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浪漫主義,(Romanticism)來自於歐洲的傳奇(The Romance),最早用於18世紀末,當時人們將古代奇幻冒險故事以羅曼語(Romance)寫成。在此時,浪漫主義是指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盛行於歐洲的文學藝術思潮。法國十九世紀有另一股強大的思潮,那就是浪漫主義思潮。它展現出人類精神生活的另一維度,那就是個性、自我、幻想、激情、懷舊等等精神向度。這個思潮幾乎席捲十九世紀精神文化的各個領域,哲學、文學、音樂、繪畫,那些浪漫主義的天才們給我們留下寶貴的精神遺產,讓我們至今享用不盡。[1]
十九世紀上半葉,經過法國大革命的歷程,拿破崙帝國逐漸殞落。法國政治、經濟的不穩定,再加上人權思想深植人心,著重個人情感成為新的時代風尚。新古典主義所崇尚對美的客觀摹寫,已不符合時代精神,其領導地位逐漸發生動搖。取而代之的是強調主觀情感,追求個性的浪漫主義。浪漫主義除了在法國出現,也同時風行其他歐洲國家,與新古典主義並行發展。
浪漫主義有別於新古典的冷靜與理性,浪漫主義的畫家喜愛表現激情與感性,取材也不限於古典式的題材,可能是耳聞目見的事件,或是心靈深處的情感,或是令人敬畏的自然界景象等。浪漫主義崇尚自由、想像、感性,重視內在情感的傳達,強調畫面的動感。浪漫主義並不是一種新的藝術風格,它不像古典主義那樣有固定的傳統模式,而主要表現為一種追求新奇的思想上的態度與頃向。
目录
浪漫主義思潮傾向的藝術家
浪漫主義主張創作自由、強調表現藝術家的個性、重視想像和感情,在許多方面,與新古典主義藝術形成了鮮明對照。新古典主義藝術家不強調清晰的個人風格,而是尋求表現永恆的有效真理;浪漫主義則追求將自身的情感、信念、希望和恐懼,以各種形式表現。浪漫主義畫家不強調素描和嚴謹的外形而是強調激越的情感和極端個性化的表現。[2]
浪漫主義排除單一風格的發展,它並不反對前期的風格,所以在浪漫主義盛行之時,新古典主義的理念仍舊可以獨立發展。西方藝術史上所謂的「浪漫主義時期」,應將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以及自然主義全部包括在內。因為它們的精神是一直貫穿、綿延不斷的。所以在一些寫實主義或自然主義作品裡,可見浪漫主義的氣質。
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帶有浪漫主義思潮傾向的藝術家,如法國的傑里柯、德拉克洛瓦,其他歐洲國家的藝術家還有英國的康斯塔柏、泰納、布雷克;西班牙的哥雅;德國的弗里德里。傑里柯是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的第一代表畫家,他志於創新,著重個人情感的表達,在作品中往往流露出米開朗基羅般的宏偉感與運動感。德拉克若瓦是法國浪漫經典畫家,有「浪漫主義獅子」之稱,他倡導的浪滿主義藝術以動態對抗古典主義的靜態,以奔放揮灑對抗細膩,以主觀性對抗過分的客觀性,以變化對抗僵化。[3]
泰納﹝William Turner﹞與他同時代的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同被認為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繪畫大師。泰納喜歡從大自然產生的動人心魄的效果中汲取靈感,包括暴風雨、極端惡劣或美妙的天氣,尤其是光的效果。康斯塔伯很忠於自我情感的抒發,並視之為最高境界。他的畫看起來明白易懂,也令人感到愉快而又不失質樸。
歌雅﹝Francisco Goya﹞1799 年被西班牙宮廷任命為首席御用畫師。然而,1792 年他因病失聰,連帶地作品也改變了,他繪製了一系列名為「幻想畫」的蝕刻作品,這些作品變得粗暴並反諷地攻擊當時的禮儀、風俗以及教會的弊陋,被視為浪漫主義畫家。他的風格到最後,竟趨於印象派的形式。他對十九世紀法國繪畫的影響很大,尤其是馬奈﹝Edouard Manet﹞,因此哥雅在西方被譽為古代大師的延續,現代繪畫之開創者。
傑利柯﹝Theodore Gericault﹞之作品[1]
