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鳴韶(1732年-1789年),原名廷諤,字夔律。江蘇嘉定人。

王鸣韶王三锡秦怡陆遵书 山水原圖鏈接 來自艺狐在线图片

王鳴盛之弟。善於詩,工書畫,與王三锡王廷元王廷周並稱“後四王”。王鳴盛入京任官,由鳴韶獨養雙親,好旅行,每有名胜必前往游览。嘗以畫卷寄邵圮,由錢大昕題其後,有“石谷(王翬)密緻,墨井(吳歷)超逸,兼而有之”語。王鳴盛選輯《江左十二子詩》,列鳴韶於其中,論者不以為私。錢大昕早年入赘王家,舉業不順遂,稍受妻族白眼,只有鳴韶待他如親人。[1]乾隆五十四年卒,年五十八。

目录

湖南省图书馆藏王鸣韶稿本《鹤谿文稿》考辨

清代文人别集数量繁夥,“清人别集丛刊”也陆续得以刊印。但由于清代文献繁复,仍有不少清人别集深藏于各地图书馆,学界了解甚少。清代著名藏书家、同时也是清代书画史上“后四王”@之一的王鸣韶所撰稿本《鹤谿文稿》就是较为稀见的清代别集之一。作为有清著名史学家、经学家和考据学家王鸣盛的胞弟,王鸣韶虽然在藏书史和书画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其文学创作情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却鲜为人知悉。《鹤谿文稿》一书收录有王鸣韶不同时期24类各体文章192篇,充分反映了王鸣韶在文学创作层面的成就;且稿本正文前后留存有清代以来著名学者钱大昕、朱春生、汪照以及民国时期藏书家叶德辉、叶启勋的亲笔题识、序跋多则,则凸显出稿本传承的渊源有自;而清代“吴中七子”之一的文学家王昶(兰泉)针对稿本文章作了批校,其有关诗学观念的评点颇具文学批评特质。所有这些,对于深人了解王鸣韶生平交游、文学创作以及诗学观念等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评价

据钱大昕《鹤溪子墓志铭》(《潜研堂文集》卷四八)。《墓志铭》云:“性落拓,澹于荣利,而好为诗古文,兼工书画。外舅论诗宗眉山、剑南,真书似裴、柳,。行书似李北海,鹤溪子尽得其传。又与邑高士周晋瞻牧山谈画理,遂精其艺,与陆孝廉即仙称二妙云。”王昶《蒲褐山房诗话》:“殚精散体文,亦极得嘉定四先生矩蠖。”(《湖海诗传》卷三○)《国朝文汇》乙集卷三三录其《太仓州钟楼铜钟记》文一篇。

注釋

  1. 錢大昕〈鶴谿子墓誌銘〉云:“歲時,中外姻婭聚㑹諧謔,予或稍屈,鶴谿子必助予搘拄之,以是知其遇予特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