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登东罗岩记(詹士元)

登东罗岩记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登东罗岩记》中国当代作家詹士元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登东罗岩记

闲暇工余,去户外登山锻炼挺不错。只要天气适宜,唤友呼朋或独自一人,走入山间去感悟山的情怀,是件惬意的事。

对于长期居住在县城的我来说,脑海中所能想到山岩似乎屈指可数,有的距离甚远,有的过于巍峨,有兴趣去攀爬的不多。我较常去两个地方,清泉岩和东罗岩。由于东罗岩就在城郊较近,往来显得方便些,且那儿也是许多市民休闲朝圣的好去处。每当节假日,从四面八方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或登山观景,或礼佛朝圣,给山岩增添了一抹亮色。他们中有富有朝气的小年轻;有已近暮年的老者;更有稚气未脱的孩童。不论男女老少,只要置身山间身上似乎就散发着无尽的活力。

从县城出发,车程十多分钟就可抵达山下。举目远眺,漫山的草木莽莽苍苍,山腰上的寺庙若隐若现,山顶的巨石高耸、奇岩叠嶂,不时还伴有云雾缭绕。此番情景颇有意韵且灵动无比,惹人浮想。

山上主要有荔枝、桂圆、翠竹、桉树及其它花树等。山脚下成片的荔枝、桂圆枝叶绵密、蓊郁,丝毫不因季节而失去生气。而山间的竹子、桉树倒是叶片稀疏,还有一些草木看上枯黄、凋零,俨然一幅冬季萧瑟肃杀的画面。眼前的情景不禁让人有些伤怀,人生亦如此,不管多么绚丽辉煌也避免不了黯淡的落幕。山道是石阶铺就而成,弯曲又狭长地向山顶延伸,起始路段略微平整,愈往后愈显得较陡而崎岖。刚上山时,我并不在意,直至后面气喘嘘嘘。那一刻,我才感到登山不易,哪怕不是那种高不可攀的险峰,也需要毅力与勇气。

登东罗岩,不能错过去“白云寺”朝圣 。这座寺庙又称“白云庵”,是县城一处著名的佛教古刹。它颇有些历史渊源,相传是元代僧如海创建,明嘉靖庚申年重建。寺为二进结构,并不十分气派。寺内供奉着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十八罗汉等佛像。但逢传统节日,来此朝圣的香客很多。倘若你在寺院游览,一定会发现一棵主干粗壮、枝叶繁茂的玉兰树,它屹立在寺的北面,据传有近百年的树龄。从一些史料中,我还了解到这儿有一口称作“乌目蛇井”的清水井,据说井中有一条身无鳞头白须的乌目蛇时常出没。当天我寻了好久才发现那口井,一块废纸板覆盖住了井口,井底已然没有半滴水。“如今的“乌目蛇井”何以成了枯井,更寻不见乌目蛇的踪迹?”我大失所望地在心里嘀咕着。恰好有位老者从身边走过,我向他询问了缘由。他摇了摇头说:“环境破坏了,水源枯竭了。”这么美好的古迹及传说生生地被现实给破坏了,不免让人感到遗憾与惋惜。当我转身向南侧走去的时候,那棵千年的古老金钟荔枝出现在眼前,它根如石盘,树高约三丈余,虽然历经岁月,依然枝粗叶绿,富有生机,当地村民称它为“荔枝王”,它顽强的生命力让人感叹。寺的周围还可见由巨石构成的石洞,它们是卧相洞、曙光洞等,如今更名为“观音洞”,洞内约有十来平方,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石像,而一些摩崖诗碑更是随处可见。置身于这样的寺院,听着靡靡的佛音,颇为空灵。就如诗句所吟:“东罗岩穴四围山,日落云归又闭关。方丈乾坤闲外乐,蓬莱风月乐中闲。千年禅榻岚光润,万岁经龛石笋斑。若既登临归去后,也应跦散在人间。”

过了白云寺,一面残垣断壁和古石门映入了视线,石门上镌刻着“卫云堡”字迹,或许是年代久远,看起来颇显沧桑。据说这里原先叫“九曲寨”,后来被明朝建成防御倭寇的山寨。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传说故事。望着眼前这些斑驳的古堡遗迹,似乎触摸着一段尘封的历史。而步入堡内,那些各具形态的天然花岗岩巨石以及石棚展现在眼前,如“旭日厅”、“一线天”等,由于雷劈石覆盖下的石洞犹如厅堂,大约可容数十人,每日清晨,曦光射入厅内,满室生辉,蔚为壮观。人们称之为“旭日厅”。石厅前为草坪,坪下峰兀洞幽。如若想尽览风景,你得站到石顶上去,那儿近可看县城的旖旎风光,远可看梁山的逶迤如屏。而且更是观日出的好地方,“东罗旭日”也因此而来,是漳浦八景之一。

登山的过程是艰辛的,而登顶之后的心情是愉悦的。任凭山风迎面,静静地端坐在石头欣赏城景、远山及被如血残阳染红的天际,那种快慰是溢于言表的,这是一份释负后的酣畅淋漓。我想,人生的理想正如山的顶峰,只要有信心和坚持的毅力,就能收获属于自己的风景。

[1]

作者简介

詹士元,男,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