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泉州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泉州最早开发于周秦两汉,公元260年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盛景。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有开元寺府文庙清净寺等。泉州境内溪流多达34条,总长1620公里,已发现各类矿产46种,地质勘查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9种。

历史沿革

泉州是闽南文化源头,周秦开始经济开发,于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至今有1750多年的历史。

上古先秦

上古为百越地,《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夏、商两代,泉州地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秦汉三国

泉州古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泉地属闽越国。

始元二年(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繁衍,设冶县,在今福州,隶属会稽郡。泉地属之。

吴永安三年(260年),会稽南部都尉改为建安郡,析建安郡侯官县地置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丰州,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辖今泉州(今德化县属侯官县)、莆田、厦门及漳州部分地区。

两晋隋唐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改南安江为晋江。

梁·天监间(502年~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丰州)。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今福州),南安郡属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今泉州)所辖。

开皇九年(589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改丰州为泉州(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德化县废归属闽县外)属南安县。

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丰州;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销,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丰州。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属泉州。699年,划莆田县西部设清源县(今仙游县)。

久视元年(700年),又于今泉州鲤城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衙前辟南大街为市,并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

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开始。莆田、清源二县属泉州所辖。

开元六年(718年),泉州刺史冯仁智以州治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至此,泉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晋江五县。

天宝元年(742年),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属岭南道,领南安、莆田、仙游(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改名为仙游县)、晋江四县,清源郡有23806户,160295人,为中州。

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为泉州。

贞元十九年(803年)、长庆二年(822年)、咸通五年(864年),先后析南安县地立大同场(今同安县)、小溪场(今安溪县)。

贞元间(785年~804年),析永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今德化)。

元和年间(806年~820年),泉州有35571户,238400人,由中州升为上州。

大中十一年(857年),设嘉禾里(今厦门)属泉州。[1]

五代十国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六县。

开运二年(945年)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九月,泉州归属南唐。南唐封留从效为晋江王。

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下辖今泉州、莆田),兼领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升小溪场为清溪县(今安溪)。

两宋元明

北宋

北宋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南渡后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共计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号称为“八闽”,共辖42县。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复灭吴越,至此,泉、漳二州正式顺归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真正纳入宋朝版图。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北部16里置惠安县。至此,泉州领七县:南安、晋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割所属莆田县、仙游县别为兴化军。(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独设福建路。

雍熙二年(985年):泉州改隶福建路。

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县改称安溪县。至此,泉州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7县。宋代澎湖已正式划归泉州,隶属晋江县管辖。

跨海大桥、洛阳桥、崇武古城、黄金海岸

南宋

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并归转运使。

建炎二年(1128年)五月,复置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

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南外宗正司由镇江迁置泉州。

绍兴二年(1132年),福建提举茶盐官兼领福建市舶司。十月,移司泉州。

乾道七年(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并编管台湾户籍。

乾道八年(1172年),毗舍耶人再犯晋江沿海,始置水澳寨(官称永宁寨),驻扎水军60名,以为防御。嘉定年间,真德秀知泉州整修,增驻水军50名,并于永宁石湖新造军房50所,额定兵员325人。

淳熙十三年(1186年),泉州城南置宝林寨,城东置法石寨,分兵守卫。

嘉定十一年(1218年),在晋江县围头澳置宝盖寨,由宝林移120名士兵来此守卫,节制建平、清石诸屯,加强海防。

淳祐间(1241年~1252年),泉州户口增至255758户、1329940人,为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由上州升为望州。

晋江大桥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廷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廷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

至元十五年(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领南安、晋江、同安、安溪、德化、永春、惠安七县,泉州属福建行省,省治设福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二月,再设泉州行省。至元二十一年九月,泉州行省并入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九年复设福建行省。

至元二十七年前后,开始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泉州路同安县。当时澎湖列岛有居民1600余人,贸易至者岁常数十艘,有“泉州外府”之称。

大德元年(1297年),为图琉求(今台湾),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遂徙治泉州,辖诸州。大德三年二月罢,置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移治福州。

延祐七年(1320年),泉州设都转运盐分司,直属户部,专掌场灶榷办盐货及批验盐商引目等事。

至正十六年(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为福建设省的开始。

那些年泉州人的异国风情

洪武元年(1368年),泉州置卫指挥使司,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隶福建都指挥使司。这是明朝在泉州设置的第一批海防军卫所。

