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涛雒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涛雒镇隶属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地处东港区南部,东濒黄海,南邻虎山镇,西与巨峰镇高兴镇接壤,北邻奎山街道,区域面积112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73061人。

夏商时,境域属东夷,亦称人方。西周至战国时,属莒国。唐时,属河南道密州(高密郡)。明初,属青州府莒州日照县。清初,属沂州府日照县。民国元年(1912年),隶属胶东道日照县。1963年1月,改建涛雒区。1985年5月,改称涛雒镇。截至2020年6月,涛雒镇下辖75个行政村。

2018年,涛雒镇有工业企业144个,其中规模以上1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4个。[1]

区域概况

涛雒镇地处黄海之滨,位于日照、岚山两个国家一类港口中间,是著名国际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和国民党元老丁惟汾的故乡。全镇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5公里,辖75个行政村,6.83万人口。有耕地6万亩,盐田4万公亩,潮间带1万亩,是山东省中心镇、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安全文明镇。

2012年1月,日照国际海洋城工作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日照国际海洋城的发展是以涛雒为核心,涛雒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历史沿革

起源

涛雒立村始于西汉,因隔河与南店相对,曾名北店,后称涛洛,但不知何故,清代却把极大众化的"洛"返古为"雒",搞得许多外地人不识"雒"为何字。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擢用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和孔仅为大农丞,总领盐铁事务,在全国设盐官35处,山东就有海曲等11处,涛雒即为海曲盐产重地。元设涛雒场司令,明、清设涛雒场盐课大使,民国初改称知事。不过,此司令不是彼司令,古大使亦非今大使。

盐,有监盐和末盐之分。监盐是海水晒制而成,末盐是煎制得盐,即"煮海为盐",就是把海水倒入锅类容器中,用柴草在下面烧,水蒸发后得盐,亦称熬盐、煎盐、煮盐。清代前,涛雒场产末盐,清初逐渐由熬改晒,但到清中期仍是煎晒兼用,"晴则听民滩晒,雨则以锅煎济之"。道光年间,涛雒场的盐才完全由滩池晒制而成。

鼎盛

古时,熬盐之地为灶地,熬盐户称灶户,熬盐者称灶丁,负责管理的称灶长。这种"生产方式",从涛雒北部沿海村的村名中即可略见一斑。在今廒头盐场和红旗盐场附近,有东、西灶子村和成、张、尹、高、村,该地百姓世代熬、煎、煮、晒盐。此东、西灶子村的"灶"字无须多言,这一连串的廒头村的"廒"字,即可能或因当时其紧邻屯积食盐的"仓厫",或因曾立灶煮盐由"熬"字而来。

涛雒的发迹,也经历了一个从"盐"至"运"、再到"商"的过程。因历代王朝都对盐控得很死。明清实行严格的"民制官督商运商销"制,"官盐"与"私盐"差价太大,贩私盐是暴利。这一方面诱使当地灶户铤而走险贩私盐;另一方面,腰缠万贯的盐商在涛雒街头来来往往,住店、雇工、吃喝……潜移默化,这对一方经济结构及当地人为人处事观的影响不可低估。清康熙二十二年,海运渐开,从涛雒口到栈子新口(即旧张洛口)"估客(商人)云集、货船萃焉",各路商贾纷纷而来立字号、开当铺,使涛雒逐渐发展成日照南部的商业重镇。清乾隆五十年(1786),被龚自珍称为"海内最富"的山西客商把触角伸到涛雒,在今镇供销社院内盖了三幢二层36间原汁原汤山西风味的木板楼房,开起了当铺。清道光十四年(1834),山西客商张元资又在涛雒十字街口西北拐角操起同一行当,号"德元"。

清咸丰年间,当地人丁开轩立"广记"商号,主要收购土特产品,如花生米、生油、皮猪等运往上海,再运回大米、糖、茶和各种洋货。当时"广记"有4只大风船、2500亩土地,成为涛雒最大的商号兼地主。与此同时,清咸丰六年(1856)开张的"裕源"商号的名牌产品"裕源"京冬菜,畅销北京、上海及东南亚各地,仅上海即年销500多坛(每坛80公斤)。清同治、光绪年间,又兴起"协记"、"同生"、"益昌"等商号,外运土特产品,进口布、米、面、糖等日用百货。

