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電子商業

電子商業指的是企業的總體戰略 , 而電子商務是電子商業中極為重 要的一個方面。 電子商業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電子商務是通過電子媒 介進行公司和客戶之間的 交易; 而電子商業與此不完全相同 , 它指為創建一個高效的商業模式所需的商業流程、企業應用及企業組織結構的複雜體系, 實 際上是通過先進的技術 , 使工商企業 內部功能更 趨合理化 , 涉及 內 容包括會計、庫存 、採購和銷售等諸方面 , 是 一種 靈 活、高效、以客戶 為中心的商業模式。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電子商業 外文名 e-commerce

不同定義

要界定電子商業的概念首先要了解電子商務的概念。對於電子商務的確切定義,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其中比較系統、全面且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加拿大電子商務協會給出了電子商務的較為嚴格的定義:電子商務是通過數字通信進行商品和服務的買賣以及資金的轉帳,它還包括公司間和公司內利用E-mailEDI、文件傳輸、傳真電視會議遠程計算機聯網所能實現的全部功能(如:市場營銷、金融結算、銷售以及商務談判)。 聯合國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有關電子商務的報告中對EC的定義:電子商務是發生在開放網絡上的包含企業之間(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和消費者之間(Business to Consumer)的商業交易。 美國政府在其"全球電子商務綱要"中,比較籠統的指出電子商務是通過Internet進行的各項商務活動,包括:廣告、交易、支付、服務等活動,全球電子商務將會涉及全球各國。 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委員會(GIIC)電子商務工作委員會報告草案中對電子商務定義如下:電子商務是運用電子通信作為手段的經濟活動,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可以對帶有經濟價值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宣傳、購買和結算。這種交易的方式不受地理位置、資金多少或零售渠道的所有權影響,公有私有企業、公司、政府組織、各種社會團體、一般公民、企業家都能自由地參加廣泛的經濟活動,其中包括農業、林業、漁業、工業、私營和政府的服務業。電子商務能使產品在世界範圍內交易並向消費者提供多種多樣的選擇。 IBM公司的電子商務(E-Business)概念包括三個部分:企業內部網(Intranet)、企業外部(Extranet)、電子商務(E-commerce),它所強調的是在網絡計算環境下的商業化應用,不僅僅是硬件和軟件的結合,也不僅僅是我們通常意義下的強調交易的狹義的電子商務(E-commerce),而是把買方、賣方、廠商及其合作夥伴在因特網(Internet)、企業內部網(Intranet)、和企業外部網(Extranet)結合起來的應用。它同時強調這三部分是有層次的:只有先建立良好的Intranet,建立好比較完善的標準和各種信息基礎設施,才能順利擴展到Extranet,最後擴展到E-commerce。 HP公司提出電子商務、電子業務、電子消費和電子化世界的概念。它對電子商務(E-Business)的定義是:通過電子化手段來完成商業貿易活動的一種方式,電子商務使我們能夠以電子交易為手段完成物品和服務等的交換,是商家和客戶之間的聯繫紐帶。它包括兩種基本形式:商家之間的電子商務及商界與最終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對電子業務的定義:一種新型的業務開展手段,通過基於Internet的信息結構,使得公司、供應商、合作夥伴和客戶之間,利用電子業務共享信息,E-Business不僅能夠有效地增強現有業務進程的實施,而且能夠對市場等動態因素做出快速響應並及時調整當前業務進程。更重要的是,E-Business本身也為企業創造出了更多、更新的業務動作模式。對電子消費(E-Consumer)的定義:人們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娛樂、學習、工作、購物等一系列活動,使家庭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的從傳統電視向Internet轉變。 通用電氣公司(GE)對電子商務的定義。電子商務是通過電子方式進行商業交易,分為企業與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和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企業與企業間的電子商務:以EDI為核心技術,增值網(VAN)和互聯網(Internet)為主要手段,實現企業間業務流程的電子化,配合企業內部的電子化生產管理系統,提高企業從生產、庫存、到流通(包括物資和資金)各個環節的效率。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以Internet為主要服務提供手段,實現公眾消費和服務提供方式以及相關的付款方式的電子化。 中國專家王可研究員從過程角度定義電子商務為"在計算機與通信網絡基礎上,利用電子工具實現商業交換和行政作業的全過程" 中國企業家王新華從應用角度認為"電子商務從本質上講是一組電子工具在商務過程中的應用,這些工具包括: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郵件(E-mail)、電子公告系統(BBS)、條形碼(Barcode)、圖像處理、智能卡等。而應用的前提和基礎是完善的現代通信網絡和人們的思想意識的提高以及管理體制的轉變". 電子商業(E-commerce)和電子商務(E-business)這兩個概念經常被混用。然而,這兩個概念還是有區別的。電子商業是指在線交易,即在互聯網平台上買賣商品。而電子商務則涵蓋了所有與互聯網相關的活動,也就是說電子商業是電子商務的子集。電子商業主要指電子商務中的B2C部分,就消費者的角度而言就是網上購物。從零售渠道來看,B2C電子商務為零售業績提供了一種新的零售模式,對城市零售業的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原則

