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璧山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璧山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大都市区、重庆西部,东连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南界江津区,西临永川区大足区,北靠铜梁区、合川区北碚区。唐至德二年设立建制,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而得名。

至2014年,璧山区幅员面积915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9个镇;常住人口为72万人。

璧山区为中国西部鞋都,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优质葡萄之乡”、“国家卫生县城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纳税服务示范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等荣誉称号。[1]

建制沿革

璧山,春秋战国时,区境为巴国地。

璧山区在重庆市的位置东周,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置巴郡江州县,区境为江州县属地。秦汉、魏晋南北朝,循周朝制。隋朝,璧山区境为巴、江津二县地。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析巴县及江津、万寿县地置壁山县,因境内有一孤山西北险峻东南稍平号重壁山而得名,隶属于渝州,区境包括今璧山区、永川市、沙坪坝区含谷镇、北碚区澄江镇。大历十一年(776年),分壁山西南地置永川县。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改名恭州,壁山隶属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壁山属之。

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壁山因“地广人稀”并入巴县。

明代,成化十九年(1483年),复置壁山县,属重庆府。

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以“户口尚少,停壁山县铨,以永并治之”(即由永川县代管)。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壁山县,隶属重庆府。至乾隆年间,“壁山”改为“璧山”。

民国三年(1914年),璧山属川东道。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四川省下设行政督察区,璧山属四川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将川渝、渝黔公路两侧重庆周围80千米的范围,划为重庆卫戍区和陪都迁建区,璧山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璧山属川东区巴县行政专员公署管辖。1949年12月20日,巴县行政专员公署改驻璧山,更名璧山行政专员公署,辖璧山、江津、永川、大足、合川、荣昌、铜梁、潼南8县。1951年4月,璧山专署迁至江津,1960年专署又迁往永川。

1968年,江津专区更名江津地区,1981年,又更名为永川地区,璧山先后属江津、永川地区。

1983年4月1日,永川地区并入重庆。

1997年6月18日,重庆恢复成立中央直辖市,璧山直属重庆管辖。

2014年7月15日,璧山区正式成立。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13年,璧山县辖6个街道、9个镇,为璧城、璧泉、青杠来凤丁家、大路六个街道和大兴正兴八塘七塘、河边、福禄、广普、三合、健龙等9个镇。

璧城街道

璧城街道辖原璧城街道城中社区、东关社区、大旺社区、塘湾社区、北门社区、蒲元社区、来龙村、新堰村、三角村、天池村、芋荷村、黄葛村、双龙村、马家桥村、龙井湾村、大塘村、四面山村等6个社区、11个村的行政区域,幅员面积73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城中社区。

璧泉街道

璧泉街道辖原璧城街道华龙社区、文风社区、南关社区、牛角湾社区、双狮社区、新胜村、虎峰村、观音村、团堡村、大岚村、养鱼村、鹰嘴村等5个社区、7个村的行政区域,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文风社区金剑路208号。

青杠街道

青杠街道辖原青杠街道大字社区、大兴社区、双路社区、青山社区、大森村、中兴村、沙坡村、梁山村、清明村、石河村、塘坊村、棕树村、莲花村等4个社区、9个村的行政区域,辐员面积46.45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大字社区中大街225号。

来凤街道

来凤街道辖原青杠街道东街社区、西街社区、花园社区、孙河村、登凤村、普新村、安乐村、来凤村、魁塘村、三星村、鹿合村、四平村、新七村等3个社区、10个村的行政区域,幅员面积44.48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东街社区新华路123号。

丁家街道

丁家街道辖原丁家镇的行政区域,共3个社区、16个村,幅员面积85.12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铜锣社区振兴西路26号。

大路街道

大路街道是璧北的经济文化中心,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辖17个村(居),是重庆市卫生镇、“百强工程”创建镇、统筹城乡改革示范镇。

河边镇

河边镇地处璧山县西北门户,距县城核心区8公里,是重庆绿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幅员面积52.5平方公里,辖6个村1个社区。

正兴镇

正兴镇位于璧山县南部,距县城23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丁家出口6公里。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是璧山县现代农业、生态旅游规划区,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大兴镇

