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漢繡

移除 40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清朝時期隨著刺繡行業的迅猛發展,漢繡最初由清咸豐年間的吳文繡兄弟七人開設在武昌地區的吳和源繡莊為發端,而後於宣統年間發展興盛於漢口地區的刺繡技藝。隨著一代代漢繡藝人的不斷努力,民國初年以來,漢口的刺繡業逐漸形成規模,漢口的繡花街,武昌的塘角後街、八鋪街都因刺繡而聞名於世。這一時期漢繡憑藉著其獨特的文化特徵和藝術特色,多次於國內外刺繡大賽中獲獎,刺繡業也逐漸發展成為該地區重要的產業之一。在抗戰時期中,漢繡曾一度停產至毀滅,直到戰爭勝利後,在一眾漢繡藝人的共同努力下,漢繡產業逐漸恢復生機,商舖重新開設至12家。至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漢繡被各界人士關注,而以湖北地區武漢、洪湖、荊沙為中心的漢繡產業也逐漸重拾往日輝煌。
咸豐年間,漢口設有織繡局,集中各地繡工繡製官服和各種飾品。清末,在武昌的營坊口、塘角、白沙洲(白沙洲更有「男會駕船,女會繡花」之說<ref>漢繡,“非遺”的遺憾,http://hb.xinhuanet.com/art/2011-05/11/content_22741196.htm {{Wayback|url=http://hb.xinhuanet.com/art/2011-05/11/content_22741196.htm |date=20111109214338 }}</ref> )、積玉橋和漢口的黃陂街、大夾街一帶,開有許多繡鋪,漢口還有一條繡花街。當時的漢繡產品主要分三類:作為用於閨閣陪嫁的生活用品,包括有繡衣、繡枕、門簾、帳沿、繡鞋、頭巾、圍裙、荷包等。 二是裝飾品。有壁掛、中堂、屏風、彩帳、堂彩、龍衣、獅皮、戲裝、道具等。其中,漢口的繡花戲衣頗具名氣。四〇年代末期,武漢還是全國三大戲劇服裝生產基地之一。<ref>漢繡,“非遺”的遺憾,http://hb.xinhuanet.com/art/2011-05/11/content_22741196.htm {{Wayback|url=http://hb.xinhuanet.com/art/2011-05/11/content_22741196.htm |date=20111109214338 }}</ref> 三是敬神賽會的禮儀用品,包括神袍、袈裟、彩幡等。
==工藝特色==
4,8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