连连说好;又问:「要签名吗?要写上三围数字吗?」

我问她到底喜欢写杂文小说,还是写剧本。碧华想也不想答道:「目前来说,我喜欢写剧本,因为我可以搜集资料,再按照资料加以发挥,我喜欢有『实在』的东西握在手裡,小说虽然也要讲『实在』,但多有心理描写,在写实方面,不如剧本。」

这一点,我倒是很同意,小说做得好,并不等于能写好剧本,最近项庄在「舞剑新谈」裡也提及这个问题,苦乐人语,当然有其根据,就以我来说,做做小说还可以,写剧本写三年,一无所得,倒是给导演先生们骂了数十万次,实是辛苦的代价。

碧华说,有一回要写一个舞台剧,她对此毫无体验,只好跟人去欢场考察。以前林德禄兄执导同类片集,也遇上这样的困难,他找我做「盲公竹」,逛了几家舞厅,拍出来虽然似模似样,还略欠神髓,我对碧华说,无论电视、电影拍风尘女人,都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可真令余遗憾。碧华说:「倒不如你提供资料,我来写一个剧本。」我说:「好呀!」但是一声「好」,倘若能够实现,也许是若干年后的事了。 碧华很坦白的告诉我,她同文化圈的人并不熟,认识的人有限,她希望能够扩大圈子,充实自己,想不到辣椒仔也有她谦逊的一面,着实难得。近日,她的文章颇爱引用「古典」,猜她定是在专注诗词歌赋,她也坦然承认,雪魂兄激动地道:「其实写文章一定要有古文根底,鲁迅叫人不要看古文,其实不一定对。」我说:「周氏兄弟,都很受魏普南北朝文风影响,鲁迅锺情嵇康,知堂亦然,但是知堂后期也知道孔家店不能一棒砸破,鲁迅却还在孜孜不倦,结果如何,看看现在一般青年的中文程度,便可思过半了。」碧华也认为适当地看古文,对运词遣句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往往白话要用十个字来表达的,求诸古文,五字即可,而效果一样,你能说古文要废弃丢入毛坑吗?

碧华的文字已越来越精练,观察力也随年龄而变得更敏锐,在后起的年轻女作家当中,她应该是大有前途,我衷心希望她能努力,把文章写得更好。我写这篇素描,也可能是爱其才,喜其辣,于是不期然的以老大哥自居,姑勿论怎样,我欣赏碧华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这夜,攀谈了好久,窗外风雨稍歇,碧华站起来告辞,临行,她对我说:「沉公子,多谢你今次捧场,别忘记我是『杜老志』的碧华,有空找我坐檯!」揹起黄帆布袋,挥挥手,扬长而去。[1]

作者简介

李碧华,女,原名李白,广东人,出生、成长于香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