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贵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1],所长(2002),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建筑学分委员会主席(2003)。

王贵祥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出生 1952年
民族
母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职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师从莫宗江与吴焕加两位教授攻读中国古代建筑史及从事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研究,

并在爱丁堡大学建筑系,得到C.B.威尔逊教授指导,学术兴趣贯穿中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

目录

学习简历

·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建筑学专业,1975年毕业;

·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81年获工学硕士学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199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国外研究经历:

·1989年1月至1990年7月,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筑系,访问学者

·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高级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铁道部第一设计研究院,技术员,1976~1978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81~2000年,曾任建筑系副主任(1985)、主任、副院长(1997)[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0年~今,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所长(2002),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建筑学分委员会主席(2003)

研究方向

建筑历史与理论

学术经历

先后师从莫宗江与吴焕加两位教授攻读中国古代建筑史及从事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研究,并在爱丁堡大学建筑系,得到C.B.威尔逊教授指导,学术兴趣贯穿中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

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在唐宋时代木结构建筑的构造、比例,古代楼阁建筑,古代城市衍变,佛塔流变等方面,都曾做过研究,并对应县木塔的现状做过系统的测绘研究,同时对中国古代建筑思想与理论产生浓厚兴趣。

80年代末在英国进修后,一度着力于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研究,主要关注点在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中世纪基督教建筑的文化象征层面的研究。

开设课程

本科:

1. 三年级设计专题--中国古典园林设计

2. 古建筑测绘实习

研究生:

3. 中国古典建筑与法式制度(唐宋部分)

4.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概论

5. 西方建筑理论史

6. 中西建筑文化

王贵祥

论文情况

从80年代以来,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较为重要的,如:

1."大壮"与"适形"--中国古代建筑思想探微,《美术研究》,1985年

2.中国古代都城演进探析,《建筑史论文集》,第10辑,1990年

3.佛塔的缘起、意义与流变,《建筑师》,第52辑,1994年

4.世纪之交--两难中的北京新建筑,《建筑百家评论集》, 2000年。

5.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问题刍议,《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2001年。

6.唐总章二年诏建明堂方案的原状研究,《东亚传统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7.唐宋时期建筑平立面比例中不同开间级差系列探讨,《建筑史》,2003年

8."五亩之宅"与"十家之坊"及古代园宅、里坊制度探,《建筑史》,2004年

9.中西方传统建筑:一种符号学视角的观察,《建筑师》,2005年

10.关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基址规模问题的探讨,《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

著作:

·《中国江南园林访古》(合作),展望出版社,1985年

·《文化、空间图式与中西方的建筑空间》,台湾园林城市出版公司,1998年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撰稿人之一),中国文物出版社,1999年

·《中国美术史·元代卷·建筑篇》,中国美术出版社,2000年

·《老会馆》(合作),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年

译著:

·《世界新建筑·高层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文艺复兴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建筑理论Ⅰ:维特鲁威的谬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即出

·《建筑理论Ⅱ:勒·柯布西耶的遗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即出

学术团体: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物学会古建园林分会,副会长

·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