民国初年,涛雒已发展到轮船行、银行、土特产业、百货和中、西医药业等店铺12家。这其中以"恒记"为最大,拥有资金60万银元。

民国九年,丁廉泉挑头合股60人、股金15000银元开办了日照县第一家私营银行--"汇昌银号",在临沂县城和巨峰镇西门里下设"汇通银号"和"汇丰银号",出票子,票券号头分别是"汇昌银号"和"汇通银号",票券面额一元,背面印有丁廉泉的半身像。"汇通"票券很硬,老百姓叫"府票",除在临沂发行外,"汇昌"专设一人用大洋、铜板到临沂兑换"府票"回日照流通。

民国二十年左右,涛雒商业达到鼎盛,名声之大,盖过县城,街上各种商行林立,挂牌匾的72家,行商摊贩300多户,小贩早晚叫卖不绝。最兴隆的有十大商家,仅号称"四大记"的"广记"、"协记"、"永记"、"恒记"的资本总额即达210多万银元,垄断了西括临沂、费县、沂水、莒县,北至泊里,南到青口(今江苏省赣榆县)整个鲁南苏北的土特品购销,每年出口约32000担(每担100斤)生米、8000担生油、12000担皮猪,进口崇明大布4800疋、棉纱270担、糖类2800担、大米1400担、白面3200担、花尖纸8000捆、茶叶2000箱。

衰败

涛雒的兴盛长达数百年,然衰败却仿佛就在一瞬间,而且从此就落魄下去,这的确是偶然的,但在这偶然中却隐伏着必然。

一方面,涛雒"商气"的衰败有深刻、宏大的社会历史原因。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涛雒商业的兴盛,在"商"的起源上,是以"官盐"及与此伴生的暴利"私盐"贩运为母本的;在"商"的外化上,是以初级农产品的贩运为主体的;在"商"的实现上,是以木帆船运输为基本条件的。而所有这一些,在近现代中国都渐行渐远,并最终烟消云散――"盐税"在宏观财政盘子中份额的式微,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时代的到来,"洋货"蜂拥而来的的致命冲击(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三五斗》即可略见一斑)……再加之以外族入侵、政府腐败,在多灾多难、跌宕起伏的历史洪流中,一个人、一个地域是很难主宰自己命运的,故无论是涛雒的商气、还是涛雒的商人,都难逃中国传统商人的命运。

另一方面,涛雒商人在致富后不但未能及时由商业资本转向工业资本,亦未能由传统商业资本转向现代商业资本,反而逆向回归,开始了一波又一波滚雪球式的土地兼并。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土地集中,并非是生产资本的扩大与集中,涛雒商人土地占有量的不断增加,既没有改变或扩大生产规模,也没有改进或提升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反而只是不断地兼并更多的土地,以增加财富的简单积累。[2]

相关文献

清时县人丁恺的《西海徵》载:涛雒之名,不知始于何时,然自汉时已有盐官。

清光绪《日照县志》记:明统志谓日照所辖四镇,有石臼、涛雒、沙沟及梁乡之半。

民国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涛雒镇,在山东日照东南四十里……汉时有盐官。按望文生义之法:涛,大波,大浪。 《辞源》"涛"条下:大浪。文选汉枚叔(乘)七发:"与诸候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水波激溅,谓之涛濑。

《汉书》八七上杨雄传反离骚:终回复于旧都兮,何必湘渊与涛濑。

宋苏轼东坡集前集五韩子华石淙庄诗:泉流知人意,屈折作涛濑。巨浪,谓之涛澜。

唐李白李太白诗九赠华州王司士云:淮水不绝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雒,洛字古作雒,洛洛是水流下貌。涛雒濒海,古时涨潮波涛汹涌,海水直逼村前,船可入内,潮退则流水洛洛。"涛雒",二字正合此貌。

鱼米之乡

涛雒镇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东港区农业重镇、沿海大镇。高效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大棚瓜菜1500亩,经济园林7000亩。沿海盛产鲅鱼、鲳鱼、黄花鱼、乌贼等70多种经济鱼类和文蛤、竹蛏、镜蛤等十几种贝类,海洋捕捞、养殖、育苗、加工销售全面发展。全镇有捕捞船只415只,年捕捞产量6万吨;建有万亩淡水养殖基地,立体混养罗氏沼虾、河蟹,年产量达1400吨,为山东省最大的淡水名优品种养殖基地。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达6100亩,年产量1100吨。

