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浮游藻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浮游藻類是一個名詞術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浮游藻類與水生高等植物共同組成湖泊中的初級生產者,在某些缺少水生高等植物的湖泊中,它則是唯一的初級生產者,而且是維持湖泊中一些動物和微生物食物的主要來源和基礎。湖泊中浮游藻類包括藍藻門、隱藻門、甲藻門、黃藻門、金藻門、硅藻門、裸藻門和綠藻門等種類,其中尤以藍藻、硅藻和綠藻門的種類為最多。

浮游藻類評價方法:污水生物系統、指示種 、優勢種、群落結構演替、 多樣性指數、生物密度。

污水生物系統:水體受污染後形成的特有生物群落,可以用來進行水污染生物學評價。污水生物系統是德國學者Kolkwitz 和Marrson於20世紀初提出的。其理論基礎是河流受到有機物污染後,在污染源下游的一段流程里,會產生自淨過程,即隨河水污染程度的逐漸減輕,生物種類也發生變化,在不同的河段出現不同的生物種。據此,可將河流依次劃為4個帶:多污帶、 α-中污帶、β-中污帶(即甲型、乙型中污帶)和寡污帶,每個帶都有自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徵。50年代以後,一些學者經過深入研究,補充了污染帶的種類名錄,增加了指示種的生理學和生態學描述。1964年日本學者津田松苗編制了污水生物系統各帶的化學和生物特徵表。

指示種:狹義的「指示生物」即以某些種類的存在或消失作為監測指標。公認的「指示種類」應用的鼻祖是Kolkwitz 和Marrson ,他們不僅提出河流有機污染的污水生物系統,還為各個不同污染帶舉出了不同的指示生物,而後被許多研究者(Patrick 1949; Liebmann 1995; Fjerdingstad 1964; Sladecek 1973)不斷的修改和補充提出各種污染帶中更為詳細的指示生物名錄。1969年Palmer對許多忍受有機污染的藻類作了綜合分析,並對這些藻類的指示作用作了評分。 另外,藻類的種群結構和污染指示種是湖泊營養型評價的重要參數,尤其是那些在某種特定的環境(營養)條件下能大量生存的藻類,即污染指示藻類的種類和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反映出環境條件的改變和水體的營養狀況。

優勢種:是指群落中占優勢的種類,它包括群落每層中在數量、體積上最大、對生境影響最大的種類。藻類學家在「指示種類」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用整個藻類群落的種類組成和優勢種群的變化來評價污染的方法。 Fjerdingstad(1964)年用群落中的優勢種來劃分污染帶,在污水生物系統的基礎上,根據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水體中優勢生物種類的不同,劃分為9個污水帶。

糞生帶:無藻類優勢群落,基本無藻類。

甲型多污帶:無藻類優勢群落,基本無藻類。

乙型多污帶:裸藻群落,優勢種為綠裸藻和靜裸藻。 丙型多污帶:綠色顫藻群落。

甲型中污帶:環絲藻群落或底生顫藻群落或小毛枝群落。

乙型中污帶:脆弱剛毛藻或席藻群落(包括蜂巢席藻、韌氏席藻)。

丙型中污帶:紅藻群落,優勢種群為串珠藻;或者綠藻群落,優勢種團剛毛藻或環絲藻。 寡污帶:綠藻群落,優勢種為簇生竹枝藻;或環狀扇形藻等。 清水帶:綠藻群落,優勢種為羽狀竹枝藻,或藍藻群落眉藻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