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番茄叶霉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番茄叶霉病

番茄叶霉病
原圖鏈接

番茄叶霉病又称黑霉病,俗称黑毛,是由黄褐孢霉菌引起的番茄病害,此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实。

番茄叶霉病在中国大部分番茄种植区均有发生。温度在4~32℃病菌均可生长,20~25℃最为适宜,孢子萌发和侵入要求相对湿度80%以上。气温22℃左右,湿度90%以上病害发生严重。保护地高湿,或遇连续阴雨天,光照较弱亦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该病是保护地番茄上的重要叶部病害,露地番茄虽有发生,但不及保护地番茄上严重。番茄发病后使叶片变黄枯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合成,降低番茄产量和品质。

番茄叶霉病一旦发生,扩展迅速,流行性强,应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及时喷药防治,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番茄叶霉病

外文名:Tomato leaf mould

别 名:黑霉病

为害部位:叶片、茎、花、果实

病原物:黄褐孢霉菌

番茄叶霉病症状
原圖鏈接

为害作物:番茄

病原特征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叶背面出现灰白色至黑褐色茂密的霉层,后期变成紫灰色或深灰色至黑色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

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使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病花常在坐果前枯死。茎染病症状常与叶片类似。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斑块,硬化凹陷。[1]

发病原因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表皮内越冬,借助气流传播,叶面有水湿的条件即可萌发,长出芽管经气孔侵入。气温22℃、湿度大于90%利于叶霉病的发生。高温、高湿是叶霉病发生的有利条件。温度在30C以上有抑制病菌的作用,可以考虑适当时机高温烤棚,抑制病害流行。叶霉病在春季番茄生长后期棚室温度上升后遇湿度大时易发生,秋延后种植的番茄在前期气温略有下降时,遇雨水或高湿环境易大发生而流行。一些引进品种不抗叶霉病,应引起注意。

番茄叶霉病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是目前蔬菜病害中病菌分化最明显的病害之一,迄今已知的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至少有13个。北京地区田间病菌主要为小种1号和2号,东北三省田间病菌主要为小种1号、2号和3号。随着田间栽培品种的更替,一方面抗病品种的选择压力导致新小种的产生和劣势小种的优势化,另一方面新小种的出现和劣势小种优势化致使抗病品种的抗性丧失, 导致病害流行。

为害症状

多图

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边缘不明显的斑点,叶背面出现灰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淡褐至深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病害常由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严重时霉层布满叶背,叶片卷曲,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嫩茎和果柄上也可产生相似的病斑,花器发病易脱落。果实发病,果蒂附近或果面上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菌丝潜伏于种皮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从病残体上越冬的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以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另外,播种带菌的种子也可引起初侵染。该病有多次再侵染,病菌萌发后,从寄主叶背面的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蔓延,并产生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水分和养分,形成病斑。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斑上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不断再侵染。病菌也可从萼片、花梗的气孔侵入,并能进入子房,潜伏在种皮上。

发病条件

番茄叶霉病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病气候条件为二十三度,相对湿度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浙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七月和秋季十一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开花结果期,多年连作、排水不畅、通风不良、田间过于郁闷、空气湿度比较大的田块发病比较严重。年度间早春低温多雨、连续阴雨或多雨的年份发病比较重。秋季晚秋温度过高、多雨的年份发病比较重。[2]

防治措施

(1)从无病番茄株上选留不带病菌的种子到冷水中3-4小时,然后催芽播种。

(2)用未种过侨茄和茄科蔬菜的土壤育苗,或播种前将种子用50-550C热水浸泡20-30分钟,捞出后再浸到冷水中3-4小时,然后催芽播种。

(3)定植前可熏蒸温室或大棚,每100平方米用硫磺0.25kg,锯末0.5kg,暗火点燃后熏蒸24小时,也可高温闷棚,36℃保持1-2小时。

(4)种植后保护地番茄可用百菌清烟雾剂熏烟,每亩250g,分成5-6包,分散放在不同位点,用火点燃,密闭数小时即可。

(5)露地和保护地番茄可在结果前后用80%多菌灵粉剂600倍液,或50%福·液,或2%春雷霉素液剂400倍液,或25%嚓菌脂悬浮剂9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粉剂6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300倍液,或22.2%抑霉哇乳油1500倍液喷雾。打药时间要早,打药要均匀,叶霉病与叶斑病混发时异菌可湿性粉剂800倍,可用52.5%恶吐菌酮·霜腺氰水分散粒剂1 800倍液。注意叶背喷药,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次。[3]

相关视频

番茄叶霉病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番茄叶霉病,80﹪的番茄都会得这种病,防治是重点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