大兴镇地处璧山县西部,距县城核心区11公里,是重庆绿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幅员面积100.14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

八塘镇

八塘镇位于璧山县最北端,2004年由原八塘镇和五龙乡合并而成。幅员面积65.26平方公里,辖10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

七塘镇

七塘镇位于璧山县北部,缙云山脚 ,距县城28公里。幅员面积57.4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2个社区。

福禄镇

福禄镇距璧山县城12公里。幅员面积40.6方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

广普镇

广普镇幅员面积47.15平方公里。辖8个村、1个社区。“璧南吹打”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位于登云坪的“凉伞云遮”是璧山古八大景之一。

三合镇

三合镇位于璧山县最南端。幅员面积35.98平方公里,距县城38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

健龙镇

健龙镇位于璧山县东南部。幅员面积50.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2个社区。[2]

地理环境

璧山县处于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复式背斜中的温塘峡背斜与沥鼻峡背斜之间。温塘峡背斜在县境内称东山,东翼陡西翼缓,核部地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灰岩,沥鼻峡背斜在县境内称西山,西陡东缓,核部地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灰岩。温塘峡背斜(东山)与沥鼻峡背斜(西山)间的地质结构为璧山向斜。璧山向斜北起八塘镇内,南到丁家镇兴华村,长约40千米。核部地层为侏罗纪遂宁组砂页岩璧山向斜中的次级构造有丹凤短背斜:北起同兴水库,南到正兴镇新山,长约22千米,茅莱山居其中,海拔524米。福禄向斜:北起福禄砂石村,南到会兴简家庙小学,长约20千米。香炉山向斜:北起定林陶市村,南至江津现龙,长约9千米。

璧山地貌的总轮廓是“两山夹一谷”即两个背斜山(东山、西山)中间夹一个向斜谷。

东山,北段称缙云山,中段称金剑山、南段称龙隐山。海拔500~810米,绵延61千米,山势磅礴,北高南低。西山,北起八塘镇仰天高,南止永川区云谷关,海拔500~885米,其中燃灯寺峰高885米,为县境最高。西山插旗山以南,受构造控制分为两支,构成背斜核部的高山入铜梁县为东山,构成背斜翼部的低山延至花果山。

璧山县[1]境内地貌,按其海拔高度和分布位置,可分为低山、丘陵、宽谷。低山海拔500~885米,分布于境内东西两山,山间嘉陵江灰岩溶蚀成槽谷。低山占全县总面积的17.6%。丘陵海拔240~500米。按海拔高度梯次及丘陵形态可分为坪状高丘、桌状高丘、山麓状深丘、单斜深丘、桌状中丘、馒头状中丘、单斜中丘。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43.6%。宽谷海拔240米左右,分布于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流域广大地区,宽谷占璧山县总面积38.8%。[3]

气候特征

璧山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旱、夏涝、秋凉、冬暖、无霜期长、湿度大、日照少、云雾阴雨多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0°C,极端最高气温42.2°C,极端最低气温-3°C。年平均降雨量1064.7毫米,年最多降雨量1493.7毫米,年最少降雨量724.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051.0小时,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蒸发量1026.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雷暴日数32.4天,年平均雾日数39.6天,年平均无霜期338天。共出现大暴雨9次,暴雨69次。

河流水系

璧山县主要河流有璧南河、璧北河和梅江河等。璧南河发源于大路街道大竹村一带,由江津区油溪镇注入长江,在县境内的流域面积为442.05平方千米,河道长73.1千米,平均坡降为2.65‰;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为16355.85万立方米;其有长5千米以上的支流9条, 5千米以下的支流29条。[4]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璧山县幅员面积91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1770亩,人均耕地面积0.83亩。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次为紫色土。

矿产资源

璧山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石膏、天然气、重金石、页岩、石英砂、瓷土等。其中石膏、石英砂、石灰石、页岩等建材矿产配套产出,属地区优势矿产。

区域人口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璧山县常住人口为58.6034万人。

2010年,璧山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9.803万人,占总人口的50.86%;女性为28.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49.1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48。

