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馬坡嶺,創始人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中心」建於1984年,1995年以其為依託成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個中心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統一運行體制。「中心」下設科研處、產業發展處、試驗基地管理處、國際合作處、辦公室等機構。

機構簡介

「中心」是國內外第一家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發的科研機構,以雜交水稻育種為重點,進行雜交水稻[1]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的選育;進行遠緣雜種優勢利用、水稻分子技術、轉基因應用技術以及雜種優勢機理等基礎理論研究;進行雜交水稻親本繁殖、雜交制種、高產栽培等配套應用技術研究及雜交水稻示範推廣;進行雜交水稻資源收集與鑑定、種子純度檢測和米質分析等研究與服務;進行雜交水稻技術國際培訓與開發;編輯出版《雜交水稻》期刊。

科研團隊

「中心」擁有一支優秀的高水平科研團隊。現有在職人員136人,離退休人員97人。在職人員中,高級研究人員5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7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1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5人;博士生導師7人,博士28人。目前,中心已組建了1個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3個省級創新團隊、8個所級創新團隊,12個PI專家團隊。

「中心」擁有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稻國家工程實驗室(長沙)、雜交水稻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雜交水稻研究培訓參考中心和長沙、三亞兩大研究試驗基地等科技創新平台;建有綜合實驗大樓、人工氣候室等設施;有大、中型精密儀器400多台(件) 。

科研成果

「中心」成立以來,主持承擔了國家攻關計劃、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2]、「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總理基金以及農業部超級稻專項、轉基因專項等多項國家和部省級科研項目。取得科研成果100多項,其中育成雜交水稻組合及骨幹親本112個;獲技術專利和植物新品種權60多項;在國內外公開發表論文1000餘篇,出版雜交水稻中、英文着作20多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發明獎13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發明獎60餘項。先後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農業科普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近十多年來,袁隆平院士領銜的雜交水稻創新團隊在超級雜交稻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於2000年、2004年、2012年、2014分別實現了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目標。目前已啟動超級雜交稻第五期研究,目標是每公頃產量達到16噸。同時圍繞超級雜交稻「百千萬」高產攻關示範工程、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 豐產工程和「三分田養活一個人」糧食高產工程等三大糧食增產科技工程開展攻關。

學術研討會

「中心」國際交流頻繁。成功舉辦了30多期國際培訓班,主持召開了8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有13名專家先後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聘請為技術顧問,200多人次前往 美國、日本、菲律賓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和指導雜交水稻研究與生產。先後有8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2000多名專家學者和官員前來訪問、交流和培訓學習。

「中心」與國際水稻研究所和美國、菲律賓等國的一些機構建立了研發合作關係。在國際組織和中國的幫助下,雜交水稻在全球快速發展,越南、印度、菲律賓、孟加拉、美國等國家已實現商業化生產應用,還有許多國家正在試種和示範;2013年國外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已達到600萬公頃。

長期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和十分關心雜交水稻事業及「中心」的發展。江澤民、胡錦濤、李鵬、溫家寶、李克強、喬石、賈慶林、宋平、鄒家華、姜春雲、回良玉、王剛、劉延東、宋健、萬鋼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國家部委和省領導親臨視察,給予了巨大的鼓勵和支持,極大地推動了雜交水稻持續、穩定發展。

「中心」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雜交水稻研究與開發機構,將秉承「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宗旨,繼續弘揚「求實、創新、奮發、進取」的精神,加快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不斷提升科技研發和服務水平,努力打造國際性的雜交水稻研發中心、資源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訓中心,為我國和世界糧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