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赏
怀抱梦想的跋涉者
腊月二十三,2019年1月28日。离除夕只有七天,我去三峡大学采访杨学林教授。快过年了,人们都去西陵庙会采办年货,杨学林教授却是从外地出差刚刚回到宜昌。我去时与他约好,他开车在三峡大学接待中心和我见面。在我心目中,从书本和影视上看到的教授形象,多半是西装革履、金丝眼镜的样子。我猜想,杨学林教授该是怎样一个风度翩翩的学者呢?
他看见我站在接待中心大门口,赶紧下车,笑着给我[打招呼]]。虽然杨学林教授行色匆匆,但神态很是和善。他个子中等偏高,面容消瘦,站着的姿态是讲坛上那种随意亲和而又腰板绷紧的样子。我想这倒是符合他的身份的。
怎样的身份?在他公布的个人简历上,有着这样一些记载:杨学林,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固态离子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宜昌市优秀市管专家,现任三峡大学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储能新材料湖北省工程实验室主任,新型石墨材料研究院院长等职。
当然,他还有很多其它头衔。那天,杨学林教授邀我坐在副驾位,带我去他的测试中心。我注意到他的头发不算厚实,而且还有几根灰白头发掺杂其中,很明显是没有经过刻意打理的。他戴着一副普通近视眼镜,显得很朴实。我们上车就交谈起来,他的声音清晰并不洪亮,只是讲话时那种边说边思考、一板一眼的风格,很适合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这次采访很顺利,大概是因为我们在生活经历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一见如故、倾心而谈,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觉得他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真诚的人,一个追梦的人。他就像他研究的那些矿石,普通而平凡,但充满了能量。
过完年以后,2019年2月24日,已经是正月二十,学校正好开学,我又到三峡大学进行第二次采访。我邀请青年教师李涛、王龙和研究生马迪、宋凡、王吉青,开了一个座谈会。我请他们说一说,杨学林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中,有没有一些故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作为杨教授的学生,他的工作和为人对你有怎样的影响?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他的形象吗?
有个学生脱口而出:“杨老师走路带风!”我很欣赏这句话,生动,形象,是引导我们了解杨学林教授的一把钥匙。接着,座谈会上,五位师生一个接一个发言,围绕杨学林教授的工作和生活,形成了一个信息丰富的气场。
就这样,腊月正月,在采访杨学林教授的活动中,杨教授的优秀事迹一次次激活了我的思维力,写作思路豁然开阔。我看见他怀抱梦想、脚踏实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停顿地跋涉着、开拓着。我拿起笔来,顿时,就有了一条小溪流进长江的感觉。于是,我追寻着杨学林教授的梦想和足迹,且访且录,且行且远。
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杨学林的故事,是从一个放牛娃到大学教授的故事。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我们这个社会和时代,不断变迁发展的缩影。可以说,一回头,他就望见了故乡的山水,曾经躺过的堤坡,放过的牛;金灿灿的油菜花,在春天开遍田野。
1973年3月,杨学林出生于湖北省均县。这个地方原属丹江口市,现归十堰市管辖。老家在武当山镇,翻过山就是丹江口水库。12岁以前,他一直生活在农村。上学的时候,天麻麻亮就起来,带着干粮,翻三座山走到学校。师资力量太差,连汉语拼音也不会,几年下来,杨学林成了个野小子。
每天放学回来,或者节假日,杨学林就牵着一头牛四处放牧。山坡上,小河边,他和牛成了好朋友。牛吃草时,他把草帽盖在脸上睡懒觉;牛喝水时,他跟牛说话聊天。那一段放牛娃的生活,做梦也想不到以后会上大学、会成为大学老师。而且,在科研和教学中,他被人们称为一头“实干的牛,拓荒的牛。”现在想起来真有意思,不知这跟他当过放牛娃有没有关系。
杨学林的父母都是葛洲坝工人,父亲小学文化,母亲是个文盲,1970年就来到宜昌。杨学林12岁那年,也就是1985年,父母把他从老家带到了宜昌葛洲坝。可是,放牛娃玩惯了的野小子,哪个学校也不肯收他。后来是葛洲坝六中附小的一位老师,同意他作为插班生旁听,他才有了从四年级起步读书的机会。谈起当时的情况,杨学林教授充满感激之情,他告诉我:“来宜昌后,那个让我旁听的老师,对我个人成长影响极大,他是我读书改变命运的引路人。”
他始终记得葛洲坝,感恩葛洲坝。1997年从长江电力学院本科毕业后,他回到葛洲坝,任职于葛洲坝高级中学。当了四年教师后,他先后就读于中南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就读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无论硕士还有博士,他的专业都是材料物理与化学。2007年,五月的鲜花开遍大地,杨学林不忘初心,毅然回到宜昌,加入三峡大学从事材料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2010年晋升副教授,2013年破格晋升教授。一路上有过欢乐也有过痛苦,他终于走进人生的春天,讲述自己的春天的故事。
转眼间,他从毕业至今,来到三峡大学快12年了。当初是个三十来岁的青年,风华正茂,满腔抱负。如今是个四十来岁的父亲,儿子读初三了,一米八的个子,家庭和事业与时俱进。他爱人张老师和他在同一个学校,两口子都是教授、博士生导师。由于忙,没有时间在家做饭。人们经常看到他们两口子带着儿子,在南院食堂吃饭,一家人其乐融融。
作者简介
甘茂华,1997年生,广西桂林阳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