原則一:因特網補充一個新的企業時間觀念——因特網時間 人們關注時間是因為要按時做完工作或使事 情按時出現。「因特網時間」的一個 奇妙特徵是,它基本上是觀念上的,不是客觀的。 第一,儘管因特網時間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涵義,但一個基本特徵是對因特網的體驗是現在的。每一天,實時,任何時候,現在,同時在地 方和全球。不管時區、地理和商業活動,因特網 時間總是 「現在」。因特網總不 「斷開」,在世 界某地總是 「開」着。網上商業活動總在發生。 機會一分鐘一分鐘地贏得和失去。 第二,因特網 把時間和行動 「壓縮」成越來越短的間隔。因為 變化與在萬維網上發生的行動同時發生,所以因 特網上事事 「緊迫」。一家企業一旦上了萬維 網,它就加入一個異常緊迫的世界,商業戰略和 行動被壓縮成 「今天」的活動,而每個今天都是3 小時,所以參加的緊迫性總是很高的。 第三,因特網時間要求管理者對要事和瑣事同時作出迅速反應。因為商業活動總是實時的,緊迫的,所以網上區別輕重緩急至少是危險的。 網上顧客不滿意不是只向鄰居訴說,他們通過聊 天室、告示牌和自己的網址對成千上萬人訴說你 公司的不是。類似地,網上競爭快如閃電,又可 察覺,一家上網公司的創新恰是其競爭對手仿效或迅速應對它的機會。網上公司的戰略對其客戶 和競爭對手來說均是透明的。這一切的結果是,今天的競爭優勢會是明天競爭的 「困難」。 所以,因特網時間引出一個新的商業時間觀念,即它總是 「開」%4,.的、緊迫的,需要反應 迅速。總管們的任務是,他們的產業、公司和個 人時間觀念要與因特網時間的直觀現實協調起來。 原則二 :因特網學習是持續的、演變的、迅速的 因特網上的學習和創新可以喻為信息技術產 業中的軟件設計、公布和改進過程。軟件產品總 非一開發出來就是十全十美的,滿足客戶對特徵 和質量的需要的。這些軟件上市後經過幾年直到 產品周期結束,不是從市上撤回就是自下而上地 重新設計後再推出新版或者被取代。適用於汽 車、保險、銀行、消費品和工業產品的標準產品 設計、投放和改進周期確實不適於軟件。 軟件特徵在市場上不斷受到眾多消費者的檢 驗,從來不被看成是完美的。軟件產品帶着已知 的質量缺陷或 「蟲」被投入市場,因為公司要使 其產品搶先上市。他們負責在以後的版本中將 「蟲」去掉。 因此,軟件產業中的學和干被合併成單一行 動,經由與客戶的交互作用和對競爭對手的反應 而不斷改進。從質量的觀點來看,產品總是不完 善的,搶先將產品和老產品的新版本推向市場是 至關重要的。 對許多服務和製造行業的舊有公司的管理者 來說,有關服務和產品的因特網學習 $%&』()&(』 *(+)&,&-.周期與他們通常考慮其產品設計、投放和 改進的思維方式無關。他們記着,搶先上市總是好 的,但產品不能有毛病。公司應當第一次就設計出 「合適」產品。 這些舊有公司里的公認的產品創新原則,不僅 在信息技術產業中正在被個人計算機、打印機、移 動電話等主動推翻,也在較傳統的產業如汽車、保 險、銀行和零售中被摒棄,因特網學習正在影響着 這些行業的產品設計、投放和檢驗周期—— — 嘗試、 修改,最重要的是快干。 