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波蘭走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波蘭走廊。原圖鏈接

波蘭走廊,波蘭領土,屬於當時波蘭的波美拉尼亞省。它屬狹長型土地,把東普魯士與德國其他領土分開。在北部地區,走廊的寬度僅僅有40公里長。由於德國領土被一分為二,東普魯士的經濟發展被嚴重阻礙。1922年,德國運輸部為此成立航海服務(Seedienst Ostpreußen)連接兩地,減少依賴陸路交通。

概述

波蘭走廊是魏瑪德國在1919年根據《凡爾賽條約》割讓予波蘭第二共和國的一塊狹長領土,現在是波蘭的領土。也叫“但澤走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復國。根據《凡爾賽條約》,把原屬德國領土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間、沿維斯瓦河下流西岸劃出一條寬約80公里的地帶,稱為“波蘭走廊”,作為波蘭出波羅的海的通路,並把河口附近的格但斯克港,劃為“但澤自由市”,歸國際共管,使德國的國土分成兩個不連線部分。1939年,希特勒藉口收回走廊,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波蘭走廊」也叫「但澤走廊」,德國一戰戰敗後,在1919年根據《凡爾賽條約》,把原屬德國領土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間、沿維斯瓦河下流西岸劃出一條寬約80公里的地帶,作為波蘭出波羅的海的通路,並把河口附近的格但斯克港,劃為「但澤自由市」,歸國際共管。雖說是共管,實則由波蘭控制。

這條「波蘭走廊」,把德國的國土分成完全不能連接的兩部分,這讓德國人心中有揮之不去的噁心。事實上,一戰後德國被割走的領土何止這一條走廊,但它卻讓德國人憤怒不已、痛恨至極。[1]

演進過程

德國根據凡爾賽條約割讓予波蘭的一塊狹長領土,基於三項考慮:

  1. 歷史原因:該地區在15世紀至18世紀曾經是波蘭王國及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一部分 (1453年/1466年至1772年),直至這地區被普魯士王國吞併,並且一直為德意志帝國的一部份。
  2. 種族原因:波蘭人占地區人口的大部分,尤其在維斯瓦河西岸、但澤附近。但同時那裡也有不少德籍的居民。
  3. 政經原因:波蘭人認為,如果新獨立的波蘭沒有延伸至波羅的海的海岸線,她便會在經濟、以至政治上依賴德國。英國與法國都希望借著波蘭在東線來制衡德國,故此這種論調獲得支持。

美國著力

讓波蘭擁有海岸線

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讓波蘭擁有海岸線。他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發表了著名的十四點和平原則,其中第十三點就是應該讓波蘭獨立—她的領土將會包括住著波蘭人的領地;要確保她擁有自由、安全的海岸線。在國際公約之下,波蘭將可享政治、經濟上的獨立。

「波蘭走廊」北部地區寬度雖僅有40公里,「兩個德國」卻可望不可及。尤其是作為德意志民族精神象徵的東普魯士,在此後的經濟發展中遭到嚴重阻礙。為彌補陸路交通缺陷,德國只得利用海路運輸服務兩地,其成本之高可以想見。[2]

德波恩怨

割讓領土令德十分憤怒

在國際公約之下,波蘭將可享政治和經濟上的獨立。重要海港有但澤(格但斯克),但居民大多是德國人,而國際聯盟在沒有準許公投之下,把該港變為受保護的但澤自由市。為了減少對但澤的依賴,波蘭在附近建立了新的海港格丁尼亞。波蘭走廊是狹長的領土,屬於現在波蘭的波美拉尼亞省。它把東普魯士與德國其他領土分開。在北部地區,走廊的寬度僅僅有40公里長。由於德國領土被一分為二,東普魯士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1922年,德國運輸部為此成立航海服務連線兩地,減少依賴陸路交通。重要海港但澤(格但斯克)的居民大多是德國人,但國際聯盟在沒有準許公投之下,把該港變為受它保護的但澤自由市。為了減少對但澤的依賴,波蘭在附近建立了新的海港格丁尼亞。

拒絕確認東部邊界

割讓領土令德國人十分憤怒。所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國政府,都拒絕根據凡爾賽條約下的德國東部邊界。例如:德國領導人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因他對西方國家的友好政策著名,更在1925年簽署羅加諾公約,確認德國與法國、比利時接壤的西部邊界。但是,他好幾次宣稱拒絕用同樣的方式確認東部邊界。

1933年,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奪權成功。希特勒大肆宣揚與波蘭修好,促成1934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條約。但德國分別在1938年及39年吞併奧地利與瓜分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後,隨即納粹德國就對波蘭虎視眈眈。

1939年初,納粹德國進一步要求兼併但澤,又想建立連接德國本部與東普魯士的跨境公路。在擔心德國擴張的英法兩國支持下,波蘭政府在3月拒絕以上要求。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把以前割讓予波蘭的一切領土和波蘭西部全數吞併為自己的省份。

波蘭領土終獲承認

1945年德國戰敗。在波茨坦會議上,盟軍答應蘇聯的要求,把被蘇軍占領的波蘭重劃邊界。奧德河-尼斯河線以東,包括波蘭走廊和但澤的德國領土盡數被割讓予波蘭。1953年,東部邊界由東德確認,再分別在1970年及1990年獲得西德與重新統一的德國承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