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營養繁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營養繁殖

來自網絡的圖片

營養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種,不是通過有性途徑,而是利用營養器官:根、葉、莖等繁殖後代。

營養繁殖能夠保持某些栽培物的優良性徵,而且繁殖速度較快。主要有分根、壓條、扦插、嫁接等。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營養繁殖

拉丁學名; vegetative propagation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亞門; 被子植物亞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分布區域; 普遍

器官; 根、莖、葉

基本信息

營養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種,不是通過有性途徑,而是利用營養器官:根、葉、莖等繁殖後代。

植物體的一部分在脫離植物體後,仍然能夠存活並且長成一株維持其母本原有性狀的植物,如落地生根、馬鈴薯的塊莖、竹子的根狀莖等等,在自然中都很常見。

如果人為取部分植物體繁殖植物,則是人工營養繁殖。人工營養繁殖的方式有:壓條、扦插、嫁接、組培等等。在生產實踐中,無法用種子繁殖的植物,或者用種子很難繁殖的植物,都可以通過營養繁殖實現。另外,在農業中為了保持果樹的優良性狀,往往通過營養繁殖來培育果樹。

營養繁殖 vegetative propagation,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廣義上是與無性繁殖作為同義詞而使用,狹義上是指不包括細胞繁殖的孢子繁殖和無配子繁殖的無性繁殖而言。營養繁殖一詞多用於植物,而動物則習慣於用無性繁殖。

營養繁殖有多種形式,例如:在莖尖形成特殊的冬芽(狸藻、貉藻、蝦藻、日本天胡荽);腋芽有肉質化的幼株(赤車使者,卷丹);花則有變成珠芽(零餘子珍珠菜、 Polakiastrum longipes等);花序中的芽一部分變成葉芽(天柱蘭屬的Amitotigma kinoshitai,南芥屬的Asalis gemmi-besa);由地下器官或葉形成苗(菊芋、耳蕨屬的Polyseichum epidocaulon)等,這些都是母株營養體的一部分變成下一代幼苗的。進行營養繁殖的植物群,常常以有性的近似種迅速擴展(傳入歐洲的加拿大藻、分布全球的一年蓬),有時能擴展到有性繁殖的種類不能分布的地區。

好處

營養繁殖能夠保持某些栽培物的優良性徵,而且繁殖速度較快,農業上常利用地下莖(如馬鈴薯)或塊莖(如番薯)作為播種材料,所以被廣泛地應用於花卉和果樹的栽培中。

營養繁殖的四種方式

分根 一、分根:用於夾竹桃,臘梅等灌木,它們的叢生莖下各自都有根,可以直接把它們分開,成為獨立的植株。這種繁殖方式叫分根。

壓條 二、壓條:用於桑,夾竹桃等植物,可以選擇樹上較長的枝條,把它彎下來,壓埋在土中的枝條部分長出根後,再把枝條與母體截斷,長成新的植株。這種方式叫壓條。

扦插 三、扦插:用於月季,柳樹,葡萄等植物,可以剪取植物上帶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這些枝段就會生根發芽,長成新的植株。扦插是指將枝條剪成小段,插入土中,不定根產生後,芽便可形成新的側枝,於是新植株就產生了。有的植物很容易長根,扦插的成活率很高。有的植物不易長根,可以用植物激素等進行處理,促進生根。

嫁接 嫁接:用於橘,桃等果樹,可以將它們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兩者的形成層上(莖中具有分生能力的組織)緊貼,不久它們就會長成一體,成為一株新植物。這種繁殖方法叫嫁接。嫁接的原理是植物受傷後,具有愈傷的功能。兩個傷面緊緊貼在一起,其形成層也非常貼近,由於細胞的增生彼此會癒合,於是接穗和砧木的維管組織便連成一個整體。利用嫁接技術,還可以改良品種。

營養繁殖成功的條件

脫離母體的營養器官,具有再生的能力,能在離體的部分長出不定根,不定芽,從而發展成為新的獨立生活的植株。

營養繁殖的特點:能夠保持某些栽培植物的優良性狀,且繁殖速度較快。[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