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爻的起源

爻的起源

(1)圭表记录日景说:刘珏提出八卦源于土圭记录下的日影,刘珏认为:从日出到日落的日景轨迹可分为3个阶段"旦、午、昏",这就类似天气预报中的头午、中午、下午;日景轨迹在晴天时以粗实线画出,而在阴天无景或影像不清时以两条细实线表示;粗实线为阳爻━,细实线为阴爻¨;如此把分别表示旦、午、昏的3个爻重叠就成卦,代表一天天气的记录图形。[1]

(2)竹节蓍草说。认为阴阳爻为占筮所用竹节或蓍草的符号化,一节之竹或一根蓍草为"---",两节之竹或断开蓍草为"-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等主此说。

(3)龟兆说,认为古代占卜,烧灼龟甲,依其兆纹定出吉凶,阴爻阳爻即归纳总结龟甲兆纹而形成。屈万里《易卦源于龟卜考》、余永梁《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日本本田成之《作易年代考》等持此观点。

(4)结绳说,《周易·系辞下》称伏羲氏"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东汉郑玄猜想上古之时记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李镜池等认为阳爻---和阴爻- -是古代结绳没有打结和打结的反映。

或以为"--- "为一大结,"- -"为两小结。"三"为三大结。"三三"为六小结。具体方法尚有另说。李镜池《周易探源》、范文渊《易经概论》、陈道生《重论八卦的起源》持此观点。

(5)日月星象说,《史记集解》引孟康云,"五星之精,散为六十四,记不尽。"近代科学易派多以为阳爻"---"渊源于日象,阴爻"- -"渊源于月象。

(6)男女生殖器说。认为阳又"---"象征男根,阴爻"- -"象征女阴,章太炎《易论》、钱玄同《答顾颉刚先生书》,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持此观点。

(7)算筹说。认为爻是古人用的筹的形状,阳爻代表五。阴爻代表一,类似罗马数字,以五为基础加减而成。西方学者巴德认为八卦起源于古代的计算工具算筹,爻就是算筹的形状。日本三上义夫《中国算学之特色》也主此说。

爻是效仿天地变化的符号。爻又可以解释为“交”,代表“易”的变化交错。宇宙万物时时都在相互交流、作用,发生关系,产生变化。

爻有两种,即阳爻和阴爻,阳爻以“— ”表示,阴爻以“– –”表示。阴阳二爻象征由太极衍生的阴阳两仪。两个爻组合在一起,即象征两仪和合产生的四象。三个爻组合,即可构成八卦,代表天地之间的八种事物形态。八卦两两组合,即构成有六个爻的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由六个爻组成,六爻法也是以此为基础进行预测的。“爻”这一个字代表六十四卦中的三百八十四爻,并以此穷尽天下万物之象。

对于每一卦来说,卦爻应从下往上数,依次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和上爻。古人以“九”代表阳数,“六”代表阴数,因此又把阳爻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把阴爻称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这样,通过爻的名称就可以知道其阴阳性质。如火地晋卦,从下到上依次为:初六、六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由此可知,晋卦只有四爻和上爻是阳爻,其余都是阴爻。[2]

典籍

《易经》八卦的两个符号,一个是"-",另一个是"--"。在《易经》中并没有"阴阳"二字,数百年后的《易传》才把"-"叫阳爻,把"--"叫阴爻。八卦是以阴阳符号反映客观现象。二爻的本义是什么,有多种看法。有人认为,"爻",皎也。一指日光,二指月光,三指交会(日月交会投射)。

"爻"代表着阴阳气化,由于"爻"之动而有卦之变,故"爻"是气化的始祖。"-"性刚属阳,"--"性柔属阴。万物的性能即由这阴阳二气演化而来。有人认为,"-"代表男性生殖器,"--"代表女性生殖器。钱玄同,郭沫若即持此说。

六爻

既可以指从下向上排列的六个阴阳符号的组合,也可以特指这个组合中的最上面一个爻,也泛指借用这种组合进行预测的方法。

在最下面的符号称为初爻,最上面的符号称为"六爻",如果"六爻"是阴爻,那么"六爻"也可以说成"上六"。

在《乾坤谱》中,阳爻代表大月30天,阴爻代表小月29天。乾六阳爻坤六阴爻和12爻,代表一年12个月。

《说文》:"爻,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说文》释形不确。甲骨文中数字"五"为"×"状,这样"爻"的甲骨文即下五上五的两个"五"状。"爻"的金文除了和甲骨文两个"五"同形之处,还有上中下三个"五"相叠之形。

因为数字八卦在商代西周已有大量发现,又根据学者对数字八卦的新认识,我们认为,作为八卦文化中的重要概念"爻",其三个"五"相叠之形实为数字八卦中三个数字构成的单卦形式的记录。具体而言,三个"五"相叠而成的"爻"字,即由"五五五"三个数字组成,再把数字八卦按单数代表阳爻(-)双数代表阴爻(--)转换成符号八卦,"五五五"为"",即"乾"卦。