区位优势

涛雒镇交通优势明显:位于两大港口中间,境内拥有千万吨级码头(阜新码头);距离日照机场只有15公里。公铁路网发达,G1511高速公路、204国道、S341省道、沿海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山西中南部铁路和拟建的青日连城际铁路均纵穿南北,且均有站点设置。该镇立足优势,制定优惠政策,提出了"再出涛雒古镇风采,建设海滨旅游城镇"的总目标,大力发展小城镇,先后投资9300万元,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五化"工程,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给排水管道化、用电通讯自动化。98年以来,坚持"控外延、抓内涵、创特色、上档次"的新思路,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个体工商大户进城、建城、兴城,启动了观海路仿古街建设工程,涛坪路商业街建设工程、国安路改造工程、小区建设工程和滨海旅游开发等五项工程。

农业生产

黄桃生产

涛雒镇现辖75个行政村,7.1万人,陆域面积112平方公里。该镇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立足自身优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发展高效经济园林,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几村一品。全镇经济园林面积达到1.28万亩,其中桃园7800亩,茶园1200亩,苹果1700亩,梨园800亩,桑园1300亩,经济园林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0%以上,并迅速膨胀为全省第二黄桃大生产基地。

该镇黄桃生产基地主要分为高旺片和苗家村片。其中高旺片位于镇驻地以南3公里处,204国道两侧,始建园于2000年春天,主要分布于高旺、孙营子、李营子、丁营子、栈子三等村,面积2200亩;苗家村片位于镇驻地以西3公里处,341省道两侧,主要分布于苗家村、蒿岭、李潭崖、竹家园、亚月等村,面积3600亩。该镇黄桃主导品种为8-3、罐五锦绣等,属生食与加工两用水果,深加工制品具有色泽鲜亮、酸度适中,不软不烂,不浑汤,利用率高等特点,在东南亚、俄罗斯等地销售市场前景良好,产品供不应求。近几年,该镇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加大科技投入,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倡导"无公害"生产,在基地内部建立了标准化体系,按品种规划区域,做到统一修剪,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收获,全过程搞好跟踪记录,从源头上解决药残问题,确保食品安全万无一失。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两处基地分别与连云港、平邑等客商签订了购销协议,从根本上解决了果农的后顾之忧。全镇黄桃年产量达2.5万吨,年收入超过2800万元。

南店综合养殖场

涛雒南店综合养殖场,占地面积60亩,总投资300万元,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养殖基地。现生猪存栏1500头,年出栏量3000头;蛋鸡存栏12万只;淡水养殖鲤鱼、白鲢15亩,年出池量5000公斤。综合性养殖年产值达300万元,纯收入30万元。

该养殖场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立体化的发展路子,大力推行品种优良化、圈舍标准化、防疫程序化、饲料配方化的"四化"养殖模式,积极探索"循环养殖"和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对鸡粪进行再处理,经晒干发酵后科学配比为鱼饲料,促进了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降低了养殖成本。在该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下,涛雒镇生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南店养殖场先后获得日照市科技先进单位、东港区十佳私营企业、淡水养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日照亚月绿茶

亚月茶场坐落于涛雒镇亚月村驻地,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茶树的原产地,现有主茶园100余亩,协作茶园200亩,年生产加工3万余斤。经精工炒制的"亚月牌"春毫、碧芽、龙井、银针、鹊舌和机械炒青等,以其外形全、芽均齐、绿润显亮、汤色碧绿明亮、香气清香馥郁、板栗香高等特点而成为上乘饮品,被确定为绿色无公害优质茶。1995年注册"亚月牌"绿茶商标,被评为省优二级绿茶,在第二届"中茶杯"评比中获一等奖,并获得"亚月清香飘四海,江北绿茶第一流"之殊荣,并远销烟台、潍坊、济南、莱芜、青岛、泰安等地。

