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清言)
前往: 導覽搜尋

清談,又稱清言,流行於魏晉時期。漢末黃巾之亂,中央政權瓦解,地方勢力抬頭,儒家經典隨之衰落,亂世之中,老莊思想逐漸抬頭,一般文人不談俗事,不談民生,祖述老莊立論,大振玄風,最常談的是《周易》、《老子》、《莊子》稱為「三玄」。何晏、王弼、夏侯玄、王衍、郭象等人皆有辯才。何晏「好老莊言」,認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為本」,和夏侯玄、王弼等倡導玄學,成為一時風氣,往往廢寢忘食,甚至可以把人累病談死。「當時名士清談,特如鬥智。」是後世國學大師錢穆對當時清談的敘述。

分期

清談分為兩期。西晉初期清談當日政治上的實際問題,是士大夫藉以表示本人態度及辯護自身立場的方法。到了西晉後期直至東晉時的清談已是口中或紙上的玄言,喪失政治上的實際性質,僅止於名士身份的裝飾品。

一般認為魏晉清談形成的時期在於「高平陵事變」到司馬炎稱帝這17年的政治動盪期[1]。余英時則認為「自漢末到魏晉,士大夫的精神還是有其積極的、主動的、創造的新成分,不僅僅是因為在政治上受到壓迫和挫折才被動地走上了虛無放誕的道路。這個成分便是『個體自覺』或『自我發現』。」清談的藝術,通常就是道家,用最精粹的語言,最簡潔的語句,表達出來;東晉時期清談到了後期,與佛教思想結合,漸漸發展為儒、道、佛三位一體的新學,替後來宋朝融合三教、探討性命的理學奠定了基礎,成為新型態的形而上學

柳翼謀謂:後漢之季,由樸學而趨游談。漢末魏際天下大亂,乘時趨勢者,不以道義為重。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鳳。清談者崇尚老、莊,則以任天率真為貴,推之政治,遂有鮑生無君之論,反之者又崇尚務實,勤於人事。蓋時當大亂,人心不寧,或憤慨而流於虛無,或憂懼而趨於篤實,皆時會所造,因其性而出之。清談有尚簡括者,有尚博辯者。然以敷陳義旨、演述周析為尚,是亦學術之一大進步。清談所標,皆為玄理。談論者為玄言,著書者為玄部。稽其理論,多與釋氏相通,故自晉以來,釋子多治老、莊,清談者亦往往與釋子周旋,佛教於是與中國學說融合;或以佛與儒、道諸書並稱,漸為儒釋道之溝通融會。

清談話題

思想史學者唐翼明的學術專著《魏晉清談[2]將魏晉名士熱衷的清談話題總結、歸納為以下12類:

  1. 《老》、《莊》、《易》「三玄」之辨
  2. 本末有無之辨
  3. 才性四本之論
  4. 自然名教之辨
  5. 言意之辨
  6. 聖人有情無情之辨
  7. 名家論理之學
  8. 佛經佛理
  9. 養生論
  10. 聲無哀樂論
  11. 形神之辨
  12. 鬼神有無論

視頻

清談 相關視頻

有一種交流方式叫清談陳果老師人生感悟人生
世說新語之魏晉清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