原則三:電子商務需要創造性破壞和建設 在傳統市場上,商業內容 $賣什麼.、商業背景 $與客戶做生意的場合.和基礎設施$物質、人力、信 息和技術資源.高度一體化,難解難分。在電子商務 世界這個「市場」上,有可能重構商業的內容、背景 和基礎設施,所以公認的公司和產業的商業模式要 重新界定。 例如在零售銀行業中,一體化商業模式取決於 推銷產品的支行以及自動取款機、電話和因特網銀 行業務的直接通道的構成。而今天它的發展正在受 到一種新模式的威脅,這種新模式根本地重構銀行 和金融服務業的內容、背景和基礎設施。 例如,%&』/,』 使數以百萬計的居民有可能在網 上直接聯繫銀行、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並按 需選擇金融服務提供者。客戶不是被「鎖定」到某銀 行的產品和提供通道上,而是可用家庭和辦公室電 腦從眾多金融服務提供者中選擇。 這種新興零售銀行模式從三個方面威脅到一 體化模式。第一, %&』/,』 成了與客戶之間的中介,不 是直接的銀行。第二,新模式吸引收入較高的客戶 群,將低收入客戶留給傳統銀行。第三,許多國家對 銀行放鬆管制,網上獲得銀行、保險及其他各種金 融服務對客戶來說僅需點擊之勞。 因此,隨着基於因特網和萬維網的新商業模式 在世界各地市場上的發展,創造性破壞和建設的過 程將在各行業中繼續下去。舊有公司管理者的任務 是,預見到可能在本行業發生的創造性破壞方式。 而且他們必須重組其價值鏈,以便因勢利導,免使 新來者取代自己。 原則四:電子商務同時向客戶提供豐富而廣泛的信息 是向大量客戶提供數量有限的信息,還是向少量客戶提供豐富的信息,傳統商業必須二者擇一。 因特網出現之前,這種抉擇是清楚的。電視和印刷 廣告確是大量生產和廣泛提供的,但信息豐富性甚 低。如果一家公司要向客戶提供大量信息,它就必 須針對並仔細限定客戶數量,保證這些客戶事實上 是極有可能購買的個人或人群。 在網上,公司有可能繞開客戶廣泛性和信息豐 富性之間的傳統抉擇,而可以一個一個地接觸上萬 或上百萬客戶,向他們提供有關本公司產品和服務 的內容豐富的信息。 為利用因特網所具有的每一客戶都同該公司 一對一接觸的特性,可以重新界定傳統的營銷、宣 傳和銷售策略。例如,許多公司利用了保險代理、百 貨店和銀行支行作為首要通道,將豐富的產品和服 務信息傳給客戶。在利用因特網作為手段一對一地 定向提供信息的情況下,這些通道的用途必須重新 界定。保險代理、銀行支行、汽車行、零售店也許不 會消失,但要比過去少得多。過去他們僅是分配信 息和處理客戶業務,而從接觸客戶、個人化和親近 性等方面來看,它們在附加值中的作用將與過去截 然不同。 原則五:使數據轉化為信息和對人們、企業有 用的知識,重新界定中介在電子商務中的作用 因特網上的信息有四個對發現新商機起關鍵 作用的特徵。第一,所有網上信息均以數字形式提 供。