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浅谈.陵江残梦的美学意义(曾令琪)

浅谈.陵江残梦的美学意义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浅谈.陵江残梦的美学意义》中国当代作家曾令琪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浅谈.陵江残梦的美学意义

《陵江残梦》是党的十八大以后,近年四川作家反映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一部佳作。作者出自基层,对农村社会生活、基层的政治生态,都非常熟悉,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作者倾力刻画的是顾新民这个主人公。可以说,顾新民这个科级干部,在小说中是有血有肉、比较丰满的,对这个人物的塑造,应该是较为成功的。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家的社会良知,作家社会责任担当,作家对当下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态的密切关注。

不过,有的老师将《陵江残梦》定位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恕我直言,我对此不大赞同。个人觉得,《陵江残梦》对现实的反映,存在着几多几少的问题:一是描写的人物多,中心人物突出得少;二是故事的枝叶多,贯串始终的事件表现得少;三是插科打诨的段子多,触及读者灵魂的少。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对此不想予以展开细说。这里我想说一说,《陵江残梦》的几点美学意义。

一、小人物的群像塑造

《陵江残梦》这部小说,写了很多小人物,构成了小人物的群像。尤青莲、窦德钊、窦红梅、窦卫民……对这些人物,作者可说观察细致,描摹准确。对冯宪杰、冯光虎、冯文杰这所谓“冯氏三杰”的叙述,特别是对冯宪杰“捐款”两万元事件的叙述,作者可谓一石三鸟,将时任乡党委书记的顾新民那种农村基层领导的官场机智、处世圆滑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三兄弟的改造、对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抗洪救灾,也借此予以客观的描述。

这个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每个人的经历也是复杂而曲折的。作者以饱含同情的笔触,描写了一批在基层默默从事“亲民”工作的干部,描写了几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农村女性。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文学当然会把这些问题作为自己研究和描写的最重要的素材。

一个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作家,对社会急剧变化的情况,决不能视而不见,一定会在作品中予以反映。正如莫言所说:“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诉那些暴发户们、投机者们、掠夺者们、骗子们、小丑们、贪官们、污吏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船沉了,无论你身穿名牌、遍体珠宝,还是衣衫褴褛不名一文,结局都是一样的。”

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作者对民生问题的忧虑,通过仔细阅读《陵江残梦》这部作品,我们都能深深地体会

二、对民风民俗的描写

我在南充度过了我少年、青年时期最美好的四年,川东北的一切美好,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所以,作者对四川方言的运用,作者对川东北民风民俗的描摹,我在阅读《陵江残梦》的时候,尤其感到亲切

关于方言在小说中的运用,有的所谓专家嗤之以鼻,认为不值一哂。我个人觉得,应该予以具体的分析。一部《红楼梦》,一部《金瓶梅》,里面的方言少吗?如冯梦龙编的《山歌》,几乎全系吴方言写成;老舍先生的作品,京味方言运用纯熟。我们四川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李劼人先生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四川方言话剧《抓壮丁》,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川方言的代表作。

因此,我的观点是,一切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什么样的内容,需要怎样的合适的形式来予以表达和表现,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我们的创作者。用一种方言成分很重的形式来反映当下的社会生活,至少,是一种应予肯定的积极探索。

关于川东北的民风民俗的描写,在窦李氏摔死后的丧事的处理上,作者用了较大的篇幅,予以细致入微的描绘。这样的描绘,增加了小说的“通俗”含量,强化了川东北的地域色彩,与四川方言的叙述语言是相融的,也符合小说创作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的要求。中国自然村落正迅速消失,中国传统的乡绅文化正走向没落。《陵江残梦》对川东北民风民俗的“立此存照”,但愿能对某些传统文化的复兴,起到一点作用。至于行文之中,篇幅是否需要那么多,作者可以再考虑。但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三、对基层工作的描述

《陵江残梦》中的顾新民,既是线索人物,也是“男一号”般的主人公,是作者倾力塑造的人物。

这个人物的性格上,有为人的圆滑,为官的机智,处世的原则。他善讲“荤段子”,善于总结“四言八句”;他果断有谋,富有开拓精神。作为男人,顾新民从心底向往一场不期而至的艳遇;但党对他的多年培养,他自己的为人原则,让他始终在道德与法的规范内行走。踏实,服从,勤恳,进取,可以说,顾新民这个人物,是当代农村基层干部的一个代表。

小说对农村基层党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留守现象、黑恶称霸……都有所展现;对农村基层工作开展的艰辛,对基层干部的不易,也予以了大量的展示。

认真阅读这部作品,无论是顾新民这样的正面人物,还是曾经风光一时、现在“出事”双规的黎辉、金灵之流,作者的正面刻画与侧面描写,都是客观的、真实的、可信的。从小说的丰富内容看,作品对群教运动的成果、对解决“四风”问题是有较为深入、细致、全面的反映的。

四、作家的倾向性问题

文艺学理论告诉我们,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产物。因此,它必然体现作家的立场观点和对社会生活是非爱憎的态度,体现他的意志愿望和理想追求,因而便形成了文学的倾向性。

这一方面,个人觉得在《陵江残梦》这个作品中表现得不充分。

要知道,文学的倾向性是文学社会本质的一种表现,从古代希腊的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一直到但丁、塞万提斯、席勒等,都是有强烈倾向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也都有鲜明的倾向性。概括地说,作家在其作品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这就是文学的倾向性。文学的倾向性有着复杂的表现,作家的政治倾向、道德倾向、情感倾向、意志倾向在其作品中往往揉合在一起,而政治倾向是其核心,集中体现着作家的思想倾向,并以此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自然,做起小说,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里所说的“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就是他的主见,表现出他强烈的政治倾向性。

《陵江残梦》中,对几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的描写,既显得“露”了一点,也让人感到作者的态度“隐”了一些,有一点背离现实主义、趋近于自然主义的倾向。对一些涉及官场、政界的描写,作者几乎还停留在客观冷静描述之中。以上这两种情况,几乎掀不起读者阅读的高潮。这方面,建议作者将来再版时,多学习、借鉴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让《陵江残梦》再上一个境界。

总而言之,《陵江残梦》是一部直击社会现实、直击当下生活、直击小人物命运的川味长篇小说佳作。作者的创作态度、创作方向、创作成果,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希望各级党政和读者对《陵江残梦》的作者和作品,予以足够的重视。[1]

作者简介

曾令琪,四川成都人,中国辞赋家联合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