傑利柯﹝Theodore Gericault﹞之作品[2]
德拉克洛瓦﹝Ferdinand Victor Eugene Delacroix﹞之作品[3]
德拉克洛瓦﹝Ferdinand Victor Eugene Delacroix﹞之作品[4]
哥雅﹝Franciscode Goya y Lucientes﹞之作品[5]
泰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之作品[6]
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之作品[7]
浪漫主義在音樂領域
“浪漫主義”一詞在音樂領域是用以形容一段從大約1820年代至1918年為止的時期。在1880年樂評家E.T.A.霍夫曼將莫札特、海頓、和貝多芬列為三大“浪漫作曲家”。嚴格來說莫札特是古典時期的作曲家,而貝多芬則被視為是浪漫主義的開端。現代對於浪漫主義音樂的研究重點包括了構成其音樂的元素—例如對於民間音樂的大量使用,這也直接反映了當時浪漫民族主義的潮流。浪漫音樂的世代將貝多芬視為是他們理想中的偉大作曲家—他撕碎並重譜了英雄交響曲,以抗議拿破崙皇帝的權威。[4]
在當時的音樂文化中,浪漫音樂走上了開放的大眾路線,主要依靠敏感的中產階級觀眾支持,而非宮廷內部的人士贊助。公共的演出形式也塑造出了一波新的歌劇世代,大量音樂家以獨唱的方式登上舞臺,最知名的包括了帕格尼尼和李斯特。貝多芬對於音調變化的大量使用也激發出了許多新的音樂形式和結構,讓它們成為音樂裡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尤其是後來的鋼琴音樂和絃樂四重奏,都證明了音樂世界裡還有一大片尚未被開發的領域。
從1815年至1848年的這段期間被視為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全盛時期,貝多芬(1827年去世)和弗朗茨·舒伯特(1828年去世)都在這段期間完成他們最後的作品,另外還包括了舒曼(1856年去世)和蕭邦(1849年去世)。白遼士與華格納則在這時開始他們的創作生涯,年輕的李斯特和菲力克斯·孟德爾頌也在這時嶄露頭角。
浪漫主義在文學領域
在視覺藝術和文學上,“浪漫主義”代表的通常是從18世紀晚期至19世紀的期間。浪漫主義文學裡經常可以發現的特色在於對於過去歷史的批判、強調婦女和兒童、對於自然的尊重。最知名的浪漫主義文學早期作家之一是歌德,他在1774年發表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描述一名帶有豐富感性和熱烈情感的年輕作家的故事,引發了全歐洲成千上萬青年的崇拜和模仿。當時德國仍然是由大量分離的州所組成,歌德的作品對德國民族主義意識的崛起給了極大的助力。
海德堡接著成為了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中心,許多詩人和作家如都在當地的文學圈裡進行聚會交流。 浪漫主義在英國文學裡則在後來發展出了不同的形式,主要是與詩人華茲華斯和柯爾律治兩人共同撰寫的《抒情歌謠集》(Lyrical Ballads)一書企圖拋棄奥古斯丁風格的詩詞風格,改以較為直接的述事方式和來自民間傳統的題材取代之。兩位詩人的作品也與法國大革命而產生的烏托邦社會思想有關。
而在以天主教為主的國家,浪漫主義的發展則沒有像德國和英國那般明顯,而且發展的也都較晚,多是在拿破崙之後才出現。在法國,浪漫主義主要是出現於19世紀,體現在維克多·雨果所撰寫的劇本、詩詞、小說中。浪漫主義對許多中歐地區人民的民族意識覺醒起了極大作用,讓他們感覺到缺乏自己民族國家的困境,尤其是在波蘭。自從反叛運動被尼古拉一世以軍隊平息之後波蘭就一直喪失了主權地位,而透過浪漫主義詩人和畫家所重新引進的古代神話的、傳統、以及習俗,這些地區的人民開始得以將他們自己的文化從支配國的文化中獨立出來。
視頻
浪漫主義的文學與歷史變革
B6L1-6(1/2)19世紀的文化發展:浪漫主義
【教你看懂名畫第36集】法國浪漫主義,漂流木笩人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