第二,信息生產高成本,而再生產低成本。這意 味着要按人們意願而不是按生產成本對信息產品 定價。此外,再生產的信息產品價廉,人們和企業能 以極低的邊際成本購買,從而為信息「過載」創造了 條件。第三,信息產品是經濟學家所稱的 「體驗商 品」,試用之後才發現一個信息產品是有用的。第 四,人們和企業對信息的獲取、收集和利用必須是 「節省」的。所有的人和人群很不留意收集和利用信 息的時間間隔和時間。在數字信息豐富的世界裡, 要求人們將精力和時間集中於在適當時候利用適 用信息,這就為「信息中介」創造大量 商機。信息中介是人或者公司,專門幫助其他人或 公司僅收集他們所需的適用信息,因而節省客戶的 精力和時間。 過去受託人、零售商、代理商和投資管理者起 到了信息中介作用。在網上,存在着很多幫助人們 和企業獲取重要信息從而節省時間、精力和金錢的 重大機會。為了成功,信息中介必須建立與客戶的 信用,了解客戶的信息需求,並曉得如何滿足需求。他們必須樹立「品牌」信譽,建立信用,有條件與 客戶進行有關談判。 在網上基本上有兩類信息中介。第一類是供方 導向的,他們總攬客戶信息,並代替要出售產品和 服務的公司進行交易。第二類是客戶導向的,他們 根據客戶需要找到信息,或者在網上完成交易。 圍繞網上信息中介產生的商機同時給予消費 者和商業客戶。對於舊有企業來說,挑戰是以新的 思維方式考慮其客戶和產品信息,他們在服務客戶 和給客戶帶來利益方面略勝競爭對手一籌。 原則六:在電子商務中目錄定價將給現場或 可變定價讓路 利用因特網和萬維網,交易成本可以明顯降 低。必須承擔「高額協調費用」的舊有公司,既須將 這些附加成本打進其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中,也鬚根 據在不同國家做生意的協調成本不同而改變價 格。利用因特網和萬維網,客戶可以馬上確定舊有 公司在不同國家的不同定價,並要求以最低價格購 買。這種扯平的價格效應使價格競爭增加,因此公 司的「目錄價格」失去了意義。 這種「交易成本」觀的涵義被唐斯等人稱為「縮小公司法則」。因為開放市場交易成本接近於零,公 司規模也趨於為零。作為由固定雇員和固定資產定 義的固定實體的公司概念正在給「虛擬組織」讓路, 虛擬組織雇員可以是兼職的,大部分資產是可變 的,不是固定的。這種變化迫使舊有公司在更有主 見和知識的客戶面前降低價格或轉向可變定價 。 在網上影響可變定價或現貨定價的第二個力量是這樣一個現實,即可在網上 「介紹」或「展示」的服務或貨物幾乎全可聯機買賣, 不管是通過拍賣還是貿易機構。因為客戶尋找有關 貨物和服務的信息,並進行價格對比,而供應商監 視着客戶行為和購買情況,以便提供 「最佳交易」, 所以交互成本非常低,以致促進競爭性出價和交 易。 網上聯機市場貨物與服務交易成本下降,其雙 重影響與定價從固定到可變結合起來,使許多行業 中舊有公司的傳統定價策略已難以為繼。任務是使 他們的定價策略適應可變定價的現實,並管理好自 己的組織,降低內部協調及與客戶協調的成本,以 便能夠繼續贏利。

