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猿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猿人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猿人

拉丁学名: Homo erectus

别称: 直立人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猿人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具有人和猿的两重生理构造特征,大约生存于距今200万年到三四十万年前。猿人头骨低平,眉脊骨突出,牙齿较大,具有猿和人的中间性质。他们已经能制造石器,是最早能制造工具的人。猿人可分为早期猿人和晚期猿人。[1]

由来

《简易经》里最早记载:"猿人也,猿猴也,一祖二别也。同是灵物,我别灵而有慧进化也,他别灵而无慧守宗也。"说明猿人和猿猴是一个祖上猿类。猿人和猿猴都是有灵性的动物,只是猿人的灵性有慧根,才进化为人类,而猿猴虽然有灵性,没有智慧就没有进化,基本上守住祖宗的原样,有进化也不大。

1901年,荷兰籍医生、解剖学家杜布阿在爪哇梭罗河边发现了一种已绝灭了的生物的遗骨化石,它具有人和猿的两重生活构造特征。杜布阿把它命名为"直立猿人",认为这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这一发现和命名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关于人类起源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一直到1929年12月发现了北京猿人才宣告结束。后来,我国科学家将同一进化程度的人类化石统称为猿人。

形态特征

猿人的头颅、面貌像猿而四肢却很像人。已会直立行走。他们中间有的已懂使用火,并以洞穴为家。他们的生活十分艰苦,使用比较粗糙的石斧和其他类型的石砸器。猿人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恩格斯称之为"完全形成了的人"。

大约五百万年前,古猿应该是浅色皮肤,全身遍布深色毛发,在320万年前,身体的体毛还很浓密,那么皮肤的颜色应该是浅色的。大约150万年前人类的体毛大部分消失了之后,因为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皮肤颜色变成深色的。深色皮肤的优势在于在日照强烈的地方防止叶酸的流失,阻挡过多的UV-B,具有进化优势。到直立人出现的时候,皮肤颜色应该与现代非洲人相似,不过现代非洲人的肤色差异也是很大的,要看所在地的日照环境。人的颜色再次变浅要等到智人走出非洲之后,距今也就是几万年的时间,按照一个假说,目的也是适应所处的日照环境。浅色皮肤与深色皮肤相比可以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在日照不够强,维生素D缺乏的地方会带来进化优势,深色皮肤的维生素D不足,逐渐会被淘汰。而在日照强烈的地区,浅色皮肤没有这个进化优势。

发展过程

首先出现的是早期猿人,可能分布在若干地区。这包括一部分能够制造工具的进步类型的南方古猿,也可能包括在我国云南发现的元谋猿人。

关于早期猿人的生活年代,一个意见认为他们大约从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开始,到一百多万年前消失。

早期猿人的主要特征是:直立行走,能够制造粗糙的石器,脑子比较小,最大的可以达到800立方厘米,比晚期猿人的脑子小一些。

从所发现的材料看来,早期猿人可能已经是猎人了。他们主要依靠集体的力量过日子。他们会合作捕捉比较大的动物例如鹿和羊之类来吃。

晚期猿人。对晚期猿人的生活, 从1921年起,在北京附近周口店地方的一座名叫龙骨山的山上,陆续发现了不少古人类化石。特别是1929年12月2日,发掘到第一个头盖骨,它很像人的头盖骨。经过研究,知道这是猿人的头盖骨。这种猿人定名叫中国猿人或北京猿人。在分类学上叫直立人。

但是,解放以前所发现的北京猿人化石材料,特别是其中5个完整的头盖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被弄得下落不明了。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又在那里发掘到许多北京猿人的材料。特别是在1966年,又挖掘出一个头盖骨。

北京猿人居住的是天然的山洞,半山上有洞穴,可惜已经大半倾倒了。中国科学工作者从这掩埋的山洞里发掘到了非常丰富的猿人化石材料。

代表种类

元谋人

元谋猿人于1965年发现于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中,是中国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元谋人生存于大约170万年前,是目前发现的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它属于晚期猿人,但早于"蓝田人"、"北京人"等猿人。元谋人能够制造骨器、粗糙的石斧和其他简单的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并且已经会使用火,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在发现元谋人化石的地层中,人们发现了很多炭屑,而且含炭层厚达三米左右。人工取火的发明,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蓝田猿人

1963-1965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公主岭一带发现蓝田猿人化石。他们生活在距今80万-75万年前,是已知亚洲北部最古老的直立人。蓝田猿人化石有头盖骨一个、上颌骨和下颌骨各一块、牙齿十余枚。蓝田人比稍后出现的北京人脑容量小,约为790毫升。

南京猿人

1993年3月13日,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南的雷公山上的葫芦洞(奥陶纪灰岩溶洞)中发现了南京猿人的头盖骨,当时立即引起国内新闻、学术界的轰动,是中国古人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发现。南京猿人化石距今约60万年-35万年,对于研究中国古人类分布演化,以及更新世人类生存环境,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环境,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南京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出土,是中国古人类研究及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发现。南京猿人洞出土一对男女头盖骨,相隔仅5米,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全世界只有南京一处。这不仅让"南京猿人洞"成了全球唯一的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的地方,也为人类多地起源论提供了有力依据,中国人并非起源于非洲。