2010年,璧山县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8.9721万人,占总人口的15.31%;15-64岁的人口为42.0898万人,占总人口的71.8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5415万人,占总人口的12.87%。

2010年,璧山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3.0784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6.4282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23.3757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19.6824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2010年,璧山县常住人口中,下辖镇街人口分布为:璧城街道122228人,璧泉街道82474人,青杠街道45550人,来凤街道33032人,大路街道48145人,丁家街道60585人,八塘镇23851人,七塘镇21185人,河边镇20037人,福禄镇13586人,大兴镇40068人,正兴镇27804人,广普镇18002人,三合镇11336人,健龙镇18151人。

区域经济

综合概述

2010年,璧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76亿元,同比增长19.4%。第一产业增加值12.05亿元,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91.39亿元,同比增长24.1%;第三产业增加值49.32亿元,同比增长14.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9:59.8:32.3。与2009年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

2011年,璧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3亿元,同比增长24.0%.第一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36.0亿元,同比增长32.0%;第三产业增加值57.4亿元,同比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1:65.3:27.6。与2010年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8、4.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5.5个百分点。

2012年,璧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9亿元,同比增长18.1%。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6.6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71.5亿元,同比增长25.1%;第三产业增加值64.8亿元,同比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6:67.8:25.6。与2011年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5、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0年,璧山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45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农业总产值8.77亿元,同比增长15.7%;林业总产值0.17亿元,同比增长150.7%;牧业总产值8.59亿元,同比增长7.6%;渔业总产值0.77亿元,同比增长8.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0.15亿元,同比增长3.1%。水果、蔬菜、禽兔、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产值11.78亿元,同比增长14.6%,其总量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63.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559公顷,同比增长0.4%。油料种植面积2152公顷,同比增长16.5%。蔬菜种植面积16671公顷,同比增长4.2%。

2011年,璧山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24.4%,实现农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5.5%。农业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20.5%;林业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40.7%;牧业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29.2%;渔业产值0.9亿元,同比增长17.4%;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1.0%。水果、蔬菜、禽兔、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27.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63.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392公顷,同比下降0.6%。油料种植面积2166公顷,同比增长0.7%。蔬菜种植面积17361公顷,同比增长4.1%。

2012年,璧山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5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农业增加值16.6亿元,同比增长5.9%。农业产值12.1亿元,同比增长7.4%;林业产值0.3亿元,同比增长10.0%;牧业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3.4%;渔业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14.2%;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2.8%。水果、蔬菜、禽兔、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产值16.5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64.6%,比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粮食产量17.3万吨,同比增长0.1%;水果产量9.8万吨,同比增长15.8%;蔬菜产量59.9万吨,同比增长9.6%;年出栏生猪28.06万头,同比增长1.1%;出栏家禽3005万只,同比增长3.5%;出栏肉兔350.2万只,与同期持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287公顷,同比下降0.4%。油料种植面积2132公顷,同比增长9.9%。蔬菜种植面积18848公顷,同比增长8.6%。

第二产业

2010年,璧山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16.08亿元,同比增长36.2%。实现工业增加值82.50亿元,同比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2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68.68亿元,同比增长44.6%。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8.28亿元,同比增长49.1%;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0.40亿元,同比增长42.5%。大中型工业企业24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47.78亿元,同比增长3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7.28亿元,同比增长42.3%。实现利税21.37亿元,同比增长40.8%。纳入统计范围的建筑企业有48个,其中三级以上施工总承包建筑企业31家,三级以上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5家。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0%;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93亿元,同比增长57.0%;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88亿元,同比增长25.3%。

2011年,璧山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56.2亿元,同比增长58.9%。实现工业增加值124.3亿元,同比增长3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88.9亿元,同比增长42.8%。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4.8亿元,同比增长22.9%;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4.1亿元,同比增长51.9%。大中型工业企业2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76.9亿元,同比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4亿元,同比增长46.7%。实现利税30.5亿元,同比增长46.3%。完成建筑业产值52.4亿元,同比增长124.8%。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7亿元,同比增长24%。注册的建筑企业有47个,其中三级以上施工总承包建筑企业32家,三级以上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5家;完成建筑业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38.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7%,其中新开工面积1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8%。

