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风雪夜接生龙凤胎及晚年生活点滴(王冠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
《父亲风雪夜接生龙凤胎及晚年生活点滴》是中国当代作家王冠群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父亲风雪夜接生龙凤胎及晚年生活点滴
父亲是一名医生,60岁离休后,又先后受聘于几家医院出专家门诊,直到75岁才回家休息。但,他并没有停歇,始终抱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继续为周围居民义诊和讲解医学科普、养生保健等知识。十几年来,邻居家的妇女生了小孩不下奶找他;儿童夜间经常尿床找他;老人在家突然晕倒了找他……因此,父亲深受百姓的欢迎和赞颂。居民们都亲切地称父亲为“120王大夫”。某市的日报曾以“家有芳邻”为标题报道了这方面事迹,并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标兵和老年先进科技工作者。
当父亲步入耄耋之年时,他老人家又掌握了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使用,每天勤奋不怠,敲敲打打,笔耕不辍,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10万余字的专著:《顺逆从容》,并在报刊上发表了60余篇文章(医学科普、散文、诗歌等)。某报社编辑曾打来电话问我:“王老先生今年多大年龄?……他先后投来的那些文章是不是您在电脑上替他输入和发送的?”我回答编辑说:“都是我老父亲自己在电脑上敲出来并发出去的。编辑称赞道:“老爷子真了不起!”
2015年春节,我们家已是四世同堂,全家人欢欢喜喜在一起吃年夜饭时,父亲又回忆起下乡的往事:
那是1970年春,为了响应党的“六二六”号召,父亲和母亲参加了市里组织的下乡医疗队,带着我和姐姐举家下放到祖国最偏僻的农村,在内蒙古赤峰市(当时称为昭乌达盟)林西县五十家子公社安家落了户。医疗队与公社卫生院合并,父母继续当医生。尽管当地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住的是“干打垒”泥土房(刚到那里时都住在老百姓家),做饭取暖烧的是茅草和牛粪,喝水用水要到几百米以外的水井去挑,晚上点的是煤油灯和蜡烛。一年四季风沙不断,刮得天昏地暗,但,父母依然都很乐观,总是微笑着,日复一日、无怨无悔地为当地百姓看病治病。
入冬的某一天深夜,大雪纷飞,北风呼啸,伸手不见五指,气温降到了零下30几度。父亲正在公社卫生院值夜班,突然,一个身穿白茬(没有罩布面)羊皮袄,头戴大狗皮帽子,满身是雪的中年男子急匆匆地闯了进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大夫,快……快……救救我媳妇吧!她难产,快不行了!”父亲先是一惊,随后说:“可我是内科大夫,没接过生,怕给你们耽误了,你最好还是去找助产士!”
“找了,她们解决不了。”男子满脸愁容,焦急地说。随后,他两手抱拳恳求地继续说:“行行好吧!大夫,我求求你了!”说着,他“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上双手不停地作揖并哭出了声。
作者简介
王冠群,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