茶场宗旨:价格最低、质量最优,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基础、以信誉为依托、以质量为核心。场长来永军携全体员工竭诚欢迎各茶叶经营户及各界人士前来指导洽谈。

西灶子养猪专业村

西灶子村位于涛雒镇东北部,全村共有240户,806口人,耕地面积855亩。全村共发展养猪专业户168户,占总户数的70%,能繁母猪660多头,存栏育肥猪6000余头,预计全年能出栏育肥猪1.6万头。

该村有生猪养殖的传统,村两委按照"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及时规范引导,把发展生猪养殖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有效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全村出栏育肥猪近7000头,实现养猪纯收入300多万元,户均增收过万元,村民因此走上了富裕路,该村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猪专业村。

2008年,该村成立了涛雒镇正盛养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方鑫食品公司为依托,按照"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采取自愿互利的原则,引进和繁育优良品种,积极推广科学养殖技术,为入社成员提供"统一供应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组织销售、统一健全风险机制、统一品牌经营"的六统一服务,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效益。同时,该村大力发展沼气生产,实行废料循环利用。发展沼气项目120户,已开工116户,完成112户

东川珍珠水稻专业合作社

东川珍珠水稻合作社位于涛雒镇川子村,于2008年3月15日登记注册,现有社员15户。

合作社统一组织供应社员所需的生产资料,统一组织销售社员生产的优质大米,做到利益共享。合作社计划建立200亩的优质水稻良种培育基地。合作社的成立,既能增加社员的收入,也能带动其他农户及周边村庄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增强农产品抗风险能力,增加大米的增加值。根据发展需要,合作社计划建设大米加工及深加工车间,真正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经济建设

近几年,涛雒人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致力建设美好家园,使涛雒这片文明古土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围绕把涛雒建成"具有水乡古镇风采和现代文明气息的滨海强镇名镇"这一发展定位,镇党委政府不断寻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突破。2004年始,举全镇之力规划建设了涛雒加工制造基地,积极打造创业平台。基地已建成"四纵四横"8条主干道,14.4万平方米,铺设供排水管道24千米,绿化19万平方米,配套面积达9平方公里。在抓好基础设施配套的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以服务感人,以服务留人,同时狠抓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注重引进高科技、环保型的大项目,克服了土地日趋短缺好项目、大项目无处落地的矛盾,已有55个项目入驻基地。依托日照、岚山两港和日钢等临港大工业,该镇还启动了高栈路以南、南沿海公路以西、204国道两侧的临港工业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规划设计了工业区内三条道路,其中的临港路总长3.5公里,总投资900万元,已完工,另外两条道路的测绘工作已经完成。

特色水产

2008年涛雒镇实现水产品产量62497吨,水产品产值51758万元,水产业总收入72409万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4.3%、6.2%和6.8%。是全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乡镇,山东省对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朝阳村养殖场被批准为第三批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镇水产无公害产地17家,中国对虾、梭子蟹、大菱鲆、刺参等多个品种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成立明佳、海辰、常顺、福友等专业合作社6个。

全镇现有海水池塘7000亩,全部实施生态健康养殖,实行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杂色蛤、缢蛏等多品种立体混养。淡水池塘8000亩,养殖品种以罗氏沼虾为主,混养南美白对虾、河蟹、淡水鱼等。水产育苗企业56家,育苗水体4万立方米,育苗品种以对虾、梭子蟹、牙鲆、大菱鲆为主,2008年新引进条石鲷育苗获得成功。潮间带增养殖0.8万亩,养殖品种以四角蛤、杂色蛤、文蛤、紫菜为主。工厂化养殖企业320家,养殖面积35万平方米,养殖品种以大菱鲆、刺参、半滑舌鳎、星斑川鲽为主,其中刺参工厂化养殖102家,6万平方米。浅海养殖4000亩,养殖品种以贻贝为主。海洋捕捞渔船412只,养殖渔船72只,总功率4.5万千瓦,其中大功率渔船210只,2008年发放渔用燃油补贴3100多万元。水产加工冷藏企业22家,主要从事鱼类、虾类加工冷藏。

常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常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涛雒镇栈子三村,于2008年1月9日正式成立,是东港区首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13家,注册资金50万元,社员股金120万元。