洪武二年(1369年),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隶福建行中书省;泉州府仍领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

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管理对琉球(今台湾)的贸易。

洪武七年(1374年)正月,罢福建(泉州)市舶司,严海禁以防倭寇。泉州官方海外通商贸易基本停止。

洪武九年(1376年),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各省分别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以掌行政、司法、军政大权,并直属中央。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改福建行中书省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隶之。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廷实行防倭封海,废澎湖巡检司。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廷命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沿海福、兴、漳、泉四府经略海防。改永宁寨为永宁卫,于浯洲置金门守御千户所,另筑峰上、田浦、官澳、陈坑、烈屿、祥芝等处巡检司,屯兵驻守,以备倭寇。祥芝巡检司并造司城,周一百五十丈,高二丈,寓铺六,有南北二门。始筑厦门城。至洪武三十一年,在泉州沿海先后增设:永宁卫,福全、崇武、中左、金门、高浦5个守御千户所,巡检司45个,筑卫所司城16座,以加强海防。[2]

清史民国

清承明制,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升为直隶州,德化归其所辖。泉州府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县。清设兴泉永道,辖泉州府、兴化府之莆田县、仙游县、永春直隶州和厦门。

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府,复县设道。泉州初归厦门道,后属南路道。

民国三年(1914年),废除清制,置兴泉永道(治所泉州),原清朝兴泉永道之泉州府、永春直隶州、兴化府所辖各县隶之。思明府改名厦门道,厦门成立思明县,金门隶属思明县,派分治员驻金门。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泉州划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晋江、南安、安溪、莆田、仙游、惠安、金门八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闽变后成立兴泉省,辖莆田泉州,设省政府于泉州,不久即废,后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但辖县不变,直至解放。

建国以后

泉州于1949年9月解放(金门除外),并于9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辖晋江、惠安、莆田、仙游、同安、安溪、金门(待统一)。同年12月,德化县归之。

1950年3月,改称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德化划归永安专区;9月改为晋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政区依旧,10月德化复归。

1951年1月,划晋江县城关和近郊设泉州市。

1955年3月,改为晋江专区专员公署。

1956年5月,划福清、平潭、永泰和大田到晋江专区。

1958年,析同安县划归厦门市。

1959年8月,析福清、平潭、永泰归福州。

1963年4月,析大田归三明。

泉州版趣味歪脖子

1968年9月,撤销晋江专区专员公署,成立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6月,析莆田、仙游归莆田专区,同时划同安县归晋江专区。

1971年6月,改称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3年6月,析同安县归厦门市。

1983年4月,撤销莆田地区,将莆田、仙游2县划回晋江地区,9月划莆田、仙游从晋江地区出成立莆田市。

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原泉州市升[1]地级市,实行市辖县体制[1]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5年5月,泉州辖鲤城区、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及金门县(待统一)。

1987年12月,析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祥芝为石狮市(县级市)。

1992年和1993年,晋江、南安相继撤县设市。

199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为泉州市政府派出机构,析原惠安县所辖的涂岭、后龙、南埔、山腰和埭港5个镇及国营山腰盐场归其所辖。

1997年6月,从鲤城区析出丰泽区、洛江区。

2000年,肖厝管委会改为泉港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南临台湾海峡,北纬24°22′~25°56′、东经117°34′~119°05′,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157公里,地处闽东山地中段和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总面积1101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19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岛屿207个。

气候

泉州市地处低纬度,东临海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泉州市气候有3个基本特征:一是气温高,光热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140千卡/平方厘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9.5-21.0℃(仅西北部的山区低于18℃),最热月平均气温达26-29℃,最冷月也有9-13℃。全年无霜期长,沿海地区基本无霜。≥10℃的有效积温为5610-7250℃。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小时。二是降水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全市年降水量为1000-1800毫米,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增,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多一倍左右。干、湿季甚为分明:3-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为湿季;10-2月仅占全年的20%,为干季。降水量年际间变化率大,少雨年份降水量不及多雨年份的一半。三是季风气候显著。冬半年主要受蒙古冷高压楔控制,盛行偏北风,气温低,干燥少雨;夏半年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气温高,湿润多雨。