發展現狀

全球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保持平衡穩定增長和互聯網寬帶技術迅速普及的背景下,世界電子商業市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05年信息經濟報告》,截至到2004年底,世界的上網用戶總人數達到87563萬人,和2003年同期相比增長22.7%。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07-2008年信息經濟報告》指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互聯網滲透率間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2002年發達國家互聯網滲透率是發展中國家的10倍,而2006年這一年差距縮小為6倍。預計未來幾年,全球範圍內人們參與網上購物的活動更加廣泛而活躍,網上購物用戶將進一步提高。 從世界各國電子商業的發展來看,北美地區電子商業起步較早,美國是世界上電子商業最為發達的國家:雖然歐洲的電子商業比美國起步晚了18個月,但發展很快,英國是西歐各國中電子商業交易量最大的國家。亞太地區信息產業發達的日本、新加坡和韓國,電子商業的發展也很迅猛,尤其是日本後來居上,發展速度十分驚人。 中國發展概況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我國發展電子商業的基礎環境逐步完善。截至到2007年12月31日,我國的上網用戶總人數為21000萬人,是1997年10月上網用戶總人數的399倍;上網計算機總數達到7800萬台,是1997年10月的261倍;網絡國際出口寬帶總量達到368972M,是1997年的14520倍。 中國的電子商業近年來一直保持快速增長,根據艾瑞諮詢公司研究數據,中國B2C購物交易額從2001年的2億人民幣攀升至2006年的82億人民幣,增長了41倍。從增長速率來看,2001年至2003年,中國B2C電子商務市場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年均增長率達280%。從2004年開始,中國B2C電子商務市場進入穩步增長階段,年均增長率為43%。 儘管中國互聯網發展迅速,但目前16%的互聯網普及率仍比全球平均水平19.1%低3.1個百分點,與互聯網發達國家冰島,美國等差距很大。鄰國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的互聯網普及率均高於中國。

存在好處

電子商業的出現,為每一種商品都帶來了最直接的流轉渠道,生產商可把商品直接送到顧客那裡,還能從 顧客那裡得到最有價值的需求信息,真正做到「貼心」的服務。 在中國目前商品流通欠發達的情況下,電子商業可節約店面租金、裝璜費用、水電費、人力費,還可達到 「零庫存」的經營目的,減少資金壓力,這對企業具有很大吸引力。 電子商業可全天候營業,可收到意想不到的 效果。 電子商業還有一種「電子商店」形式,它是建立在網絡世界中的虛擬商店,與傳統超市和百貨公司不同的 是,到電子商店消費,可以在家裡通過電腦實行在線選購。 電子商店還有一個特點是,它所能實現的「交易」比現在商店「鋪面」更大,「商品」更全。目前,世界上已出 現上萬家電子商店。

中國發展問題

網絡基礎設施不完善 張昊嘉認為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能滿足目前在線零售的發展要求。在我國由於電信的壟斷機制以及經濟實力和技術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國網絡服務價格過高、帶寬有限、服務不及時或不可靠等影響在線零售發展的制約因素。王昊認為計算機網絡的普及程度、技術管理、通訊速度、資費水平、安全保密等方面仍遠不適應電子商業的要求。 交易安全性和保密性 趙錄貴認為交易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結算過程的安全性問題。其中數據傳輸的安全性是指客戶端、通訊信道和服務端的安全問題,結算過程的安全性則涉及到換貨、退貨、或退款的保證問題以及電子結算系統的安全性問題。杜喜群,陳鶯翡網上平台必須建立一套信用體系,保證商品質量、交易安全和市場秩序。中國的網上零售也可以說是剛剛開始起步,還沒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法規可供參照,這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王昊認為電子商業本身的運行模式與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和人們固有的消費與購物方式有較大的差異。 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信用問題 張昊嘉為信用問題是網上零售最突出的問題。消費者在在線銷售過程中可獲取的信息僅是由零售商刊登在網絡上的商品介紹和相關圖片,無法更直觀的檢驗信息的可靠性。而商家提供的商品質量保證、商品售後服務是否和傳統商場一樣,購買商品後是否能夠如期拿到商品等,都是購買者所擔憂的問題。 物流配送體系和金融體系支撐不足 王昊認為我國目前貨物配送體系尚不完善,快遞業務尚未充分開展。不少從事電子商業的企業不得不自辦快遞業務,覆蓋區域不廣,費用較高,配送時間較長。此外,我國金融水平和電子化程度不高。康善招在其碩士論文中指出缺乏較為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也是影響我國電子商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他認為我國流通產業分散,物流設施落後,缺乏現代化的物流管理模式。 缺少相應的政策法規、行業規範 碩運用半結構化企業訪談的方式調查了零售企業麥考林公司,供應鏈管理企業公司以及製造企業公司認為中國未來發展電子商業的關鍵是完善制度和基礎設施。張昊嘉認為在線零售的發展要求原有法律概念進行變革和增加新的內容。如在線零售中採用電子支付方式以及在線零售實施中涉及參與交易各方之間的關係和糾紛以及交易中的各種安全等問題,原有法律、法規條文沒有涉及或有涉及但不完全適用的,都應根據新的情況進行修改補充或重新制定。

