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渥太華是加拿大的首都,也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 [1] ,人口132.4萬,4715平方公里,位於安大略省東南部,渥太華河南岸,多倫多以東400公里,蒙特利爾以西190公里。 渥太華在1826年9月26日以「拜頓」之名建立,為愛爾蘭法國的基督教鄉鎮,1850年1月1日合併為一個城鎮,並於1855年1月1日以「渥太華」之名合併取代,並不斷發展成為加拿大的政治和工業技術中心,現在已成為一個具有多元文化、高水準生活水平、低失業率的大城市。 「渥太華」這個名稱是來自亞岡昆語adawe,意思為「貿易」。渥太華常被華人簡稱為渥京。 渥太華作為首都城市沒有被設為聯邦直轄的行政區,但是渥太華的土地管理和城市規劃是由國家首都委員會負責。

渥太華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渥太華 外文名稱 Ottawa
別   名 渥京 行政區類別 首都
所屬地區 安大略省 下轄地區 市中心、拜沃德市場、金三角
電話區號 (+1)613 地理位置 安大略省東南部與魁北克省交界處
面   積 面積4715平方公里 人   口 132.4萬(2018年12) [2]
方   言 英語,法語 氣候條件 寒溫帶大陸性針葉林氣候
著名景點 里多運河,加拿大總督府,加拿大國家美術博物館 機   場 渥太華國際機場
火車站 渥太華火車站 GDP 582億美元(2014年)
名   校 渥太華大學、卡爾頓大學 時   區 美國東部時間(西五區)
市   長 Jim Watson(萬晉思) 所屬國家 加拿大

歷史沿革

 

17世紀以前,印第安人在這片平和寧靜的土地上狩獵捕魚,刀耕火種。 17世紀,歐洲人闖入北美大陸,他們砍伐渥太華附近的原始森林,並進行木材加工。這裡很快就成為一個繁榮的木材城鎮,因位於渥太華河畔而得名渥太華。英國移民住在安大略省以西的地方,法國移民住在魁北克省以東的地方。 1763年,渥太華以及加拿大淪為英國殖民地。 1800年3月7日,企業家菲利門·懷特在渥太華河北側,位於渥太華對面的魁北克加蒂諾赫爾區域建立了第一個歐洲人定居點。他們開始在渥太華河北岸伐木,該地逐漸發展為赫爾城。 1832年,約翰·拜上校主導的麗都運河工程竣工,將渥太華與京士頓和安大略湖連為一體,使之成為地區重鎮。 1857年12月31日,維多利亞女王選擇渥太華為加拿大省的首都(包括2011的安大略和魁北克)。 1867年,英國議會通過《不列顛北美法案》,成立加拿大自治領,才正式定為加拿大的首都。 1926年,加拿大獨立,渥太華成為首都。 2001年,渥太華與郊區和周邊地區小城鎮合併,成為規模較大的地區都市。[3]

行政區劃

渥太華市區共分為11個部分

拜沃德市場 市中心 西市中心 上城
格利布 金三角 勒布雷頓 下城
東渥太華 南渥太華 桑迪山

(以上表格參考資料來源:[4]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渥太華位於北緯45°25',西經 75°43' ,處於安大略省東南部與魁北克省交界處,面積4715平方公里。首都地區包括安大略省的渥太華市、魁北克省的加蒂諾市和其周圍城鎮,稱為渥太華——加蒂諾地區。

地形地勢

渥太華處於低地,市區坐落於許多小山丘和河谷平原上,平均海拔約109米,周圍幾乎完全被加拿大地盾的岩石群所包圍。[5]

水文狀況

渥太華地處北美大陸中部,緯度較高,蒸發小,氣候濕潤,河流的流量較大;流域範圍內生態環境較好,植被覆蓋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河流沿岸有眾多湖泊的調節作用,流量較穩定;緯度高,有結冰期;河流自低緯向高緯流動,初冬和初春有凌汛現象等。

氣候條件

渥太華屬濕潤大陸性氣候。冬夏空氣濕度均較大,有海洋性氣候的特點。冬季由於北面沒有橫亘的山脈,來自北極的強冷氣流,可以毫無阻擋地橫掃渥太華大地,氣候寒冷多雪,1月平均氣溫為-11℃,是世界上最寒冷的首都之一,最低氣溫曾達-39℃。春天一來,整個城市布滿了鬱金香,因此渥太華有「鬱金香城」的美譽。據氣象部門統計,渥太華每年約有8個月夜晚溫度在零度以下,故有人稱其為「嚴寒之都」。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渥太華處於大湖-聖勞倫斯林區——位於大湖和聖勞倫斯河流域盆地,是加拿大第二大林區,約占全國森林面積6.5%。該林區以混交林為主,主要樹種有東方白松、紅松、東方鐵杉、黃樺、糖槭、紅槭和紅橡等,這裡是加拿大木質人造板工業的發源地。