水文

泉州境内溪流多达34条,总长1620公里,地表水总量87.6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4.56亿立方米,水电蕴蓄量达43万千瓦。晋江为泉州市第一大河,发源于戴云山东南麓,流经永春、安溪、南安、鲤城、晋江注入泉州湾,水系河流全长404.8公里,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此外,泉州地下水资源有10亿立方米,可利用的地下水0.76亿立方米。

土壤

泉州土壤类型多样,分布最广的土壤为红壤,次为水稻土及砖红壤性红壤。耕地多属一、二级,土壤较肥沃。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泉州湾海岸港口

截至2014年,泉州市土地总面积110.16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40.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4.24%;园地面积12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7.67%;林地面积78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46.81%;牧草地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0.05%;其它农用地面积88.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5.2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6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9.56%;交通用地12.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0.74%;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1.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0.66%;未利用土地面积253.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5.01%;人均耕地为0.33亩。

矿产资源

泉州市已发现各类矿产46种,地质勘查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9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18种,水气矿产1种。主要矿产包括:铁、锰、铜、铅、锌、钼、金、银、煤、硫铁矿、水泥用灰岩(大理岩)、叶蜡石、硅灰石、明矾石、萤石(普通)、石墨、长石、高岭土、陶瓷土(瓷石)、伊利石、水泥用粘土、建筑用花岗岩(凝灰岩)、饰面用及雕刻用辉绿岩(花岗岩、闪长岩)、冶金用石英、玻璃用砂、铸型用砂、建筑用砂、地热、矿泉水等。

截至2014年,泉州已探明或基本探明有一定地质储量的矿产地130多处,其中大型矿产地8处,主要矿产资源30多种,有高岭土、花岗岩、辉绿岩、石英砂、石灰石、煤、铁、锰等。

泉州城建

泉州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541公里,大小岛屿208个,有泉州湾湄洲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的深水泊位123个,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罕见的天然良港。

泉州是福建省主要产鱼区,主要水产生物有5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贝、藻类200多种。

林业资源

2018年,全市拥有省级以上林业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4.2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91%。另有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1平方公里。全市拥有森林公园3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2个,森林公园总面积3.9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58%。全市森林面积6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8.7%,活立木总蓄积量4157.02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4017.74万立方米。

2018年发生森林火灾5起,过火面积70.9公顷,因森林火灾造成受害森林面积70.3公顷,损失林木2858立方米、幼树2.6万株。

动物资源

泉州城建

泉州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约有4000多种,其中无脊椎动物主要有软体动物的腹足纲32科76种、双壳(瓣鳃)纲18科80种左右、头足纲5科24种,节肢动物的虾蟹类20科80种左右、昆虫类130科258属1000多种,棘皮动物15种;脊椎动物较重要的有鱼类78科135属368种左右,两栖类2目7科32种,爬行类3目13科61种,鸟类19目51科260种,哺乳类6目14科32种;其它动物约有2000多种。泉州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野生动物资源有30目85科385种,分别为两栖类2目7科32种;爬行类3目13科61种;鸟类19目51科260种;兽类6目14科32种。 根据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2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中,泉州市就有31种,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鼋、蟒蛇、黑鹳、黄腹角雉、云豹、华南虎、金斑喙凤蝶、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红珊瑚等11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黄嘴白鹭、鸳鸯、鸢、鹰雕、蛇雕、花田鸡、穿山甲、豺、黑熊、苏门羚等57种。

植物资源

泉州森林植物种类达174科,599属,1127种(或变种),主要包括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植被等。亚热带雨林有上层优质树种如红栲、米楮、黄杞、阿丁枫、红豆树等树种;常绿阔叶林有栲树、丁枫、黄杞、樟树、楠木等。次生植被以马尾松、木荷、枫香等树种为主;山顶常绿矮林为主,上层优质树种以台海松为主;海岸植被以秋茄、白骨址为主。[10]

人口民族

人口

泉州美景

根据《泉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为8128530人(不含金门县)。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749845人,占58.4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378685人,占41.57%,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8.2%,少数民族占1.8%。

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9.2%。人口出生率为11.7‰,死亡率为6.7‰,自然增长率为5.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60.70万人。

