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涎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灰琥珀)
前往: 導覽搜尋

龍涎香(其中「涎」讀作xián,英語:Ambergris),鯨魚的糞石,古稱阿末香、俺八兒香,在西方又稱灰琥珀,是一種外貌陰灰或黑色的固態臘狀可燃物質,從抹香鯨消化系統所產生。龍涎香有其獨特的甘甜土質香味(類似異丙醇的氣味)。現在它已經大部分為化學合成物取代,龍涎香歷史上主要用來當做香水的定香劑[1]

據說在漢代,漁民在海里撈到一些成品龍香,乾燥後能發出持久的香氣,點燃時更是香味四溢,於是被當着寶物貢獻給皇帝,在宮庭里用作香料,或作為藥物,並叫做「龍涎香」。而歐洲人把龍涎香叫做「琥珀香」,其中羅馬人叫做「撒克」,法國人叫做「黃色的香料」,英國人叫做「琥珀」。

形成原因

事實上,深海中的巨烏賊正是抹香鯨的主要食物。烏賊的肉比較軟,但鳥喙狀的顎片和內骨骼卻難以消化,通常會殘留在胃中。曾經有人在一頭抹香鯨的胃中發現兩萬多個顎片。這些顎片並不會對抹香鯨造成傷害——抹香鯨每隔六七天就會把胃中累積的難以消化的食物殘渣吐出來,通常這些顎片並沒有機會進入抹香鯨的腸道。

事情總有例外,偶爾會有些難以消化的固體物質進入抹香鯨的腸道並隨着腸道的蠕動進入直腸,與糞便混合併使糞便結成半固體狀。因為抹香鯨的正常糞便是液態的,它的肛門也不能排出固態的糞便,這些半固體狀會堵塞直腸,導致排便困難。為了使排便恢復暢通,它只好加強了腸壁對糞便中水分的重吸收,使阻塞物體積縮小,並通過腸道蠕動使其表面變得光滑,形成糞石。這樣一來,液態的糞便就能通過阻塞物和直腸壁的空隙排出了。但阻塞物就像一個小水壩,截留了糞液帶來的新的固體物,於是糞石越裹越大,並在抹香鯨的腸道中經過細菌和各種酶的複雜加工,最終形成龍涎香。大約100頭抹香鯨中,只有一頭體內有龍涎香。雖然糞石本身對抹香鯨沒有太大的危害,但如果長得太大,就可能使腸壁破裂,最終導致抹香鯨的死亡。1914年,就有一位捕鯨人在抹香鯨腸道中發現過一塊重達455公斤的龍涎香。

目前人們發現的大部分龍涎香都是由抹香鯨產生的,但有些小抹香鯨(Kogia breviceps)的腸道中也會有龍涎香。還有記載,曾在北瓶鼻鯨(Hyperoodon ampullatus)和一些種類的鬚鯨體內也發現過類似龍涎香的物質[2]

由於每一塊龍涎香都經過不同的過程才排出鯨魚體外,所以每一塊皆有它的特別香氣。龍涎香很輕像浮石,表面摸起來有種蠟般的質感。它們剛被排放出來時是黑色的,像糞便一樣,軟到可以揉成球。隨着時間過去發生氧化之後,它就會變成最高級的銀色。

相關記載

龍涎香在唐代稱為阿末香,即來自阿拉伯語anbar。段成式《酉陽雜俎》「撥拔力國,在西南海中,不食五穀,食肉而已。常針牛畜脈,取血和乳生食。無衣服,唯腰下用皮掩之。其婦人潔白端正,國人自掠賣與外國商人,其價數倍。土地唯有象牙及阿末香」

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時曾訪問蘇門答臘北的龍涎嶼;此島以出產龍涎而得名;隨行通譯費信在《星槎勝覽》中有專章記述龍涎的採集和售價:「龍涎嶼:此嶼南立海中,浮艷海面,波擊雲騰。每至春間,群龍所集於上,交戲而遺涎沫,番人乃架獨木舟登此嶼,採取而歸。設遇風波,則人俱下海,一手附舟傍,一手揖水而至岸也。其龍涎初若脂膠,黑黃色,頗有魚腥之氣,久則成就大泥。或大魚腹中剖出,若斗大圓珠,亦覺魚腥,間焚之,其發清香可愛。貨於蘇門之市,價亦非輕,官秤一兩,用彼國金錢十二個,一斤該金錢一百九十二個,准中國銅錢四萬九十文,尤其貴也。」

阿拉伯中世紀文學名著天方夜譚里,第五百六十夜辛巴達第六次的航海曆險中,描述了在一座不知名島上有座龍涎泉,蠟般的龍涎馨香四溢地流向大海,為鯨魚取食,隨即噴出而在海面上凝結成龍涎香。顯見作者雖然了解龍涎香和鯨魚的關係;但可能不明白其構成機制,又或者單純為故事增添神話色彩[3]

視頻

龍涎香 相關視頻

傳說中龍涎香原來是這樣來的,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天價糞便,鯨魚的宿便龍涎香為何如此值錢?

參考文獻

  1. 海邊遛狗發現珍寶 奇臭無比的石頭原來是龍涎香,中國網 ,2015-9-11
  2. 龍涎香是鯨魚的嘔吐物?,豆丁網 , 2019-4-30
  3. 龍涎香的歷史,醫學教育網 , 20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