2012年,璧山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011.8亿元,同比增长54.2%。实现工业增加值156.7亿元,同比增长2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544.7亿元,同比增长42.0%。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9.5亿元,同比增长42.5%;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5.2亿元,同比增长41.8%。大中型工业企业44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84.8亿元,同比增长3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5.6亿元,同比增长42.4%。实现利税81.5亿元,同比增长63.0%。完成在地建筑业产值72.3亿元,同比增长38.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8亿元,同比增长24.0%。注册建筑企业有55个,其中三级以上施工总承包建筑企业35家,三级以上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7家。注册地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35.5亿元,同比增长9.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2%,其中新开工面积19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2%。

第三产业

2010年,璧山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7亿元,同比增长20.1%。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7.42亿元,同比增长19.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75亿元,同比增长23.1%。年接待游客129.55万人次,同比增长47.6%;实现旅游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94.4%。201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80.90亿元,同比增长3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26亿元,同比增长24.720.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0.75亿元,同比增长61.8%。

2011年,璧山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限额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5亿元,同比增长31.0%。批发业零售额4.8亿元,同比增长117.9%;零售业零售额26.3亿元,同比增长24.8%;住宿业零售额0.1亿元,同比增长19.9%;餐饮业零售额9.3亿元,同比增长23.0%。年接待游客298万人次,同比增长129.7%;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61.0 %。201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11.8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8.8亿元,同比增长22.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43.7亿元,同比增长29.7%。

2012年,璧山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9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限额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8亿元,同比增长26.1%。批发业零售额6.1亿元,同比增长31.5%;零售业零售额34.5亿元,同比增长24.6%;住宿业零售额0.06亿元,同比下降18.3%;餐饮业零售额13.2亿元,同比增长28.0%。年接待游客403万人次,同比增长35.2%;实现旅游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52.6%。201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50.9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42.5亿,同比增长14.9%。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73.3亿元,同比增长16.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6.5亿元,同比增长29.8%。[5]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止到2012年底,璧山县有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5个,高新技术企业9家,高新技术产品16个,重点新产品25个,其中优秀重点新产品1个。其中,2012年共获得授权专利391件。

文化事业

截止到2012年底,璧山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街镇文化服务中心15个,电影发行公司1个,歌舞娱乐场所47家,综合性体育中心1个,体育馆1个,承办重庆老运会健身秧歌比赛、璧山县第12届领导干部运动会等各类比赛39场次。

教育事业

截止到2012年底,璧山县拥有各类学校187所,其中普通中学24所、小学46所、幼儿园114所、职高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

医疗卫生

截止到2012年底,璧山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0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私人诊所107个、村卫生室262个。璧山县共有医院、卫生院床位1804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717张。卫生技术人员1440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616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48人,注册护士563人。[6]

风景名胜

璧山史称“巴渝名邑”,曾出过“双状元”、“六翰林”。璧山八景为“金剑晴雪”、“东林晓钟”、“觉院夜雨”、“茅莱仙境”、“圣灯普照”、“虎峰马迹”、“凉伞云遮”、“石泉凝脂”。

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

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璧山县西北29公里处的云雾山中,海拔400-800米。多云雾,景区面积50多平方千米,湖面15公顷。2000年被重庆市政府评为市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水天池

水天池位于璧山县和大学城之间,是一处风光绚丽的景点,更是璧山县佛教文化很有代表性的地方。

观音塘湿地公园

观音塘湿地公园位于璧山县城南部,紧邻璧南河,占地面积约623亩。是中国西部湿地公园典范,以巴渝文化为背景,形成山、水、林完美结合的绿色生态湿地浏览区。

古老寨

璧山县古老寨位于璧山县云雾山中,海拔757米,与青龙湖毗邻,整座山寨方圆近2000亩,集森林、湖泊、云雾、山地景观、田园风光、古寨遗址、宗教寺观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是重庆市继合川钓鱼城之后的又一处大型的古战场遗址。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4]

璧山文庙

璧山文庙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是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唯一的文庙建筑群,也是重庆市境内保存较好、档次较高、规模较大的文庙建筑群。

露德堂

露德堂位于璧山县正兴镇,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