民族

泉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还有48个少数民族,这48个少数民族是回、蒙、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水、拉祜、东乡、纳西、景颇、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毛南、仡佬、锡伯、普米、怒、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汉族占总人口的97.8%,少数民族占2.2%,主要以回族、畲族、苗族、蒙古族居多。回族主要分布在晋江陈埭、惠安白崎和鲤城近郊等地;畲族主要分布在德化、安溪和惠安等地;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泉港涂岭等地。

经济发展

综合

2019年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946.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经济总量连续21年保持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61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5855.27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872.78亿元,增长7.8%。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7%、63.0%和36.3%,分别拉动GDP增长0.1个、5.0个和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2.2:58.9:38.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406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535美元),比上年增长7.4 %。

2019年全年市辖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其中,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3.4%,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0.6%。12月份,全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0%,二手住宅交易价格同比上涨2.0%。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7.75亿元,比上年减收16.41亿元,下降3.5%,加上上划中央税收收入381.22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合计完成838.97亿元,比上年减收22.07亿元,下降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6亿元,增长4.1%。其中,教育支出150.91亿元,增长1.9%。政府性基金收入315.69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76.10亿元。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956.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税收收入756.88亿元,下降5.5%。海关代征税收收入125.04亿元,下降13.4%。

第一产业

东湖公园、西湖公园、芳草园

2019年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 394.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粮食种植面积128.80万亩,比上年增加0.67万亩,增长0.5 %;其中稻谷面积83.00万亩,减少1.52万亩;烟叶种植面积0.04万亩,增加8亩;油料种植面积22.10 万亩,增加0.2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6.37万亩,增加4.90万亩。粮食总产量48.98万吨,比上年增加0.47万吨,增长 1.0%,其中稻谷 33.69万吨,减少0.30万吨,下降0.9%。

2019年全年全市植树造林总面积9.66万亩,占总任务8万亩的120.8%。其中,人工荒山造林1.76万亩,人工迹地更新5.73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0.51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5万亩,林冠下造林0.67万亩。全年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5.92万亩。2019年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38.22万亩。全年商品材产量38.79万立方米,下降10.7%。

2019年全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25.82万吨,下降0.7%。其中,肉类总产量17.82万吨,下降2.2%;禽蛋7.46万吨,增长 2.3%。肉猪出栏数116.82万头,下降12.4%,年末生猪存栏数71.20万头,下降15.1%。

2019年全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07.00万吨,比上年下降0.8%。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55万吨,增长4.2%;海水产品产量 105.45万吨,下降0.8%,其中,海洋捕捞69.61万吨,下降 3.8%;海水养殖35.84万吨,增长5.6%。

2019年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和 126 家;无公害农产品548个、绿色食品154个、有机食品 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8个;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1个。

第二产业

郑成功公园、笋江公园、泉州森林公园

2019年全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5167.98亿元,增长8.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01.41亿元,增长8.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 17594.35亿元,其中出口交货值 2936.51 亿元,增长12.6 %。拥有超亿元企业2809家,比上年增加117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328家,比上年增加47家。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59.3,比上年上升20.8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21.4%,下降1.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6.1%,下降4.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 45.2%,上升2.0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4.92万元/人,提高4.15万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3.6次,提高0.1次;工业产品销售率96.4 %,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47.58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别增长0.7%、7.5%和29.5%。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6.05亿元,增亏6.09亿元。

2019年全市工业用电量342.63亿千瓦时,增长0.9%。

2019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95.92亿元,比上年增长 5.5%。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有876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78.28亿元,现价增长10.9%。全市建筑房屋施工面积9612.95万平方米,增长3.8%;房屋竣工面积3192.79万平方米,增长4.9%。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及以上的企业204家,其中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75家。

第三产业

滨海公园、释雅山公园、刺桐公园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省反馈铁路数据)增长6.1%,项目投资增长1.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4.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7%。工业投资增长9.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2.4%。基础设施投资下降8.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0.7%。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2.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4.1%。

201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916.64亿元,增长15.8%,其中:住宅投资662.62亿元,增长16.3%,土地购置费235.56亿元,增长17.4%;房屋施工面积7348.97万平方米,增长6.8%,其中:住宅5059.40万平方米,增长10.1%;商品房销售面积1541.61万平方米,增长8.9%,其中:住宅1274.69万平方米,增长7.4%;商品房销售额1273.60亿元,增长3.8%。