合作社成立以来,积极组织社员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标准进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养殖生产记录,实行了苗种、饵料、渔药、产品销售及养殖技术五项统一。合作社总养殖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主要采用大棚工厂化养殖海参、大菱鲆、舌鳎、星鲽等,现存养海参12000斤、大菱鲆11万斤、舌鳎6万尾、星鲽1.2万尾,长势良好,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1200万元左右。今后该合作社将大力开展与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之间的科技联姻活动,加强内联外引招商引资,积极引领社员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发展道路,努力争创无公害省级以上品牌产品,为社员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明佳海参养殖专业合作社

明佳海参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涛雒镇王家村,是东港区首家海参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是全区最大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于2008年3月18日正式成立,有社员18人,总养殖面积达到2万余平方米,主要利用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海参,填补了我国规模化深水井工厂化养殖海参技术的空白。现存养幼参15000斤、半成品参5000余斤,预计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

2008年,明佳海参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海参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专用产品。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之间的科技联姻活动,积极引领社员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制定互惠互利的双赢政策,加强内联外引,不断壮大合作社规模,争创市行业龙头,争创无公害省级以上品牌产品,为社员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名优特产

涛雒羊肉面条久负盛名,是日照的传统风味面食之一。

涛雒羊肉面馆,最著名的有高家和黄家面锅。清朝末年,涛雒商贾云集,贸易繁荣,高、黄两家办起了饭馆,创出了"羊肉面条"的名吃。凡来涛雒的商客无不饱尝,总是赞不绝口,高家由高常祥带领三个儿子设立了"西记"。黄家由黄永桢、黄老七兄弟俩经营,设立"同会馆"。两家各有千秋,相比之下,高家面锅,声誉较高,生意兴隆,常盛不衰,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涛雒羊肉面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面粉由人工石磨研成标准"七五"面,每百斤面粉加碱粉0.5斤、食盐0.5斤、水30斤,搅拌均匀用手揉制,次数越多,面色越白,弹力愈大。然后,用擀面杖手工擀碾放皮,擀至麦皮薄如纸透明发亮,然后用刀切成四棱形。

烹调羊肉汤时,将原汤、原肉(切好的肉片置于大锅)加酱油(1%)、大蒜(1%)、姜片(0.3%)、葱(5%)等佐料,进行泡制。吃时再加香油、醋少许,并加香菜或韭黄借以调味,并衬青头。好的羊肉汤,清澈透底,汤肉分明,清香扑鼻,深受顾客欢迎,俗话说:"吃了涛雒羊肉面,甭再围着天下转"。

京冬菜是日照著名特产。历史悠久,曾远销上海和东南亚等地。早在清光绪年间,涛雒"裕源"即开始生产。"裕源"东家丁德臣从滕县请来一名叫单学雨的人为师,初期产之冬菜并不出名。到清宣统元年(1908年)收丁惟地、丁惟国兄弟二人为徒,丁家兄弟苦练切菜技术,练出了一手好刀法,有张飞大"片"马(切功式),饿虎扑食(拿菜式),刀不离手,手不离菜(刀功式)等各种刀法的真实工夫,切出菜既快又细、且匀,菜坯质量较前大为提高。

此后,冬菜生产渐成规模,当时"裕源"为切晒大白菜雇佣三十余人,忙季多到五十多人,年产冬菜菜干15000至一万七千多市斤。成品运上海销售五百坛左右(每坛一百六二市斤)。由于所产之冬菜条索细匀、色泽金黄、清香宜人、味美可口,形、色、味都别具一格,美名誉满上海,被称之为京冬菜(京--即泛指北方名牌产品)。每年农历三、四月间,货到上海,争相抢购,"裕源"生产的京冬菜每担(百斤)多卖二十两银子,尚供不应求。从此京冬菜便出了名。据传曾在1936年在青岛召开的一次展销会上获金质奖。

闷制京冬菜的主要原料--大白菜多在刘家菜园自种,菜园内有一眼涛雒周围仅有的甜水井,因此,涛雒围子墙西北角还特设了一个"水门",全涛雒都到刘家菜园挑水吃。裕源商号在刘家菜园设一菜庄,专做种、收、切晒大白菜之用,占土地三十余亩(老亩)。每逢隆冬季节,自产和收购鲜大白菜百万余斤,堆垛如山。此地水甜菜亦甜,做成冬菜别具风味。

