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瀛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瀛台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瀛台

地理位置: 中南海南海

創建時間: 明朝

瀛台始建於明朝,明時稱"南台",清朝順治康熙年間曾兩次修建,並由清順治帝於1655年改為現名。是帝王、后妃的聽政、避暑和居住地。因其四面臨水,襯以亭台樓閣,像座海中仙島,故名瀛台。 瀛台現為辦公、居住、舉辦宴會及招待活動的場所。[1]

簡介

明時稱"南台",清朝順治、康熙年間在島上修築大量殿宇並由清順治帝於1655年改為現名。瀛台島北有石橋與岸上相連,橋南為仁曜門,門南為翔鸞閣,正殿七間,左右延樓19間,是中南海的最高點。其南為涵元門,內為瀛台主體建築涵元殿。涵元殿北有配殿兩座,東為慶雲殿,西為景星殿;殿南兩側建築,東為藻韻樓,西為綺思樓。藻韻樓之東有補桐書屋和隨安室,乾隆時為書房,東北為待月軒和鏡光亭。綺思樓向西為長春書屋和漱芳潤,周圍有長廊,名為"八音克諧",及"懷抱爽"亭。含元殿南為香扆殿,由於島上存在坡度,該殿北立面為單層建築,南立面則為兩層樓閣,亦稱"蓬萊閣",位於蓬萊閣的二樓建有茶室,憑海品茶,是為一景。瀛台島最南為迎薰亭,正對新華門。瀛台山石花草,水天一色,樓閣亭台,金碧輝煌,擁水而居,秀美宜人。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曾被幽禁於瀛台。袁世凱稱帝後亦曾將副總統黎元洪軟禁於此。從清順治、康熙帝起,各朝清帝均喜居住於此,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人物毛澤東朱德劉少奇鄧小平胡耀邦等均居住過瀛台。瀛台現為辦公、居住、舉辦宴會及招待活動的場所。

典故

南海中有皇家禁地,號曰瀛台。經翔鸞閣,入涵元門,西殿名慶方,東殿名景星,正中朝南是涵元殿,周匝環水。康熙曾在這兒領着大臣們釣魚,實行自負盈虧政策,誰釣多少,都拿家去跟孩子老婆共享,至於燉湯紅燒油燜,王法不限。乾隆帝少年時曾在這兒讀書,晚年吟詩道:十五讀書處/匆匆五十年/回思讀書此/六十閱春秋。島盡南,有舊台基,乾隆御題:"瀛台"二字,大概是仙家境地的意思。1898年,光緒帝大搞政治經濟軍事變革,惹得慈禧大怒,便第三次垂簾主政,打光緒帝一個耳光後,把他軟禁在這兒,好長一陣子,這皇帝只能看溪光樹色,看"閒雲入窗戶",聽"清露滴梧桐"。再往南乃蓼渚蘆灣低地,隔水與寶月樓相望。

這兒還有一座朝南小屋,院中原有兩棵梧桐樹,有一棵給風颳倒了,乾隆拿來做了四把琴,放在屋內,又叫人補種一棵,也是乾隆少年讀書處,題名補桐書屋。乾隆晏駕時,補桐已六十二歲,老皇帝感嘆道:"瞥眼補桐讀書處,對來喬木古稀年!"

謅曰:誰說前人載樹,後人乘涼。大丈夫當及時而作!

光緒皇帝曾被囚禁於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領導人曾居住於此。現在瀛台正殿涵元殿是中國領導人會見外國領導人的場所之一。

清乾隆十年(1745年),貴州總督張廣泗帶馬幫攜酒進京,於西苑(今中南海)瀛台覲見乾隆皇帝,奏請疏浚赤水河。乾隆以開修河道花費頗巨婉拒。張廣泗適時獻上茅台燒春,開壇滿殿生香。乾隆飲後大悅:"蓋黔人善釀,風土所宜,其馥香幽郁而味甘之極,非他類可比也"。遂將茅台燒春列為歲貢。次年(1746年)春夏,赤水河通航,商賈雲集,酒業興盛,釀技精進。實乾隆帝功炳千秋萬代。同年中秋,乾隆帝於瀛台設宗親宴,行家人禮,用茅台燒春酒大宴皇親國戚,主賓皆為其甘美如痴如醉,乾隆帝趁興曰:"如此佳釀,名為茅台燒春,似嫌流俗,難登大雅之堂。今賜宴於瀛台,何不以世祖順治先帝之御名,更名為瀛台酒?"隨即御筆題寫"瀛台"二字,令刻石碑立於瀛台島上。並令宮廷畫師張鎬繪《瀛台賜宴圖》記其勝,鈐"三希堂精鑒璽",存養心殿三希堂收藏。令景德鎮官窯制帝王黃扒花福壽桃梅瓶與胭脂紅扒花西洋蓮梅瓶一對盛瀛台酒,分存皇帝寢宮養心殿和皇后寢宮長春宮鑑賞。由此,瀛台酒成名。御名、御筆、御宮、御瓷、御酒,瀛台酒以"五絕"名揚天下。

注釋:1、中南海的瀛台為1655年清世祖順治帝命名。2、乾隆題"瀛台"石碑現存中南海瀛台島。3、張鎬繪《瀛台賜宴圖》現存遼寧博物館。4、帝王黃扒花福壽桃梅瓶、胭脂紅扒花西洋蓮梅瓶現存故宮博物院。5、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張廣泗再次於瀛台見到了乾隆皇帝,但結局令人惋惜。

相關作品

乾隆御製《瀛台記》

入西苑門有巨池,相傳曰"太液"。循東岸南行,折而西,過木橋,邃宇五間,為勤政殿。自勤政殿南行,石堤可數十步,階而升,有樓門向北,匾曰:"瀛台門"。內有殿五間,為香扆殿。殿南飛閣環拱,自殿至閣,如履平地。忽緣梯而降,方知為上下樓。樓前有亭,臨水,曰"迎薰"。亭東西奇石木,森列如屏。自亭東行,過石洞,奇峰峭壁,翏轕蓊蔚,有天然山林之致。蓋瀛台惟北通一堤,其三面皆臨太液,故自下視之,宮室殿宇,雜于山林之間,如圖畫所謂海中蓬萊者。名曰"瀛台",豈其意乎?

《瀛台記》是乾隆皇帝做皇子時於瀛台所寫,收錄於乾隆早期文集《樂善堂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