国内贸易

2019年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按构成分,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572.98亿元,增长11.4%;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188.84亿元,增长 9.4%。

2019年,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家具类比上年增长37.7 %,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1.5 %,通讯器材类增长19.6%,饮料类增长19.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5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1 %,五金、电料类增长12.4 %,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9%,中西药品类增长10.0%,汽车类增长4.8 %。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230.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0 %。

对外经济

2019年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2111.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出口1453.49亿元,增长21.9%;进口658.32亿元,下降0.4%。进出口顺差795.17亿元,比上年增加263.67亿元。

2019年全年全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314项,比上年增长12.1%,投资总额292.6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合同外资金额155.91亿元,增长30.2%;按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44.13亿元,增长5.3%。新批外商投资超千万美元(含增资)的项目由上年的50家增长到51家。在新签利用外资合同中,投向第二产业的合同金额45亿元,下降25.7%,投向第三产业的合同金额109.3亿元,增长88.5%。外商投资企业当年累计开业投产73家。

2019年全年共签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金额767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6%;完成营业额6016万美元,增长7.6%。全年派出劳务人员6816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共有5000人。全年批准境外投资企业17家,境外投资金额1.55亿美元。

旅游

2019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801.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国内游客7624.94万人次,增长17.6%;境外游客176.21万人次,下降1.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12.68亿元,增长20.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189.08亿元,增长22.4%;旅游创汇17.89亿美元,增长0.3%。

金融

2019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728.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2%,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647.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4%。人民币存款中,住户存款余额4290.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5%;企业存款1983.0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1%。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140.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7%,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110.1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5%。人民币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292.68亿元,当年新增377亿元,其中住房贷款余额1754.48亿元,当年新增332.11亿元。

2019年全年全市通过证券市场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0 亿元,比上年减少6.60亿元。其中,配股0只,筹集资金0亿元,比上年减少6.60亿元。截至2019年末,累计境内上市公司(A、B股)18家,总市值981.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5%;累计境外上市公司84家。

2019年全年全市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24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63.09亿元,增长6.0%;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77.29亿元,增长14.9%。赔款及给付支出64.76亿元,增长0.9%。其中,财产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34.23亿元,增长3.7%;人寿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30.53亿元,下降2.1%。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泉州辉煌岁月

2019年年末全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影(剧)院74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纪念馆)17个(含民营博物馆),乡镇文化站163个,公共图书馆11个。图书馆藏书总量625.21万册,电子图书622.87万册。文化系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2060场,观众105.52万人次;剧场、影剧院演(映)出87.54万场次。年末全市有广播电视台9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9座,广播节目12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61%;电视节目12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82%。全市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用户237.12万户,实际用户140.19万户,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总长45714.58公里。

医疗卫生

2019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1825个,其中医院127个,卫生院1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个,预防保健机构(含妇幼所、院)98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6177人,其中医生17783人,注册护士19259人。卫生机构拥有编制病床36444张,开放床位43834张。全市农村100%行政村有医疗点,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174人。

2019年全年共报告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病例23211例,报告发病率266.79/十万。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网络直报覆盖率为100%,乡镇卫生院覆盖率为100%,儿童预防接种四苗接种率99.8%;乙肝疫苗接种率99.87%。

体育事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

2019年全年全市运动员取得2项4人次世界冠军,3项5人次亚洲冠军,4项4人次全国冠军。全年全市共新建“全民健身工程”点101个。成功举办泉州市2019年全民健身运动会。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8.25亿元。

教育事业

华侨大学

2019年全市拥有高等院校18所,其中本科高校5所,独立学院1所,高职高专12所。研究生在校生5563人,招生1830人,毕业生1188人。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15.44万人,招生6.03万人,毕业生3.39万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38所(含技工学校6所),普通高中119所。高中阶段在校生22.39万人;招生8.41 万人,其中普通高中4.7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41万人、技工学校0.27万人。全市普通初中 210所,初中在校生30.84万人,招生11.09万人,其中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75万人。全市小学1331 所,在校学生80.17万人,招生14.69万人,其中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4.53万人。全市幼儿园1610所,在园幼儿40.29万人,招生13.68 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8.55%。全市特殊教育学校10所,特殊教育在校生2349人。在泉就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38.31万人。

