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子谣(戴望舒诗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作品原文

  作者:戴望舒

  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

  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

  ——游子的家园呢?篱门是蜘蛛的家,土墙是薜荔的家,

  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

  他沈浮在鲸鱼海蟒间: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

  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清丽的小旅伴是更甜蜜的家园,

  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唔,永远沈浮在鲸鱼海蟒间吧。 

作者简介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1905年-1950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1]

戴望舒的诗继承和发展了后期新月派、20世纪20年代末象征诗派的诗风,开启了现代诗派的时代,因此被视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他也因为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2]

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情思为基点,诗歌中所蕴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3]

首先,戴望舒的爱情诗在表现爱情的隐私性以及表现爱情时多运用女性意象方面,明显地受到晚唐诗人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对温、李诗歌相思主题的现代连释。[4]

同时,爱情成为诗人人生体验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体现了戴望舒诗歌的现代性。综言之,戴望舒的爱情经历是现代的,爱情特质是现代的,但他所赋予的表现形式却是古典的、传统的。[5]

其次,戴望舒诗歌中的悲秋主题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诗人以咏秋的传统题材来呈现现代人寂寞与青春烦忧的感伤情怀,加强了诗歌的审美张力。而理解隐藏在悲秋主题背后的死亡意识则能更好的理解诗歌中的忧郁情感。分析戴望舒的《致萤火》等诗篇,我们还可以发现诗人的死亡想象与书写方式属于典型的道家文化系统。

最后,戴望舒诗歌中的田园乡愁与牧歌情怀是一种传统的人间情怀的流露,深具东方诗的神韵,作为一位深受中西文学和文化影响的诗人,戴望舒积极寻找中西诗歌艺术的融合点,创造出了属于自己民族的现代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