區域差異

電子商業發展的區域差異是地理學家十分關心的問題之一。學者們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主要是從城市之間和城市內部兩個層面進行的。 城市之間的差異 眾多研究表明,各城市之間電子商業的發展水平會發生很大的差異,電子商業的發展水平往往與城市規模,城市發展水平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等相關。 互聯網技術是發展電子商業的必要條件。由於各個城市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異,從而導致了各個城市電子商業發展水平的差異。因此,各城市電子商業存在以下規律: 大城市電子商業比小城市發達。零售店鋪所在城市的規模會影響互聯網技術的採用情況大城市的店鋪零售比小城市更可能採用互聯網技術。對於區域而言,這樣的規律同樣成立,區域中心地區比邊緣地區採用互聯網技術的可能性更高。對於荷蘭27000個零售點以及對加拿大各城市的調查都表明由於各城市互聯網滲透速度不同導致了各城市電子商業的發展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拿大15個最大的大都市區集中了56.3%的互聯網用戶。 平均收入水平高的城市電子商業較為發達。由於進行網上購物需要計算機硬件成本以及互聯網接入費用,因此電子商業的發展水平與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有關。研究發現加拿大電子商業零售額的空間分布與加拿大的人口及收入分布密切相關。認為網上購物似乎是一種中產階級的活動。研究表明,加拿大63.1%,的互聯網用戶集中在大城市。安大略地區的網絡購物用戶占了整個國家的41.8%。而加拿大收入較低的城市網上購物的用戶則少得多。 城市和鄉村的電子商業發展存在着明顯差異。電子商業的發展與城市化進程之間也存在着緊密的聯繫。汪明峰研究發現互聯網用戶數量在特大規模以上的城市與其他城市和地區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作者認為這種狀況與當前全球出現的新的城市二元化趨勢相一致,可能加劇中國社會空間的分離和破碎化。張平宇等認為遼寧省互聯網發展具有極強的地域集中性和顯著的城鄉差異性區域差異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區域對外開放程度、信息基礎設施、人口素質、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因素。 城市內部不同區位之間的差異 城市內部不同區位之間電子商業的發展差異主要體現在市中心區和郊區電子商業的發展程度不同。 市中心區的電子商業 大部分學者認為,市中心地區比邊緣地區更容易發展電子商業。雖然電子商業為遠距離購物提供了便捷,但研究發現市中心區電子商業的應用水平往往高於郊區。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①市中心的消費者眼界開闊,易於接受新事物②市中心地價高,傳統零售商採取多渠道戰略有利於降低成本③市中心交通便捷,適合小批量貨物運輸④售後服務方便二,。

郊區的電子商業

另一些學者認為郊區電子商業發展同樣迅速,只是市中心地區與邊緣地區消費者使用網上購物的原因不同,消費者的特徵也不同。市中心消費者可能因為他們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而採用電子商務郊區的消費者則會因為缺乏傳統購物途徑而採用電子商業。傾向於網上購物者的特徵是年齡介於一歲的擁有高學歷、高薪水的男性,通常住在非市中心區。傾向於在傳統店鋪購物者的特徵是年齡超過歲的婦女,受教育水平較低,收入相對較低,住在市中心區。居住市中心區的居民在店鋪中逗留的時間較市郊的人們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