淡水資源

渥太華坐落在三條河流的交匯處,分別是渥太華河、加蒂諾河和里多河,因此該市水力資源較為豐富。渥太華河在市內由西向東湍流而過,將整個城市南北分開。而全長202公里的里多運河由北至南穿越渥太華市區,延伸至京士頓,該運河包括47個石建水閘和53個水壩。 [6]

人口

截至2018年12月,人口132.4萬。 [7]

政治

行政

市長是渥太華市的官方首腦及渥太華市政府的首席執行官。市府下設警察、交通、財政、環境等40個廳、局、辦,官員由市長任命。現任市長為Jim Watson(萬晉思)。

議會

市議員是渥太華市民與地方政府之間重要的民主紐帶。作為具有投票權的議會成員,議員代表並平衡選民的長遠利益以及渥太華市廣大社區的短期需求。議會由21名議員組成,代表渥太華市21個選區,任期3年。 議員選舉時,候選人必須是加拿大籍,選舉日當天已滿18歲、到選舉日當天在所屬選區居住或在該區擁有產業或是該區居民的配偶,不具有法律禁止參選的問題。

經濟

截至2014年,渥太華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82億美元,人均4.4萬美元,該市的經濟以輕工業為主,有造紙、木材加工、食品、機械製造等工業。第二大經濟來源是旅遊業。

農業

 

渥太華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為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渥太華的主要農作物是小麥、大豆、玉米、甜菜、土豆和煙草,其農業全部實現了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和化肥化,並在加強農業科研和成果推廣的基礎上實現了由「雨育農業」向「生態農業」的轉變。

工業

在渥太華城區和近郊,傳統的皮革加工、木材加工、造紙、建築材料等工業已不占重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電子、生物研究與開發、醫療器械、辦公設備、宇航與衛星通訊設備、消防與環衛設備等行業。 截至2013年,有100多家公司存在於渥太華的光學和光電子生態系統,9000多名員工在業內工作,其中包括學術界人士、新畢業生以及受僱於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員工。而且,74%全球光電通信市場由在渥太華設有公司的企業所占據,這些公司擁有超過3500萬加元的光電子研究領域公共研究基金。

服務業

該市第二大經濟來源是旅遊業,每年觀光客約250萬人,遠遠超過渥太華本市的人口總數。此外,商務觀業的興起,使渥太華成為加拿大第三大會議中心。以政府服務業這一「無煙工業」取代傳統的木材、紙漿業,是加政府的成功之舉,它使渥太華成為加拿大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12] 在除了旅遊業的其他服務行業里,渥太華有着240多家企業從事清潔技術行業、400多家公司從事無線通信產業、300多家從事創意服務產業的公司。此外,渥太華還有140多家從事或間接從事生命科學產業的公司,共有8500多名生命科學產業人才,該行業每年給渥太華的10家醫院撥款1.56億加元作為科研資金。

旅遊

綜述

渥太華是一座花園城市,每年有200萬左右遊客到此觀光遊覽。渥太華市中心區有里多運河通過。里多運河以西為上城,這裡圍繞着國會山,集中了不少政府機關。坐落在渥太華河畔國會山麓的國會大廈是一片意大利哥特式建築群,中央有陳設着加拿大各省標誌的大廳和一個高88.7米的和平塔。塔的左右分別是眾議院和參議院,其後是國會圖書館。國會山正南沿着里多運河的聯邦廣場中央聳立着國內戰爭紀念碑。在國會大廈對面的威靈頓大街上雲集着聯邦政府大廈、司法大樓、最高法院、中央銀行等重要建築。里多運河以東為下城區,這裡是法語居民集中的地區,擁有市政廳、國家檔案館等著名建築。

里多運河

里多運河全長202公里,由渥太華延伸至京士頓,河道橫貫渥太華全城。它也是首都重要的旅遊資源,春、夏、秋三季可乘船遊覽觀光,冬季,這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溜冰場。每年深冬,著名的冬季狂歡節就在結冰的里多河上舉行。里多河邊幾處公園中,屹立着各式藝術品——冰雕和雪雕。 竣工於1832年的里多運河包括47個石建水閘和53個水壩,是19世紀工程技術的奇蹟之一。該運河在2007年被命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8]

