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忠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訓,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唐朝名將。[1]

豐安軍使王海賓之子,其家族為太原王氏後人。官至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封清源縣公。

將門之後

公元714年7月,因吐蕃侵擾邊境,唐朝派軍隊前往平定。先鋒王海賓在此戰中孤軍深入,殺敵無數。其他將領因此對王海賓心懷嫉妒,不願出兵相救,致使王海賓戰死。之後,才全軍出擊,斬敵無數。

唐玄宗得知王海賓去世的消息後,特意將他九歲的兒子王訓接入宮中,王訓見到唐玄宗時,悲痛大哭,唐玄宗感慨地說:'這孩子好比是霍去病的遺孤呀,等日後長大了必是將才。'於是,唐玄宗收王訓為養子,賜名'忠嗣',並將其養在身邊。常與忠王李亨一起遊玩。有一次玄宗和他論兵法,他「應對縱橫,皆出意表」。[2] 長大之後的王忠嗣,性格沈穩剛毅,且精於用兵之道。唐玄宗和王忠嗣討論兵法時,王忠嗣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因此唐玄宗很欣賞他。唐玄宗的三子李亨也視王忠嗣為好友。

盛唐第一戰神

公元733年,王忠嗣終於等到了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他率領數百精騎突襲吐蕃軍隊,誰知吐蕃的首領正率領軍隊在郁標川練兵,見此情景,士兵們都想打道回府,但王忠嗣沒有聽取大家的意見,反而隻身衝入敵陣,一下斬殺數千敵軍。唐玄宗得知後很高興,封他為左威衛將軍。

同年,唐玄宗命王忠嗣攻取吐蕃新城,王忠嗣不負眾望,一舉攻下了吐蕃新城。之後,吐蕃派出大量兵隊,打算收復新城,面對眾多敵軍,將士們心生恐懼。王忠嗣臨危不亂,單騎殺入敵軍,斬殺數百敵軍,使吐蕃軍隊陣腳大亂,唐軍趁機襲擊其側翼,再次打敗吐蕃大軍。唐玄宗大喜,封王忠嗣為左金吾衛將軍同正員。

公元742年,王忠嗣率兵北伐,三戰三勝,適逢突厥內亂,王忠嗣趁機出兵討伐,打敗突厥。次年,再次擊敗突厥和怒皆,突厥自此不敢再犯邊境。[3]

公元746年,王忠嗣身兼河東、朔方、河西和隴右四鎮節度,掌握無數勁兵重鎮,指揮二十多萬軍隊,可謂是'盛唐第一戰神',此時王忠嗣的聲望和權勢無人可及。[4]

比安祿山更厲害的節度使

公元747年(天寶六年),玄宗晚年好大喜功。令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今青海西寧市西南)。王忠嗣奏稱,'石堡城地處險要之地,而且吐蕃傾盡全力守衛此地,而我軍千里迢迢趕往石堡城時已疲憊不堪,若再攻城,勢必會犧牲數萬將士,還是先讓士兵們休養生息,等機會來臨時再去攻打石堡城。'唐玄宗聽了之後很不高興。

之後,董延光向唐玄宗獻計,稱自己有辦法能攻下石堡城。於是唐玄宗命王忠嗣率兵接應董延光,無奈之下,王忠嗣只好答應。

李光弼前來勸說王忠嗣,希望他竭力攻城,並對三軍懸以重賞以激勵士氣,因為李光弼知道,若此戰若是失敗,唐玄宗勢必會怪罪於王忠嗣。

王忠嗣對李光弼說:'我的初願並不是追求顯貴。如今傾盡全力去攻打一個石堡城,就算是攻下了也不能遏制住敵人,若是沒有得到石堡城也不會對國家產生危害,我王忠嗣是不可能犧牲數萬士兵的性命來換取自己的功名利祿的。'

遭諂獲貶

董延光果然未能攻下石堡城,他卻惡人先告狀,將兵敗的責任都歸咎在王忠嗣身上。李林甫向來嫉妒王忠嗣,於是趁機命魏林在唐玄宗面前詆毀王忠嗣,稱王忠嗣曾公然說:'我少年時和太子李亨一起生活,我願輔佐他。'

唐玄宗聞言勃然大怒,認為王忠嗣有謀逆之心,命三司審訊王忠嗣,馳騁沙場的王忠嗣險些死於獄中。幸好哥舒翰極力為王忠嗣求情,唐玄宗這才放了王忠嗣,將其貶為漢陽太守。

公元749年,四十五歲的王忠嗣因抑鬱憤懣而暴死,年僅45歲。寶應元年,追贈兵部尚書。[5]

若他不死安祿山不敢造反

王忠嗣還活著的時候,曾不止一次上疏唐玄宗,稱安祿山總有一天會犯上作亂,但唐玄宗都置之不理。

公元755年,也就是王忠嗣去世後的第六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不知當長安失陷,唐玄宗逃到馬嵬坡的時候會不會想起王忠嗣。[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