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猴加官

猴加官,是一种集戏耍、节令、祈禳多种传统民俗活动性质于一身,具有娱乐功能的动作型塑纯手工艺品玩具。

猴加官的艺术手法则运用了谐音,所谓讨口彩,猴同“侯”,再与脸谱官帽叠加起来,侯再加官,意味着“封侯又加官”,暗喻“加官进爵”、“官上加官”,寓意福禄双全,吉祥喜庆;人们希望加官封侯,于是给“猴”增添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1]

“猴加官”成功综合了“跳加官”及“新野猴戏”表现形式创造而成,汲取中原地区丰富的民俗和传统文化养分,是一种很喜庆的传统益智型玩具,锻炼开发眼、手、脑的功能,运用多种艺术元素,充分体现了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猴加官

产地:中国

分类:手工技艺、传统美术、传统玩具

历史渊源:300年左右

外文名:MonkeyJiaguan singeJiaguan ОбезьянаJiaguan

拼音:hou jia guan

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历史渊源

猴加官,又被称为会动的“活泥猴”,起源于旧时戏曲开场或在演出中遇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跳加官”演变而成,具有突出的文化特色,极具传统文化色彩。是由一名演员头戴面具,身穿红袍皂靴,手拿“官上加官”、“一品当朝”等字样的布幅,逐次向台下展示庆贺祝福。

在清朝时期,书上记载为“猴财”、“猴富”、“猴寿”又“加官”;可爱的泥猴,手捧一个脸谱,运用丝线的巧妙连接和杠杆原理,使猴子在左右晃动中不停地把脸谱戴上或取下,小泥猴的动作憨态可掬,令人捧腹。

猴加官,是集传统美术、脸谱、泥塑及布艺完美结合的手工艺术作品,极具珍藏意义。

参展荣誉

1991年,“猴加官”作品小脸谱获“河南省公交职工首届书法、摄影、美术、工艺联展”一等奖。

2004---2007年,魏义民老师及作品,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郑州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报等新闻媒体报道。

2005年,魏义民老师,荣获“2004年郑州社区十大奇人”称号。

2007年,“猴加官”荣获“2007年红红火火中国年,中原民间工艺美术展览”金奖。另外,“猴加官”,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文化馆民俗展厅和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展厅常年展出。

200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绝艺---“猴加官”作为郑州4个入选项目之一被选送参加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省文化厅举办的“2008年澳门河南春节民俗展”。

2014年06月15日,展览展示展演,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中国文化遗产日,“非遗”项目展演,现场制作香包、糖画等非遗项目,遗产知识展览…郑州群艺馆和郑州博物馆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遗产日宣传活动,让广大市民在互动和参观中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非遗”宣传月启动,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围拢在香包、糖画、猴加官等非遗项目制作台前,看着非遗项目传承人一边制作、一边讲解。“‘猴加官’是省级非遗项目,它融合了脸谱绘画、布艺、泥塑等技艺,是纯手工制作,寄托着古人‘加官晋爵’的吉祥寓意。”活动现场,猴加官传承人杨洁介绍,由于猴加官制作难度较大,现已经濒临失传。“能够参加这样的展示宣传活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进而保护、传承这个非遗项目。”杨洁说。

2014年7月19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流,郑州市组织以文化展览、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走进呼伦贝尔。“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暨书画作品展”在额尔古纳市启动。此次活动由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呼伦贝尔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主办,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呼伦贝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郑州市群众艺术馆、呼伦贝尔市群众文化馆共同承办。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共展出郑州市文化志愿者的书画作品100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0件,为边疆群众送去文化大餐。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文化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1]非遗展览挑选了该市部分优秀的项目,如:代表郑州商文化的新瓷种“郑商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赵恩民的“泥塑”;工艺美术家连德林老先生的“民间剪纸”;中国玉雕艺术大师王冠军的“密玉俏色雕刻”;民间布艺堆画艺人李秀莲的“布艺堆画”;豫中地区独有的民间特色工艺品“猴加官”;传统色彩浓重的“香包”;反映中原风俗民情的“木版年画”;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嵩山木雕”;生动传神的烙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