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洋盆

增加 11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洋盆 ''' (Ocean basin)是在 [[ 海洋 ]] 的底部有许多低平的地带,周围是相对高一些的 [[ 海底山脉 ]] ,这种类似陆地上盆地的构造叫做海盆或者海洋盆地。它是大洋底的主体部分。例如 [[ 波斯湾盆地 ]] [[ 东海盆地 ]] [[ 珠江口盆地 ]] 等等。 
==主要特征==
洋盆是指巨大的 [[ 圆形 ]] [[ 椭圆形 ]] 海底凹地。属于典型的大洋型地壳。常被海岭或海山所包围,深度在3000~6000m之间,多数深4000~5000m。一般 [[ 面积 ]] 高于10km数量级,总面积占海洋面积的70%以上,为大洋的主体。海盆底部地形较平坦,平均坡度约为20~40′。
==成因==
[[ 冰川 ]] 引起的海平面变化是指由于 [[ 气候 ]] 变暖导致冰川界线反复进退,从而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在气候寒冷的地质时期,极地周围形成冰盖,海洋中的海水量相对减少,海平面随之降低;当气候变暖,冰盖融化,冰水流回大海,海平面又上升。关于 [[ 海平面 ]] 的升降幅度,各国 [[ 科学家 ]] 估计的数字不尽相同。这主要是看如何估计 [[ 南极大陆 ]] 的冰盖厚度和计算出全世界的冰储量。据有人推算, [[ 世界 ]] 上冰储量的95%在 [[ 南极 ]] 地区,约为3000万立方千米。如果有一天,南极地区和格陵兰地区的 [[ ]] (约占全球冰总储量的99%)突然全部融化,那么,世界海洋的海平面将会上升100米。当然,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极小的。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所有的冰川,将在数千年间,逐渐融化,同时,冰川的融化还将伴随着一片大陆的上升和海洋底质的沉降,因为大面积的负荷因冰川融化从陆地向海洋转移。
==学说理论==
[[ 地壳构造 ]] 引起的海平面变化,指的是因某种地壳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局部地区或全球性的海平面变化。局部性的 [[ 地壳 ]] 升降运动,能引起区域性的海平面变化。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地壳升降导致海面相对于陆面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的结果。引起全球性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是洋盆容积发生某种变化、洋底地壳发生下沉或新洋盆形成。世界洋盆的总容积增大会导致海平面降低;反之,洋底地壳抬升,某些洋盆消失,可使海平面升高。 [[ 板块构造学 ]] 认为,海平面变化与海底扩张速率有关。大洋中脊增生的 [[ 物质 ]] 是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冷却,变得致密,因而洋底 [[ 岩石圈 ]] 在横向扩张移动过程中,随着 [[ 时间 ]] 的增长而下沉。如果洋底扩张速率很快,距中脊顶部一定距离的洋底,没有足够时间冷却到" 正常" 程度,洋底就比正常情况下高,因而即使总的海水量不变(多数学者认为, [[ 古生代 ]] 以来海水量基本没有变化),由于洋盆的容积减小,海平面也会升高。相反,海底扩张速度很慢时,海平面则会降低。事实上,海底扩张速率变化引起的海平面变动,周期长达数百万年,其变化幅度可达300~500米之间。 ==参考文献==
109,9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