京冬菜的生产,从"裕源"号,逐渐扩及到涛雒的"同生"、夹仓的"森泰"、日照城东关的"复立"、"瑾德斋"等商号。建国后,由县社酱园、县商业局酿造厂,涛雒、西湖等镇酱园先后效法生产,供不应求。

基础设施

针对中心镇建设需要,该镇坚持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列入一把手工程,多方筹资,着力建设具备现代化载体功能的小城镇。几年来,先后狠抓了驻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五化工程,建设了商业街、仿古街,硬化镇级道路5条,长度达19公里,高标准建成自来水厂2处,新上35KV变电站一座,开通了13000门程控电话,建成移动电话基站2座,实现了道路硬化、给排水管道化、用电通讯自动化,并建设了街心公园、街头绿地、雕塑小品等景点工程。该镇又投资1100多万元,按照城市化标准对204国道驻地段、商业街、仿古街、文泰路、观海西路等5条主干道路进行了综合改造,铺设综合管沟4400米,铺设排水管道10518米,安装新式路灯200盏。引进了投资1000万元的涛雒购物中心项目,建设13000平米的大型超市。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投资1160万元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在东石良村建设日供水8000方的大型水场一处,解决了周边42个村群众的生活饮水及项目集中区的工业用水问题。

社会事业

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各项事业的稳步推进,全镇呈现出政通人和、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该镇把群众受益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实施了"八到村十进户四提高"公共服务标准。在全镇特别是新农村试点村,开展了远程教育、文体设施、超市服务、互联网络、一体化卫生所、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规范化小学、客运站点八到村活动,开展了惠民政策、洁净自来水、电力、硬化道路、卫生厕所、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科技知识十进户活动,促农村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质量提高。全镇建有高级中学1处、初级中学3处,小学11处,另外还有一处成教中心,一处幼教中心,在校学生92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扎实开展了计划生育健康查体和随访活动,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镇建有卫生院一处,卫生室42处,农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了96%;全镇落实了时间、人员、车辆、垃圾处理场、街区责任的"五定"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给群众提供了整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全镇建有体育文化中心2处,文明一条街100多条,90%的村建立了"三栏两室",95%的村有了标准较高的综合文化大院,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达93%。全镇仍把街心公园建设与新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相协调、配套,一起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全镇形成了街心公园建设试点辐射网,给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全镇人民正以满腔的热情,共掀创业大潮,一个美丽、富裕、文明的滨海强镇,正冉冉升起在黄海之滨。

旅游资源

涛雒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沿海有千亩防护林,万亩天然贝类生长区,民俗风情浓重,保留有鱼骨庙、龙王庙、热窝原生态古村落等古遗迹,青山、碧海、蓝天、金沙滩,相互映衬,是避暑、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的理想场所。该镇立足"海滨、水乡、古镇"定位,聘请中规院专家对涛雒旅游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按照"古今融合、山海一体"的全镇旅游发展定位,制作了涛雒旅游整体规划。同时,对海滨、水乡、古镇、热窝原生态古村落等旅游资源进行了保护、控制。已开园的刘家湾赶海园,以自然风情、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为主题的,是日照市"三线一区"的主要景区,也是山东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之一。在镇驻地,投资300余万元的丁肇中祖居一期修复工程已完成,成为全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基地。引进了投资5.9亿元的"古镇恢复项目",开工建设了投资1.1亿元的日照汤古大东夷历史文化园项目,极大地提升了涛雒的旅游文化品位,对丰富市、区古文明内涵也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著名景点

涛雒镇南2公里处天台山是东方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的发源地。

天台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南,离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约3公里。尧王城遗址出土的墓葬的头像都朝着天台山的方向。据考证,天台山中有汤谷,是东夷人祖先羲和祭祀太阳神的圣地,是东方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东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