从"爻"的三个"五"的形体中可知,"爻"的本义指整个单卦之状。以八卦这八个单卦而言,"爻"的字形仅记录其中的一卦"乾"卦,表明"乾"卦在八卦中的首要位置。

然而甲骨文的"爻"均作两个"五"相叠状,和我们已知晓的三画单卦不合。而甲骨文"爻"为两个"五"相叠状,表明两个数字构成的卦形较之三个数字构成的单卦形是更原始的单卦形。要阐明两个数字构成的卦形(对应的是二画单卦),涉及到"爻"的起源问题,这一问题的讨论将在下面"'爻'的声义"一节中展开。

由于"爻"的字形义就是数字八卦,而甲骨文中已有"爻"一词,表明占爻之事在商代已相当成熟。卜辞中"爻"出现的语言环境中有占爻之事的记录,如:

"庚寅卜,贞:翌辛卯王爻,不雨?八月。"(《甲骨文合集》6)

其中的命辞之义为:"次日辛卯这天王进行占爻活动时,不会遇到雨吧?"

"丙寅卜,□贞:翌日卯王其爻,不遘雨?"(《甲骨文合集》12570)

这一条和上一条的意思相同。

声义

八卦中的"乾"、"坤"两卦,向来被认为是最根本的两卦,经本人对"乾、坤"两词的形义关系和声义关系的考释,认为"乾"的字形义表现的是天旱时以燎柱方式向雷神求雨,而"坤"的字形义为在祭台上祭祀雷神;"乾"的"天"义的原型是雷神;从根词"干"中派生出"乾"和"坤";从根词"干"和"乾"与"坤"的词义关系以及语音演变链来看,"乾"和"坤"两词的产生顺序则为"乾"先出而"坤"后出。

"乾、坤"两词的本义的揭示,已透露出八卦在起源阶段时所反映的雷神崇拜这一原始文化背景。基于这一认识,"爻"的声义结合的命名理据有了一个有力的文化意义系。结合八卦的卦形和卦名,我们认为"爻"的命名理据是从根词"雨"中派生而来。

雨,上古音匣母鱼部。爻,上古音匣母宵部④。两者声母相同,韵部相近,具体的演变过程则为:

雨γa(原始音,尚无中古音合口三等的等呼标记)→爻γa(原始音)→爻γau(上古音)

与爻辞的关系

爻辞与爻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周易》六十四个卦画不是《周易》的作者发明,而是《连山易》作者的发明。

二、《连山易》、《归藏易》及《周易》的作者对六十四的象征意义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或者说,六十四卦象的问题很复杂,其中即包含有发明卦画者的原始卦象,也包括《归藏易》及《周易》作者所理解的卦爻象,还包括后世的各类大师们的附会。

三、就《周易》而言,作者打乱了原始卦序,对六十四卦给予了重新的定义。

四、作者将每卦视为一件事,每爻视为该件事从生到死,从产生到消亡的一个阶段。或者说,爻变的实质象征着时变。作者将事物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每爻代表其中的一个阶段,其中初爻为始,上爻象征衰败。

五、作者卦爻辞的写作往往是一语双关,借描述自然界万物的变化来说明人事的道理。

六、爻象的作用往往只是作者的一个话题,这样做是表明作者的说话是有依据的,是与天地自然的规律相合。

七、由爻象引出话题后,爻象的作用也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作者以自己的政治生活经验为基础谈准则及方法。

示例

我们以坤卦初六爻为例来作说明:

坤初六爻的爻辞为:"履霜,坚冰至"其爻象为(),是姤卦卦象,由乾卦演变而来。此爻象反映的本来是夏至日后一个月内的季节变化。此时太阳到达夏至点后开始南归,日影也随之变长。古人认为阴气在开始生成,并将越来越寒冷,所以有此爻辞。

"姤"字的甲骨文象妇女产生之形,本义即生育,也有男女交媾之意,所以这样一个由全阳乾卦变来的一阴始生之卦(),被称为"姤",并被作者借用来象征夏至日之后的一个时间段。

爻位

一个六爻卦中,不同的爻位表示不同状态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状态,也可以表示系统中的不同层次或事物的不同阶段。但其前提是可以将这些事物分成六等份。在一卦中,从初爻到上爻,对应于事物的产生—发展—成长—壮大—成功—衰败的全过程。[3]

社会的六个阶层

古人把社会阶层分为六层,分别对应于卦中的六个爻位:

初爻是“百姓”之位;二爻是“大夫”之位;

三爻是“大公”之位;四爻是“诸侯”之位;

五爻是“天子”之位;上爻是“宗庙”之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