阿堤勒利公園

阿堤勒利公園又名古炮台公園,是加拿大一處重要的國家歷史遺址。裡面有非常重要的兵營和軍用貯藏庫。它曾是魁北克城防禦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公園為遊人提供了三處別具特色的歷史建築:建於1712年的王妃城堡、1818年的機關總部以及1903年的兵工廠。因為這三個各具風格世界上不二的建築,所以早在1959年的時候,阿堤勒利公園就被列為一處遺產遺址。 阿堤勒利公園建於殖民地時期,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兵營和軍用貯藏庫,它曾是魁北克城防禦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機關總部里可以看到模仿當時的女僕及其主人、廚子,和住在王妃城堡里的士兵。

加拿大國會大廈

 

加拿大國會大廈是渥太華最著名的標誌建築,大廈矗立於國會山麓,俯視渥太華河。構成國會大廈的是三個哥特式建築,這裡隨處可見雕塑,是加拿大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加拿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標誌。 國會大廈建於1859-65年。1916年,原來國會大廈中間的建築毀於大火。百年火炬壇自1967年至今一直燃燒,以慶祝加拿大的生日。國會山正中威嚴聳立着超過92米高的和平塔,以此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殺害的近67,000名加拿大人。和平塔的鐘樓收藏總重53,424公斤(60噸)的53座大鐘,其中最大的重達10,080公斤(11噸),最小的重4.5公斤(10磅)。和平塔、加拿大眾議院和參議院常年開放供遊人參觀。每年夏季上午10點,遊客可以見證衛兵換崗儀式。

加拿大總督府

自1867年,總督府是歷任加拿大總督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前任總督伍冰枝(阿瑞安·克拉克森)是第一個入住總督府的華裔加拿大人。總督府既是嘉獎加拿大優秀公民和接待世界各國領導人的榮譽之處,又是各地遊客的旅遊勝地。從渥太華市中心只需幾分鐘,就可以進入占地79英畝、四季開放的總督府。

維多利亞島

 

珍貴的維多利亞島位於渥太華的心臟腹地,掩映在國會山的側影之中。歷經幾千年,亞岡昆土著居民在這個小島開會、交易和慶典。在這裡,遊客通過土著人的實物和舞蹈了解加拿大土著人的歷史,使土著風情體驗得以延續。

拜沃德市場

拜沃德市場是1826年由約翰拜中校修建的,是加拿大最古老和最大的公共市場之一。黎明時分,攤販們在室外布置他們的攤點,上面擺着的是新鮮的蔬菜、水果、鮮花以及藝術和工藝品。遊客可以在這裡吃午餐或晚飯,也可以去購物,還可以去體驗一下那裡的夜生活。 在這個擁有四個街區的市場內,遊客可以找到咖啡館、特種食品店、精品店、畫廊、餐館、理髮和美容店等。步行、駕車或乘公交車都很容易到達。

皇家造幣廠

造幣廠的總部是渥太華市中心的一處歷史性建築,於1908年建立,生產手工藝收藏幣和紀念幣,還有金幣、獎牌和獎章。這裡也是生產製造其它流通及紀念貨幣鑄造工具的地方。加拿大皇家造幣廠生產加拿大所有的流通硬幣,還有其它國家的硬幣,陳列着超過100萬加元的黃金。

唐人街

渥太華原來的舊唐人街是指阿爾伯特街一帶的華人商場,規模甚小,只包括幾間小型的餐館、雜貨店及一些零售商店,後來至七十年代已逐漸沒落,被一眾高樓大廈所取代。與此同時,原有的舊唐人街商戶帶同他們的家人向西南遷移,進入當時的市中心區。 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大量亞洲移民移居加拿大,使渥太華的華人數目也大幅增加。資料顯示,1971年居住於渥太華的華人數目僅為3060人,但到1981年已上升至8250人,他們大部分都選擇Dalhousie North居住,原因是區內租金低廉,亦容易找到低入息的勞工,由於商機不斷,勞工機會亦大增,以致吸引其他族裔的新移民踴入該區。 [9]

相關視頻

1、加拿大-渥太華

加拿大-渥太華

2、魅力渥太華

魅力渥太華

參考來源

  1. 加拿大官方統計局人口數據列表,最新2014 ,Statistics Canada網,2015-07-01
  2. 渥太華市政官方網站人口數據,渥太華市政官方網,2015-07-01
  3. 渥太華,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官網,2015-10-27
  4. 渥太華市簡況,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官網,2019年7月
  5. 嚴寒之都——加拿大首都渥太華 ,新華網,2015-10-27
  6. 渥太華里多運河 ,新浪網,2008年08月22日
  7. 加拿大國家概況 ,外交部網,2019年7月
  8. 魅力之都渥太華(2),鳳凰網,2019年7月
  9. 古巴國家概況 ,外交部網,201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