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漢字文化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字文化圈(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circle ),或稱為東亞文化圈、儒家(或儒教)文化圈、中華文化圈,是指歷史上受中國及漢文化影響、過去或現在共同使用漢字文言文做為書面語之文化圈[1]。日朝越大多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語言交流媒介,故漢字文化圈範圍大於漢語圈。

範圍

涵蓋國家包括中國以及歷史上曾受中國君主冊封或曾向中原王朝朝貢之周邊國家或民族。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農耕民族,存在冊封體制,從中原歷代王朝引進國家制度、政治思想、中華法系,並發展出相似之文化和價值觀,但與中原保持着相對政治獨立。漢字文化圈所覆蓋地域與現代劃分之東洋地區很大程度重合,包括了大中華地區中的中國大陸、澳門、香港、台灣島(台灣漢族)、越南(京族)、朝鮮半島(朝鮮族)、日本列島(大和族)、琉球群島(琉球族)、菲律賓(菲律賓華人)、馬來西亞(馬來西亞華人)及新加坡(新加坡華人)等。日本歷史學者西嶋定生提出之「東亜(東洋)世界論(冊封體制論)」,形成了歷史學上之「文化圈」概念模型。

漢字誕生地中原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半島、日本、蒙古等地,歷史上完全使用漢字或與中原固有文字混合使用,古代官方及知識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越南和朝鮮稱為「漢文」)作為書面語言,但漢字文化圈並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媒體。另外,有些遊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雖然位於漢字文化圈地區內,但不使用漢字。在現代朝鮮語、越南語和日本語中,六成以上詞彙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之漢字詞所組成。另外日本假名和越南喃字皆是從漢字衍生之文字,朝鮮半島諺文雖為自創文字但亦能跟日文假名一樣和漢字一同混合使用。東洋世界各國歷史上都曾經使用過漢字。聯合國成立後,漢語為聯合國六種正式語言之一[2]

選定和命名

在「文化圈」概念的設定和命名時,冠以地名、文化因素、宗教名、書面語言名等等的情況都是存在的。對漢字文化圈而言,「東亞文化/文明圈」等名稱都被並行使用。然而,「東亞」是一個現代地域名稱,無具體的意義和內涵,且圈內的越南地處現代意義上的東南亞地區;而在中日韓越四國文化的發展方式亦存在一定差異;「漢字」作為一個平等的覆蓋圈內全體地域的中立且具體的文化要素,常被認為是名稱的較適當用語。然而,由於現代的朝鮮半島的漢字使用頻率較低、現代的越南極少使用漢字,用「漢字」冠以該名稱有時會顯得中立性欠缺。

漢字文化圈一詞,據說參考自德語「Chinesischer Kulturkreis(意為中國文化圈)」。日本語言學家龜井孝(1912~1995)在翻譯創建名詞時,將後半部從德語「Kulturkreis」直譯為「文化圈」,而前半部述語則除去中國此一中心主體字眼、改以東亞、即自古泛用漢字區域之範圍為本,予以稱為東亞文化圈,亦曾被稱為「漢文化圈」。

視頻

漢字文化圈 相關視頻

對外漢語漢字課堂第三講之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 年度漢字評選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