科技事业

泉州郑成功金马像

2019年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含退休及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12.98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43万人,中级职称4.84万人,初级职称4.73万人,未评职称1.98万人(含编外人员)。共设立了21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256人(次),目前在站博士后55人。

2019年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8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77家,拥有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85个和201个,228家企业被评为福建省创新型企业。全年共实施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58项,其中省级21项、市级337项。全年专利申请49492件,授权32596件,2012年以来累计专利授权量达183321件。其中,本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780件,2012年以来累计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1507件,年末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48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90项,合同金额1.37亿元。

2019年年末共有产品检测机构81个(含第三方检测机构),其中国家检测中心7个。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7.57万台(件),非强检计量器具0.14万台(件)。全年监督抽查1408家生产企业的产品2132批次,合格率达95.08%。

2019年全年新增获工商总局认定全国驰名商标2件 ,年末累计159件。年末全市拥有省政府质量奖4个、市政府质量奖16个,福建省名牌产品304项。全市累计拥有11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23个福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2019年全年全市新增完成63项国家标准制修订,42项行业标准制修订,11项地方标准制修订。全市累计获批独立承担或联合承担22个专标委秘书处和工作组。

2019年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7个,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个、国家一般气象站5个;拥有天气雷达观测站1个,风廓线雷达站2个,区域气象自动站258个。全市共有地震前兆台站20个,前兆测项43个,测震台站17个,烈度速报台站148个,强震动观测台站11 个,GPS观测基准台6个。

社会保障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2019年全市年末参加养老保险人数540.25万人,比上年新增9.76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149.35万人,比上年新增5.58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19.94万人(含退休),比上年减少0.0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70.96万人,比上年新增4.20万人。年末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人数11.10万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2.90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8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18.6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78.69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6.0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07.15万人,参保率95.6%。

2019年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有661个。其中,儿童收养性福利机构12个,床位448张,年末在院人数313人;城镇老年收养性福利机构69个。全市养老服务床位42380张。全市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98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1个,社区服务站2269个,未登记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85个,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168个,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319个,其他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17个。城市有8431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比上年减少765人;农村有61412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比上年增加2556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1.19亿元。全年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1.85亿元。

2019年全年全市创建145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投入实际扶持资金1.32亿元。34个省级扶贫开发帮扶村共争取各类资金达2.3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567个。

劳动就业

2019年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57万人,有139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全年培训各类劳动者20万人,转移就业1.6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05%。

邮电通信

2019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12.64亿元,增长49.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3.27亿元,增长30.0%;电信业务总量739.37亿元,增长58.8%。全市电话用户总数1194.4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61.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32.98万户,其中4G电话用户857.18万户,净增91.15万户,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为104.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市电话普及率为136.7%,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18.5%,移动电话普及率118.7%。全市互联网用户1250.41万户,增加45.26万户,其中:固定宽带用户385.03万户,增加33.85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128.0%,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用户865.38万户,增加11.41万户。

人民生活

2019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55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消费支出25447元,增长9.3%;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9.0平方米。按常住地分,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92元,增长7.5 %,人均消费支出 30754元,增长9.1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65.3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142元,增长9.2 %,人均消费支出16794元,增长8.3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75.0 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1 %和40.9 %。

2019年年末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21.8台、洗衣机 87.7台、电冰箱(柜)107.3台、空调186.8台、计算机67.8 台、家用汽车45.4辆、移动电话 268.8部。年末农村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5.8台、摩托车 90.6 辆、家用汽车16.2辆、洗衣机85.6台、空调134.0台、移动电话 259.3部。

资源环境

2019年年末环湾建成区面积达230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 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达157.06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61平方公里。中心市区建成区新增园林绿地7公顷,总绿地面积达9114.58公顷,绿化覆盖面积9772.24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63平方米。

2019年全年全市自来水供水总量54026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自来水用水量19606万立方米,家庭自来水用户109.20万户。全年共铺装天然气管道210公里,年末天然气管道累计达4071公里;天然气用户数42.19万户。全年2019年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3.96%。

