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本為夏、商、周三代天子的稱號,春秋以後周天子一統天下的局面遭到破壞,至戰國時期列國君主皆可稱王。秦漢以後,「王」一般是皇帝對自己直系男性親屬的最高封爵。在儒家特別是孔孟的政治哲學論述中,「王」一方面代表上天的旨意,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另一方面又被賦予了極強的道德特質和政治理想。儒家認為,用仁義治理或統一天下、以道德手段使天下人都來歸順叫做「王(wànɡ)」,依靠仁義道德形成天下一統的政治局面叫做「王道」。

引例1

天下歸之之謂王,天下去之之謂亡。 (《荀子·正論》) (天下人歸順他,就可以稱王;天下人拋棄他,就只會滅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