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独酌(唐代杜甫诗作)

独酌(唐代杜甫诗作)

杜甫诗作
圖片來自搜狗网

《独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目录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步履:一作倚杖。

2.絮 :一作蕊。

3.行:户郎切。

白话译文 从林中散步回来,天色已经有些晚了。打开酒樽的时分,也比往日要迟一些。呆呆的看着一只粘在落絮中的蜜蜂,一只在枯梨上行走的蚂蚁。因才能薄劣而被弃乡野,故对真正的隐士感到惭愧。寓居于幽静偏僻之处,正好得以自娱自乐。年轻时本来就没有求化做官的意思,骨子里更喜欢这种居于幽偏的孤单之日,过普通的生活。

作品鉴赏

上元二年(761)春,作于寓居成都草堂时。诗中描写暮春独酌的场景,寄托了诗人忘情于荣辱之间、自娱自乐的闲情逸致。此诗三、四句写幽僻细致之景,生动工巧,深受后人称赏。杨伦曰:“大手笔人偏善状此幽微之景。”(《杜诗镜铨》卷八)浦起龙曰:“一种幽微之景,悉领之于恬退之情,律体正宗。”(《读杜心解》卷三之二)[4]

作品点评

《嬾真子》:

古人吟诗,绝不草草,至于命题,各有深意。老杜《独酌》诗云:“步履深林晚,开樽独酌迟。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且独酌则无献酬也,徐步则非奔走也,以故蜂、蚁之类,细微之物,皆得见之。……舅氏曰:《东山》之诗,盖尝言之:“伊威在室,蟰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此物寻常亦有之。但人独居闲时,乃见之耳。杜诗之原出于此。

《艇斋诗话》:

老杜写物之工,皆出于目见。如“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芹泥随燕嘴,花粉上蜂须”,“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非目见安能造此等语?

《瀛奎律髓》:

此以《独酌》为题,其实皆幽栖自怡之事。“仰蜂”、“行蚁”,盖独酌时所见如此。凡为诗,只二句模景精工,为一篇之眼,馀放淡静净为佳。

《四溟诗话》:

子美诗:“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诸联绮丽,颇宗陈隋;然句工气浑,不失为大家。

《杜臆》:

首二句见幽闲自适之趣。三、四,根“步履”句来,纪深林所见,此物之适也,五、六,根“开樽”句来,独酌而自怡,此闲居之适也。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此说有见。纪昀:三、四小巧似姚武功,不为杜之佳处。

《载酒园诗话》:

贾(岛)五言律亦出自于杜,……至如“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形容尤入僻细。

《絸斋诗谈》:

不用怒张,风骨自劲,力大笔圆,故尔尔。学者师之。三四俱从无事人眼中看出。

《读杜心解》:

一种幽微之景,悉领之于恬退之情,律体正宗。

《杜诗镜铨》:

大手笔人偏善状此幽微之景(“仰蜂”二句下)。语极委婉,愈见身分(“本无”二句下)。

《老生常谈》:

五律终当以杜为宗,大则“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小则“行蚁上枯梨”、“细麦落轻花”之类,无所不有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