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漓江

增加 235 位元組, 4 年前
航道航运
==航道航运==
[[ 秦始皇 ]] 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 秦史禄 ]] 凿成的灵渠,不仅是全国南来北往最早的内陆水上交通运输的重要航道,也是境内最早的主要航道。此航道北自 [[ 界首圩 ]] 起,经 [[ 唐家司 ]] [[ 县城 ]] [[ 严关 ]] [[ 溶江圩 ]] [[ 灵河止 ]] ,全长约60公里。古时灵渠航道沿途建有36个陡,陡与陡之间距离最长为2.5公里,最短为200米,一般为1公里; 均设有陡卒负责管理。 [[ 高塘 ]] [[ 界首圩 ]] 一段,则有田产,供沿途村民拉纤之用。沿途河滩,由船民临时修整,或雇工修整,由通行的船主支付工钱。但因通航条件差,常误船期。 [[ 清代 ]] 以前,每年春季南来北往的民船较多,到冬季水浅时,南来的船只能在唐家司停靠,货物采用人力挑运到 [[ 大溶江 ]] 后,再装船转运至桂林。民国17年(1928 (1928 ) 、27年, [[ 桂黄公路 ]] [[ 湘桂铁路 ]] 相继建成通车后,水路运输逐步由陆路运输取代。解放后,50~60 ~60 年代,灵渠航道仅在 [[ 南陡口 ]] 至县城一段有少数农船通行。70年代停止使用。80年代,随着开放旅游,有部分游船载客通行。1984年,交通部批准 [[ 湖南 ]] [[ 广西 ]] 两省区在 [[ 灵渠航道 ]] 的基础上开发 [[ 湘桂运河梯级航道 ]] 规划。但由于资金问题,到1990年此规划尚未实施。
除灵渠航道外还有由 [[ 溶江圩 ]] [[ 司门前 ]] [[ 大溶江航道 ]] ,长8公里,水旺时还可上溯至 [[ 华江 ]] 的六洞升坪; [[ 河口 ]] [[ 松江口 ]] [[ 小溶江航道 ]] ,长10公里,此两条航道,皆曾有民船通行,运输竹木、柴炭、土纸、茶叶、香菇、玉兰片及其它各种山货顺 [[ 桂江 ]] [[ 桂林 ]] [[ 柳州 ]] [[ 梧州 ]] 。自60年代后期,陆路交通进一步发展,金石、华江公路通车,航运逐渐废除,只有水上排筏由 [[ 金石 ]] 和华江运出山区竹木。
漓江 [[ 灵川 ]] 段,流程45公里,上段( ([[ 灵河口 ]] [[ 董家巷)33]])33.5公里; 下段( ([[ 大圩 ]] 至阳朔县境)11)11.5公里。1990年上段河宽平均200米;下段河宽平均150米。有6座堰坝,26条滩。水深1米至4米。南宋时可" 渠通万斛船" 。民国27年(1938) (938) 因抗日军运需要,曾进行疏浚。1958年后,因上游修建水库和植被破坏等原因水位逐渐低落。60年代初,曾采用" 民工建勤" 疏浚。1987年至1990年从 [[ 青狮潭水库 ]] 共调水入漓江4亿立方米,保证了 [[ 桂林 ]] [[ 阳朔 ]] 的旅游船运行。
[[ 甘棠江航道 ]] ,原为县境西部主要航道,全程66公里。1990年 [[ 潭下圩 ]] 以上河宽55米,以下至 [[ 三岔 尾150 尾]]150 米,水深2米。可航行5吨位船舶。历史上 [[ 公平 ]] [[ 蓝田 ]] [[ 青狮 潭3 潭]]3 乡所产的竹、木、土纸、蓝靛等土特产品,均由此江运往桂林。1960年,因青狮潭水库截流,水位下降,航道缩短至45公里,其运输功能也为公路所代替。
[[ 潮田河航道 ]] ,是漓江主要支流。长44公里。50年代河宽20~60 ~60 米,水深1~3 ~3 米,滩浅水急。70年代以后因水位降低,只在春夏水涨时可放木排。
[[ 青狮潭水库航道 ]] [[ 大坝 ]] [[ 蓝田堡 ]] ,航程17公里; 大坝至 [[ 公平 ]] ,航程12公里。终年可航行5~20 ~20 吨位船舶。
==旅游开发==
35,5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