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

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

圖片來自travelking

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位於臺灣高雄市燕巢區,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設立的自然保留區[1]。本區是臺灣所有泥火山區中噴泥口最密集之處,同時也是噴泥錐最發達的地方。

烏山頂泥火山因錐狀泥火山體地型壯觀且活動性高,於1992年劃定為自然保留區,依2013年公告修正面積為3.88公頃。

目录

介紹

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是全台面積最小的自然保留區,也是台灣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泥火山區,於1990年由行政院農委會設立的泥火山地景保育區,面積共4.89公頃,位於高雄市燕巢區金山村附近,地屬高雄市政府深水農林牧場,管理責任屬高雄市政府。

為保護珍貴泥火山自然景觀資源,農委會依文資法公告,園區內禁止採集天然礦泥,並嚴禁點火,進入保留區前,需向現場管理人填寫烏山頂泥火山進入許可申請表。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擁有兩座噴泥錐型泥火山,具有錐狀火山的對稱外觀、泥流與乾泥崩裂的特殊地景,其景觀主體之一、典型且漂亮的噴泥錐,高達三至五公尺,型態在台灣是最完整也最壯觀。

環境

  • 氣溫:本區年平均溫度為27.4℃,最高月均溫是出現在7月28.9 ℃,最低月均溫則出現在1 月為18.8 ℃。泥火山群所冒湧的泥漿,溫度約28℃左右。
  • 海拔高度:本區位在一個寬約150公尺,長約200公尺的平台上,此平台的海拔高度約175公尺。
  • 地質特性:台灣西南部和海岸山脈南段,地底下分別有厚達2,000公尺及1,000公尺以上的南化泥岩和利吉層泥岩,烏山頂泥火山形成旗山斷層及泥岩地質有密切的關係。旗山斷層是一個東北-西南走向的逆斷層,旗山斷層的錯動使得岩層產生破裂,有利於水分滲入至地底下與泥岩和成泥漿,然後高壓氣體沿著裂隙將泥漿噴出地表,堆積成泥火山。

景觀特色

泥火山是因為泥漿和氣體同時噴出地面,冷卻而堆積而成,外形呈錐狀,如小丘,其尖端常有凹穴,且常有不時噴出的泥漿和氣體,這些氣體常可被點燃,或自行燃燒。

烏山頂泥火山區最大的一座泥火山,高約3.5公尺,坡度約為50度,是一座典型的噴泥錐。每隔數秒即噴發一次,濃稠的泥漿沿錐面流下,形成舌狀的泥流,可及的範圍達直徑70公尺。

交通

由高速公路楠梓交流道下,往大社燕巢方向,走188號縣道,經嶺口至烏山巷;或由台21線經旗山、嶺口至烏山巷,而後行車約40分鐘,再步行約30分鐘,即可抵達。

參考文獻

  1. 烏山頂泥火山自然保留區.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2012-04-09 [201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