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王风,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人物履历
男,生于1966年,福建福州人。198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其后在福建电视台工作,1994年返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6月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教员,长聘制副教授、研究员。
学术成果
专著
《琴学存稿——王风古琴论说杂集》,重庆出版集团2016年1月。
《世运推移与文章兴替——中国近代文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教材
《邂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
《受戒》,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
《一辈古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
《彩云聚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
《文字的品格》,天地出版社2012年6月。
《三下五除二》,天地出版社2012年6月。
《从电子到宇宙》,天地出版社2012年6月。
《万卷书万里路》,天地出版社2012年6月。
《英文读译说写》,天地出版社2012年6月。
《从梅花说到美》,天地出版社2012年6月。
《为学与做人》,天地出版社2012年6月。
《读书与用书》,天地出版社2012年6月。
《鸟兽草木虫鱼》,天地出版社2012年6月。
《自己的文章》,天地出版社2012年6月。
《我们的师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废名集》,(全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故宫古琴》,郑珉中主编,分担古琴说明编写,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1月。
《文学语言与文章体式》,与夏晓虹合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野人献曝——沈从文的文物世界》,北京出版社,2005年5月。
《追忆王国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1月。
论文及学术随笔
乾隆御铭明百衲“文呈散绮”仲尼式琴,《龙香——清宫御赏文玩》北京保利2015年6月6日。
《现代中国》的使命,北京青年报2014年7月。
张爱玲《五四遗事》中的“五四”话题与40年代“遗事”,《现代中文学刊》2014年第4期。
王世襄郑珉中先生交办三游洞琴事铭刻考证事,《琴学荟萃—第四届古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14年7月。
俪松居旧藏唐“大圣遗音”琴,《文物天地》2014年第5期。
反文学史的“文学史”,《文学评论》2013年第6期。
天开图画即江山,《读书》2013年第8期。
章太炎国故论说中的历史民族,《东亚观念史集刊》第三期,2013年12月。
琴曲《秋鸿》作者考辨并及南宋浙派古琴源流,《中国文学学报》2011年12月1日。
故宫藏琴曲《秋鸿》图谱册因及宋明琴史的几个问题(上),齐鲁书社2010年。
周氏兄弟早期著译与汉语现代书写语言(下),《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2期。
周氏兄弟早期著译与汉语现代书写语言(上),《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12期。
“受动”与“能动”——王国维学术变迁的知识谱系、文体和语体问题,《现代中国》2007年1月第8辑。
故宫“九霄环佩”“大圣遗音”等46床古琴说明,收《故宫古琴》,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文学革命的胡适叙事与周氏兄弟路线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1期。
野人献曝编辑余记,收《野人献曝——沈从文的文物世界》,北京出版社,2005年。
鬼和与鬼有关的——鲁迅《女吊》讲稿,《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1期。
现代文本的文献学问题——有关《废名集》整理的文与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7期。
从“自由书”到“随感录”——晚清报刊评论与五四议论性文学散文,《现代中国》2004年12月第4辑。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1期。
晚清拼音化运动与白话文运动催发的国语思潮,《现代中国》2001年10月第1辑。
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4期,又收《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版。
五四前后的林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2期。
刘师培:闭关谢客抱疾著述,《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广州出版社1999年版。
章太炎:行万四千里之后,《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广州出版社1999年版。
严复:书牍里的中国,《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广州出版社1999年版。
林纾:拼我残年极力卫道,《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广州出版社1999年版。
思想史视野中的学术转型,《书品》1999年第1期。
五四前后的刘师培,《文史知识》1999年第5期。
以才情发为学问——《陈平原小说史论集》札记,《博览群书》1999年第9期。
刘师培文学观的学术资源与论争背景,《学人》第十三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又收入《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二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异秉》《职业》两种文本的对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3期。
《追忆王国维·后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异秉》《职业》两种文本的对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3期,
又收入《对话与漫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林纾非桐城派说;《学人》第九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
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张爱玲散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第3期。
科研项目
“民间古琴典藏”,横向项目。进行中。
“中国近代散文文体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结项。
“晚清文学与新文学的建立”,教育部十五规划。已结项。
获奖信息
2016年,光华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
2015年,光华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
2013年,光华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
2010年,独力整理《废名集》(全6卷),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一等奖)
2003年,“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一等奖
2003年,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2003年,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奖”
2001年,北京大学“优秀青年教学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