北京猿人

1929年12月2日,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在主持发掘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古人类遗址时,从洞穴堆积中发现一个完整的古代猿人头盖骨。我国现已收集了四十多个不同年龄男女的骨骼化石以及无数的石器、骨器和灰烬遗迹化石。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地质年代属更新世中期。北京猿人的身躯比现代人稍矮,男性身高约162厘米,女性身高约152厘米。北京猿人的眉脊粗壮突出,左右相连,前额向后倾斜,脑容量平均为1059毫升。与爪哇直立猿人相比,北京猿人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

南召猿人

1978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杏花山上发现了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和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这枚牙齿化石经世界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先生等人鉴定为早期人类的右下第二前臼齿。1978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队,对这一化石点进行了发掘,又发现了一批古脊椎动物化石,计有剑齿虎剑齿象、肿骨鹿等20余种,根据伴生动物化石及地层等综合分析,认定这里发现的古人类与"北京猿人"所处的时代大体相当,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并正式把这种古人类定名为"南召猿人"。杏花山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原人类的鼻祖,1987年南召猿人遗址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弗洛里斯人

几百年来,在弗洛里斯人的神话中描述的是一种体型非常矮小的类似于人的生物。这类矮人被当地人称为Ebu Gogo,意思为"无所不吃的奶奶"。2003年,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弗洛里斯岛的一个石灰石岩洞中,发现了这些小矮人的骸骨,因此,人类学家们也称他们为"弗洛里斯人"。

中文名称( chinese)→ 弗洛里斯人。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学名( name)→ homo floresiensis 。发音(pronounced)→ .. 。含义(meaning)→ 种名为发现地地名。

科学分类为门(division)→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纲(class)→ mammalia 哺乳纲 目(order)→ primates 灵长目 亚目(suborder order)→ anthropoidea 人猿亚目 次亚目(intraorder)→ catarrhini 狭鼻猴次亚目超科(superfamily)→ hominoidea 人猿超科 科(family)→ hominidae 人科 属(genus)→ homo 人属 模式种(type species)→ h. sapiens 智人。

时代(period)→ 约18000年前。分布(found in)→ 印度尼西亚东部弗洛里斯岛。发现地层(stratum)→ ... 。食性(diet)→ 杂食性。典型体长(length)→ 高1米。推测体重(mass)→ .. 。发现者(discoverer)→ ...。命名者(first described)→xijun ni, yuanqing wang, yaoming hu & chuankui li

"弗洛里斯人","小矮人",一个新的人种。13000年前,一群身高只有3尺的矮人生活在的印度尼西亚的弗洛里斯岛上。2003年,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弗洛里斯岛的一个叫利昂.布阿洞穴的石灰石岩洞中,发现了这些小矮人的骸骨,因此,人类学家们也称这个新人种为"弗洛里斯人"(Homofloresiensis)。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在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之后,人类学家根据众多极为不同寻常的化石中发现,早在18000年前,在印度尼西亚东部偏僻的弗洛里斯岛上居住着一种不为人们所知的新的人类物种。由于他们是在弗洛里斯岛发现的,因此,人类学家称他们为弗洛里斯人。弗洛里斯人是人类族谱当中的一个分支,他们的身高相当于黑猩猩,大约为1米左右;脑袋有小柚子那么大,只是相当现代人类的脑袋的四分之一。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一个已经灭绝了的亚洲爪哇原人(h. erectus)人的分支,是现代人类的祖先。不过,他们又与现代人类有着截然不同之处,因此,他们应当归类到另外一种不同的人类物种当中。《自然》称,弗洛里斯人是人类已知的10个人类物种当中形体最小的一种。人类学家是根据此前在弗洛里斯岛发现的石器而做出这样的推断的。根据他们的理论:爪哇原人早在800000多年前来到了弗洛里斯岛,从而使得他们与其它的人类隔绝,成为一个独立的原始人类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食物的缺乏和人口数目的增多,爪哇原人的个体开始缩小,从而使得他们进化成为较小的个体。因此,可以说,是与人类隔绝才造成了爪哇原人成为弗洛里斯人的这个样子。

弗洛里斯人的遗址:弗洛里斯是印度尼西亚东部一座岛屿,是弗洛里斯海小巽他群岛之中的一座岛屿,位于爪哇海东端和苏拉威西海南面的班达海西端之间。印度尼西亚群岛东部的弗洛里斯岛上,狭窄的山路弯弯绕绕,在山坡的一侧,一个巨大的利昂·布阿洞穴,在当地的方言中,是"凉快的洞穴"的意思。在入口的左侧,两处深色土堆正是挖掘现场,也就是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古生物学家们发现新人种化石的地方。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