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高效栽培技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高效栽培技术针对目前淀粉型甘薯无论是从新品种更新速度,还是从大田栽培技术及效益等方面均难以满足生产和加工的需要等核心问题,研究形成的技术体系。通过该技术,可以降低淀粉型甘薯繁推成本,将其产量提高8%~15%;将淀粉型甘薯[1]与其它作物进行合理轮作和立体间套,又可大幅增加其单位面积的产出,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改变丘陵岗地相对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落后的面貌。

一、技术名称

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高效栽培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一)研发背景

针对目前淀粉型甘薯无论是从新品种更新速度,还是从大田栽培技术及效益等方面均难以满足生产和加工的需要等核心问题,研究形成的技术体系。通过该技术,可以降低淀粉型甘薯繁推成本,将其产量提高8%~15%;将淀粉型甘薯与其它作物进行合理轮作和立体间套,又可大幅增加其单位面积的产出,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改变丘陵岗地相对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落后的面貌。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进而可得到一个长期、稳定、可控的农产品转化市场,并间接保障粮食安全,为实现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新途径。

(二)技术要点及参数

1.高效繁殖技术。甘薯单芽茎段在1/2MS+白糖30g/L+卡拉胶10g/L+BA0.5㎎/L培养基中培养,以BA 0.5㎎/L +NAA 0.2 ㎎/L激素组合做继代培养,35d后增殖率可达6~8倍。无根苗生产达到一定数量后,在1/2MS培养基上进行壮苗生根。在遮荫度80%的荫棚下进行7d闭瓶强光炼苗,5d开瓶炼苗。选择无病虫的田块进行田间扩繁,定植密度为每亩8000株。

2.育苗。选择光照、肥水良好的旱地作苗床,塑料大棚宜在2月中下旬,小拱棚宜在3月上中旬育苗。斜放法排种15公斤/平方米,大田栽培每亩需种薯50公斤。浇足水,床温保持在30~35℃,超过35℃揭膜降温,遇低温天气,封膜保温。苗齐后,看苗浇水,保持床面湿润。剪苗前5~7天开始炼苗,昼揭夜盖薄膜,剪苗前2~3天将膜全揭,炼成老健薯苗。

3.假植。移栽大田前,选择无病田块,当苗高达到0.3米时,即可剪苗,剪口要离床土2~3厘米,并及按3厘米×3厘米规格假植,培育壮苗。

4.机械起垄。甘薯起垄种植,垄高20厘米~25厘米,垄距75厘米~90厘米,沙壤地使用动力25马力、粘壤地使用动力35马力的四轮拖拉机。起垄机宜用“1KQ-30型”甘薯起垄机。

5.薯苗移栽。薯苗移栽采用斜插法,单行种植,苗距25厘米~30厘米。春薯3000~3600株/亩;夏薯3600~4000株/亩;秋薯4000~5000株/亩。

6.中耕及化学除草。

7.科学施肥。视苗情追肥,苗期以氮肥为主,后期注意补充钾肥[2]

8.化学调控。甘薯封垄期,根据田间长势,叶面积指数超过4时,每亩使用浓度0.02%~0.025%多效唑50公斤喷施。对生长旺盛的田块间隔7~10天,喷施2~3次。

9.机械割藤。在薯块收获前的1天~2天进行机械割藤、粉碎。割藤机推荐使用“1-JQ-150型”秸秆还田机。

10.机械挖薯。挖薯机宜用“4KW-1600型”块茎挖掘机,沙壤地宜使用动力25马力、粘壤地宜使用动力35马力的四轮拖拉机进行。挖薯后采取人工收薯。

11.针对淀粉型甘薯加工的需要,建立“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原料基地建设方案和技术推广体系。

(三)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推荐技术示范展示范围,在小范围示范展示还是已经实现较大范围推广应用。应用后可达到的效果,技术试验、示范或推广过程中节约成本、提升品质、增加效益、保护耕地与生态环保等情况。

核心技术“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高效栽培技术”从2002年开始在湖北省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应用,累计应用面积达到120万亩以上。采用企业主导为核心,政府引导为动力,专家现场示范为保障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围绕淀粉型甘薯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组建规模化、专业化的原料基地。累计应用面积达到120万亩。通过使用本技术增收鲜甘薯60多万吨,新增社会效益1.5亿元以上。以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2019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获中华神农技术推广一等奖。

三、适宜区域

适应推广应用的主要区域

此技术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甘薯种植区推广应用。

四、注意事项

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环节

前期要保证足够的健壮苗和合理密度,全程控施氮肥防徒长,农机农艺结合及机具配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