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lào,láo。偏旁“劳”简化为“劳”。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说文解字》:“水。出扶风鄠,北入渭。从水、劳声。 ”。在一个相对幽闭独立的空间里用力是劳之范式。水、劳两范式叠加。水用力泛滥先前干燥的空间是涝之范式。[1]

[]

涝:lào ㄌㄠˋ

本义:(雨水过多)被水淹,与“旱”相对。 如:排涝、抗旱防涝、涝灾。

衍义:又用作姓 。

涝:láo ㄌㄠˊ

衍义:水名。在陕西省。源出秦岭,北流入渭水。如:《水经注》:“涝水北注甘水,而乱流入于渭。”。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鲁刀切《集韵》《韵会》《正韵》郞刀切,𠀤音劳。水名。《说文》水出扶风鄠北。亦作潦。《司马相如·上林赋》酆镐潦潏。《注》潦,卽涝水。

又滩名。《水经注》汉水,又东谓之涝滩。

又大波也。《木华·海赋》飞涝相磢。

又《广韵》卢皓切《集韵》鲁晧切,𠀤音老。义同。

又《广韵》《集韵》《韵会》𠀤郞到切,劳去声。义同。一曰淹也。

现代释义

详细释义 涝láo (形声。从水,劳声。本义:水名。在陕西省。源出秦岭,北流入渭水)同本义 [Lao river]

又名潦水。在陕西省户县、周至两县界上,源出秦岭,为关中八川之一

涝水北注甘水,而乱流入于渭。——《水经注》

汾水支流。源出山西省浮山县西北,西流至临汾市北注入汾水

涝lào 词性:动词 水淹没;雨多成灾 [inundate] 雨久成水,故其域恒涝也。——《晋书·袁甫传》 浇水,灌溉 [water] 公今早晚班春去,强劝涝田补岁饥。——宋·王安石《和钱学士喜雪》

涝lào 词性:名词 大水;淹没田地的积水 [waterlogging;execessive rainwater in the fields]。如:排涝(排除田地里过多的积水,使农作物免受涝灾);旱涝无常 雨水或积雪过多,庄稼被淹,与“旱”相对:抗旱防~。~灾。 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里或低洼处的水:排~救灾。

内涝 nèilào 雨频,土壤内含水过多,湿度过大,水不能及时排出而造成的庄稼减产、死亡的现象。

常见用法 涝地làodì [waterlogged lowland] 地势低下而容易被水淹的田地。也叫“涝洼地” 涝害làohài [waterlog] 因降水过多,土壤含水量过大,使作物生长受到损害的现象。 涝灾làozāi [damage or crop failure caused by waterlogging] 因雨水过多而造成庄稼被淹没的灾害

参考文献

  1. 涝是什么意思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