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浪漫的元宵节(侯文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浪漫的元宵节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浪漫的元宵节》中国当代作家侯文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浪漫的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元夜或灯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高潮,以为是最热闹的节日。正月是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此日又是每年首月的月望,所以称其为元宵节。所谓上元节则是道教三元的说法。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为祝贺平定诸吕之,西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一俟晚上,城乡各处灯火辉煌,通明如昼。大门口、窗台边、卧室内、马棚前、猪圈里、水井侧、大路口、山坡上,甚至坟茔前,到处灯火灿烂,璀璨耀眼。此日,京城家家张灯结彩,便成了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这跟燃灯供佛有关。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习俗由来已久。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一是赏花灯。

元宵节俗称灯节,始于汉明帝年间,它有试灯、正灯、点灯(张灯)、送灯、挂灯、打灯、观灯的不同等习俗。每年此日,皇帝亲赴寺院,张灯祭神。其后风习日盛,唐玄宗时期甚至延续五个晚上。每到此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彻夜举烛,还有蒸面灯、挖萝卜灯、蒸圣虫等习俗。所谓蒸面灯就是按照当年月份蒸出面等,灯上分别捏上小角,从一到十二,闰月的特殊标示。根据灯碗所蓄水量多少判定月份雨水充沛或稀少。所有灯盏都有其作用,除了出灯火拜访,还有的就是连人的各个身体部位都要照遍。家庭多是扎花灯是我国举世无双的精美艺术品,式样、造型繁多,格调迥异,工巧精美光彩熠熠。咒骂等更是奇妙无比,灯罩旋转,马奔如飞,我国人民的是重要发明。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红灯高挂,有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而送灯也称送花灯、送孩儿灯,即元宵节前,娘家给女儿家送花灯,或亲友送给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就是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二是火把节。

元宵扔火把也叫拽灯,始于上古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这是孩子的空间,所用原料是盖垫、扫帚、刷帚等,在平地旷野扔的扔,舞的舞,星星点点,遍地开花。最引人瞩目的放烟火,高处上烟火瀑布一泻千里,天上烟火花簇流光溢彩,地上鞭爆齐鸣,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整个大地天地一色,火树银花,声色兼美,繁华热闹,辉煌壮观。至于最原始的在野外点燃柴草已经淡化出局。而现在国家或是团体,在重大场合或重大活动,也还有燃放烟火的举措,譬如武汉曾经燃放烟火驱除新冠瘟疫,奥运会上也曾燃放烟火,使节目大放异彩,获得举世好评。灯笼谐音好,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避除蝎虫。逛灯市更是赏心悦目的事情。

三是耍龙灯。

耍龙灯也叫龙灯舞,是汉族传统的舞蹈形式,它缘于汉代。龙的形象特色各异一般用竹、木、纸、布炸成龙头龙尾以及节节为单不为双的龙身界内燃蜡烛的成龙灯,不燃的称布龙。还以荷花、蝴蝶组成百叶龙用板凳拼成板凳龙。现今分为三种:一是看龙,即用色布绘彩蠎,或绸缎绘刺绣,特别讲究龙头,供人观赏。二是舞龙,制作远不及看龙精致,但却能能上能下,左旋右转,表演可圈可点。三是龙灯,是用竹笼糊上面筋纸,竹笼点上蜡烛,舞动循环连贯,犹如火龙。耍龙灯侧重花样技巧,动作有:季爱龙漫游、龙头穿花、头尾齐钻、龙摆尾、蛇蜕皮等。这都用碎步起跑,既而飞腾跳跃、高下有致、蜿蜒腾挪,煞是好看。 四是猜灯谜。

灯谜是我国艺苑独特的文学艺术,大约兴于南宋。灯谜多用成语或诗句表现来揭示谜底。如:绝代佳人,打《左传》句一,即美而无子;辞家见月两回圆,打《四书》句一,即望望然去之。也用一半俗语做谜面。如:人在人情在,打《诗经》句一,即逝不相好。还有的谜面谜底字字紧扣,。如:焉能乎也。打《四书》句一,即是指者鲜矣。猜谜语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增损离合法、会意别解法、象形比喻法和分析综合法四种,还有拟人法、照物法、故事法、借代法、连环法、排比法、反射法和折合法等等。此种习俗能启迪智慧,开发智商,也不失是种促进学习的好方法。还能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猜灯谜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向往

五是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舞狮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习俗源于三国,至今已有千多年历史。它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狮子随着鼓点快慢摇头摆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舞法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田亩,舔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和翻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上楼台、过天桥、跨三山、出洞、下山、滚绣球、吐球和踏青等动作。踩高跷是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宋元召而使见其技。划旱船,也称跑旱船,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者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还有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多半扮成丑角搭档表演,以滑稽动作来逗观众。 六是吃汤圆,也叫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清朝康熙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名闻朝野。元宵的制作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谷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制作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汤煮、油炸、炒吃、油氽、蒸食等,有团圆美满之意。两种做法和口感相异的食品,却各具风味,是元宵节不可取代的专用食品,风靡大江南北。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元宵已成为四季皆备,随时可食的点心小吃。

七是祭门、祭户、逐鼠、走百病和迎紫姑。

古代有七祭,祭门、祭户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逐鼠则是传统的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元宵节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荆楚岁时记》说,正月十五,有神仙下凡到一姓陈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们身着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这样就能祛病延年。紫姑也叫戚姑、厕姑、坑三姑。元宵节,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紫姑本为大妇所妒杀的小妾,此日忌日于厕间,成为厕神。元宵日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模特,在厕所、猪栏祭祀她。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就见于记载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不同节日有着不同的食品。元宵节的独特的食品就是汤圆,阖家团聚吃汤圆,汤圆就是团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其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浪漫的节日,它给过去的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机会,此日可以结伴出游,赏花灯正好也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2008年6月14日,北京怀柔区、密云区,山西柳林县,河北蔚县,福建福州市马尾区、泉州市、晋江市、仙游县、连城县,甘肃永昌县,青海乐都县申报的元宵节(敛巧饭习俗、九曲黄河阵灯俗、柳林盘子会、蔚县拜灯山习俗、马尾-马祖元宵节习俗、泉州闹元宵习俗、闽台东石灯俗、枫亭元宵游灯习俗、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永昌县卍字灯俗、九曲黄河灯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2月3日,北京门头沟区,河北滦平县,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浙江宁海县,山东淄博市张店区,陕西彬县申报的元宵节(千军台庄户幡会、抡花、河上龙灯胜会、前童元宵行会、淄博花灯会、彬县灯山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作者简介

侯文君,山东沂源人,中学退休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