天台山因《山海经》中的记载而得名。《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天台山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圣地,曾经吸引无数历史人物和文人墨客到此驻足。天台山主峰南侧留有姜太公避纣时的太公台和太公崖。秦始皇东巡琅琊时曾三次到天台山祭祖求仙,并将汤谷南侧的山谷赐名为望仙涧。大荒居士应东海居士之邀前来天台山汤谷做客,酒后雅兴大发,曾挥毫写下上联:"汤谷汤汤汤汤汤谷东海外羲和祀日石为神"的上联,东海居士随声和之写出下联。可惜下联失落,至今无人能补。天台山主峰北侧的东方神龙总长约100米,其头20米,身65米,尾15米。龙头上有泉二,深不过半米,径不足5尺,但即使大旱之季,泉水也常年不涸,世人异之。寿星彭祖游历天台山饮此泉水后留下"登斯山断七情身已是三界之外,饮此水净六欲心不在五行之中 "的对联,横批是"再来一瓢",并赐名神龙泉。龙头上两泉形似龙眼,一只圆睁,一只微闭,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动情。昔有东方文殊写到:"睁一只眼看破红尘乃知烦恼自从心中出四大皆空万事需随缘,闭一只眼参透禅机方能平常之心对世界三省其身六根得清净"。而南郭先生则曰:"睁一只眼看斗转星移绿水青山风花雪月世上无限美好事,闭一只眼听松涛海浪莺歌燕舞男唱女和人间多少天籁音"。

刘家湾赶海园

日照刘家湾赶海园以赶海系列活动为主,集旅游、休闲、度假、民俗、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园。园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园区位于日照市南12公里处的黄海之滨--东港区涛雒镇东部。

刘家湾赶海园总规划面积5.15平方公里,拥有5.4公里长的黄金海岸线。落潮时有1.3万亩潮间带,滩平沙细,面积广阔,盛产100余种贝类和蟹类,主要品种有竹蛏、文蛤、四角蛤、香螺、泥螺、马蹄蟹和花旦蟹等。园区突出了海洋文化,反映了地方民俗风情,适应了现代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追求,是认知大海、感知大海、体验渔家生活的最佳去处。被誉为"亚洲最大金沙滩、中国第一赶海园"。赶海园万亩潮间带一望无际、沙细滩净,生产文蛤、竹蛏、西施舍等40余种贝类和马蹄蟹、花蛋蟹等10多种蟹类。浅水海域生产虾皮、海蜇等多种海珍品。是游客感知大海、回归自然的最佳去处。

园区内1000公顷潮间带,沙滩面积是江北独有的,滩平沙细,盛产竹蛏、文蛤、四角蛤、香螺、泥螺、马蹄蟹、花旦蟹和蜘蛛蟹等40余种海洋生物,还有虾皮、杂色蛤、海蛰等多种海珍品。赶海园、金沙岛浴场、高尔夫练习场、海洋生物馆、渔家民俗馆、海神庙、游乐园、鳄鱼潭等景点,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反映地方民俗风情。景区以赶海体验为主,集高尔夫练习、海水沐浴、沙滩运动、游艇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适应了现代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是认知大海、感知大海、体验渔家生活,具有沿海民俗风情特色的旅游胜地。

沙滩沿海有防护林,林中空气清新,冬暖夏凉。这里突出海洋文化特色,适应现代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活追求,游客们在这里游玩有更多的主动性。

可以在退潮后进行沙滩拾贝、推虾皮、支迷糊网、挖海蟹、海贝等,并可观日出、听涛赏月、观海潮。正在建设的14万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广场,以巨型海螺形象为铺地势,中心设妈祖塑像,另有海龟形象的集会活动指挥中心,贝壳形象的贝雕工艺廊和海上纯白仙子塑像,还可以买到独具特色的地方特产"虾酱、蟹酱"。

2005年,为了充分利用赶海资源,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政府邀请深圳北林苑景观规划设计院对园区进行高起点规划,增加文化内涵,提升景区档次。规划了刘家湾赶海园景区、金沙岛国际海滨浴场、金沙岛国际沙滩高尔夫球场、刘家湾别墅度假村、桥东头别墅度假村、碧灜海岸度假村、海滨特色居住区等十个特色功能区。园区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二期工程办公楼、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露天游泳池、延伸到大海的亲海栈道等已完成规划待开工建设,资金投入预计将达1.6亿元。

刘家湾赶海园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开园迎客。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门票收入35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赶海旅游"这一别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已成为国内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刘家湾赶海园管委共有干部职工60余人,大专毕业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超过8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