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濕壁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濕壁畫是指一種優秀的壁畫畫法,先用耐久的熟石灰顏料溶解於水,然後繪製在新粉刷的熟石灰(LIME PLASTER)泥壁上,也指如此繪製的整幅壁畫。Fresco是意大利語新鮮的意思,有時也稱作buon fresco或true fresco以區分干壁畫(SECCO)或半濕壁畫(MEZZO FRESCO),因為後者在效果上與前者近似。在濕畫法中,顏料由於濕牆壁的極細縫隙產生毛細管虹吸作用而被吸收,並且成為牆壁表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室內,如果有一個適當的基底,濕畫法是能夠永久保存繪畫的技巧之一。它的顏色非常穩定不是因為像從前的人們一直認為的顏色受到薄薄的石灰層(limeskin)的保護,而是因為它們是由惰性的化學顏料組成的。濕畫法不太適用於室外的壁畫,它最怕受嚴重污染的空氣和颳風帶起的微粒,那會使它表面產生剝落。濕畫法能滿足理想壁畫的所有要求:表面不反光、色彩效果明亮、尤其適合長期紀念性的要求並且隨着歲月的增長愈顯珍貴。[1]

  • 中文名:濕壁畫
  • 外文名:Fresco
  • 意   義:一種十分耐久的壁飾繪畫。
  • 製作過程:牆面灰泥層打底
  • 繪畫方法:色彩與牆皮混在一起

歷史來源

濕壁畫法始於十三世紀的意大利,正處於文藝復興時期。這一時期是歐洲壁畫藝術的鼎盛時期,各種材料和技術的探索不斷帶來新的成果,許多著名畫家都參與了這種探索與創作,壁畫的藝術性得到空前的提高,產生了許多傳世藝術珍品。濕壁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代表人物

拉斐爾

拉斐爾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畫家,也是「文藝復興後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巔峰。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創作了大量的聖母像,他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安寧、協調、和諧、對稱以及完美和恬靜的秩序。

他的濕壁畫代表作品《該拉忒亞》是據古希臘神話傳說:塞浦路斯雕塑家皮格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座容光煥發的美女雕像——該拉忒亞。他對自己的作品愛得如此痴迷,如同沉醉一般,常常擁抱着雕像冰冷的雙膝,每天惟一的盼望,就是它能具有鮮活的生命力。阿佛羅狄忒被皮格馬利翁的痛苦和執著所深深打動,於是給該拉忒亞注入了靈魂而作的畫。

主要特點

濕壁畫有不易剝落、不易龜裂、色彩鮮明而保持長久的優點,更有肌理的細膩、色彩層次豐富透明的特點,適於光澤煥發、色調輝煌的描繪。

製作過程

濕壁畫製作時,牆面灰泥層的處理至關重要,原材料若不過關,繪製時就會因牆面出現塌落而前功盡棄。灰泥需粗細兩種,分別由粗細兩種水洗沙與熟化半年以上的優質石灰膏攪拌合成。製作時,粗灰泥用來打底、抹頭層,細灰泥抹二層,然後平刮一層淨灰膏,晾至不稀軟粘手時即可開始繪畫上色。繪製過程中需隨時往畫面上噴水以保證礦物顏料被灰泥層充分吸入。如牆面灰泥層干固則無法繼續上色,需將干固部分鏟掉再重新刮抹新鮮灰泥後方可繼續。

繪畫方法

濕壁畫技法,是牆壁繪畫的最持久的形式。先在作畫的牆上抹上粗糙的灰泥,形成「粗灰」層。草圖就描畫在這層灰泥上,然後滲進牆壁里。然後再在其上覆蓋一層「細灰」層,並且在上面重畫一遍草圖。畫家在這層潮濕的新泥灰上,用以水調和的顏料作畫,在這一階段,顏色和牆壁就會永久的融合在一起。米開朗基羅所使用的顏料都是由他自己發明和調製的,都是獨特而新穎的 。

這種繪畫方法要求畫家用筆果斷而且準確,因為顏色一旦被吸收進灰泥中,要修改就很困難了。所以並非所有的畫家都能勝任這一艱苦而繁複的工作。就是在牆壁上作畫時,不必等着牆皮完全乾燥後再畫,而是在牆灰濕漉漉尚未全乾的時候就開始作畫了。這樣,畫上去的色彩容易滲入潮濕的牆皮里,色彩與牆皮混在一起,不易脫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