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猿乐

增加 6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猿乐 ''' 又称申乐,是 [[ 日本 ]][[ 中世纪 ]] 表演艺术之一,也是能乐和狂言的源流。平安时代猿乐和散乐内容几乎相同,镰仓时代增加了模仿和 [[ 歌舞 ]] 的要素,成为寺院、神社祭典的 [[ 表演 ]] 艺术,并由此诞生 [[ 专业 ]] 的艺术组织,具有一定的垄断权(猿乐座)。室町时代,成为“能”的同义词。 
==基本内容==
出色的 [[ 戏剧 ]][[ 作家 ]] 兼演员观阿弥 (1333–1384) 及其子世阿弥(1363–1443)将猿乐改革成为能乐,他们创设的表演形式基本上被沿袭至今。观阿弥(1333–1384)将大众娱乐“救世舞”的 [[ 音乐 ]] [[ 舞蹈 ]] 元素引入猿乐,它的行动吸引了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的注意并且得到了后者赞助。
观阿弥死后,世阿弥成为观世剧团的头目。义满继续赞助 [[ 剧团 ]] ,这使得它能够有机会进一步提炼能乐的审美原则,包括物真似亦即模仿事物,以及戏剧的语言,受禅宗影响的一种 [[ 美学 ]] 理想,强调对于神秘深邃的追求。除了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能乐剧作之外,世阿弥还撰写了很多论文,对后来几个世纪内能的表演起到了规范作用。
猿乐由散乐发展而来并最终形成 [[ 能乐 ]] 的说法,几乎被日本当今演剧史著作,艺术史教科书所采纳。
==起源==
虽然关于的猿乐起源目前并不十分清楚,7世纪时从中国传入的日本最古的舞台艺术伎乐和 [[ 奈良时代 ]] 传自大陆的散乐被认为有可能是其开端。散乐最初与雅乐一同受到了朝廷的保护,但是之后很快在民间传播开来,与古老的民间技艺相结合,发展成为以模仿等为主要形式、滑稽搞笑的表演技艺及短剧。此后就被称为猿乐,成为现在的 [[ 能剧 ]] 的原型,室町时代为“能剧”的同义词。第15代幕府将军 [[ 德川 ]] 庆喜大政奉还后,猿乐面临了危机,于是其名称由猿乐改称为能,以图存续。
110,2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