2019年全年辖区内各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中6项污染物指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泉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352天,占总天数的96.4%。市区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晋江流域水质监测省控断面Ⅱ类水质达标率为46.2%。全年农村饮水安全受益人口11.08万人。

2019年,泉州市本级和10个县(市、区)先后建成国家生态市、县、区并获命名;鲤城区、德化县、永春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市建成11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659个市级以上生态村。

2019年全市拥有省级以上林业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含保护小区)4.2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9%。另有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1平方公里。全市拥有森林公园3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2个,森林公园总面积3.9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6%。全市森林面积6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8.7%,活立木总蓄积量4497.3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4338.5万立方米。

安全生产

2019年全年发生森林火灾1起,过火面积5.6公顷,因森林火灾造成受害森林面积5.6公顷,损失林木34立方米、幼树0.2万株。

2019年全年因主要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18亿元,比上年减少46.2%;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7264公顷。

2019年全年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77起,比上年下降15.8%,其中工矿企业(含消防火灾、建筑行业等)26起、道路交通244起、铁路交通5起;死亡140人,下降15.2%,其中工矿企业(含消防火灾、建筑行业等)30人、道路交通 103人、铁路交通4人;受伤244人,下降0.8%,其中工矿企业(含消防火灾、建筑行业等)15人、道路交通255人、铁路交通1人;经济损失1570.85万元,下降0.5%,其中工矿企业(含消防火灾、建筑行业等)1043.33万元、道路交通447.52万元、铁路交通0万元。各类较大事故3起。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2人,比上年下降29.4%;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火灾十万人口死亡人数0.172人,比上年下降37.7%。

交通运输

2019年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9.1%。全年全市共新建、改建公路43公里。年末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739公里,比上年增加43公里。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级公路里程2847公里,高速公路里程652公里。公路密度达161.2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铁路总里程36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86.97公里。

2019年全年全市货物运输量35827.47万吨,增长14.6%;客运量6330.99万人次,下降9.9%。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726.09万吨,比上年下降0.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245.73万吨,增长9.1%;集装箱吞吐量257.93万标箱,增长7.3%。

2019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9.99万辆(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11.2%;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42.56万辆,增长9.8%。全市民用轿车保有量102.95万辆,增长10.4%;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94.89万辆,增长10.0%。全市共有营运汽车总数39534辆(不含4.5吨以下货车),其中客运车辆8022辆(含客运班车1342辆,旅游客车347辆,包车客车364辆,公交车3192辆,出租车2777辆),货运汽车31512辆(含4.5吨以上普通货车18766辆,牵引车5457辆,挂车7289辆)。拥有省际运输船舶226艘,总载重313.21万吨。全市公交运营线路长度5556.4公里,全年公交客运量18397.1万人次。

航空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机场位于泉州市晋江市,北距泉州中心市区12公里,与周围的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相衔接。机场于1996年12月12日正式通航,2012年,年度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2015年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63.5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3万吨,换算吞吐量411.38万人次。

泉州大港湾国际机场(建设中):近期规划用地面积为10924亩,总投资约为38亿元。新机场规划定性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新机场的建设规模近期(2025年)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30万吨。

陆路

高速公路:

泉州环城高速公路网

324国道、泉州内环路、泉州二环路

泉南高速公路:指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72,途经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全程1635公里。(泉三高速公路,泉州到三明,西接至江西的高速公路)

福泉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主干道沈海线的组成部分。福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项目路线全长142.37公里,由原来4车道扩建为8车道。

泉厦高速公路:是福建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公路全长81.898公里,设计概算为27.86亿元,扩建后,泉厦、福泉高速由原来的4车道拓宽到8车道。

厦沙高速公路:是省域高速公路,由厦门到沙县,途经安溪、永春、德化。

泉州动车站

莆永高速公路:是省域高速公路,由永定到莆田,直通广东梅州,途经泉州、永春、安溪。

福诏高速公路:即沈海复线,由福鼎到诏安,直通浙江、广东,途经洛江、南安、安溪。

泉州环城高速公路:为大泉州核心区的外环环线,途经南安、丰泽、洛江、惠安、石狮、晋江、鲤城,并与斗尾。

铁路:

鹰厦铁路漳泉线:漳泉肖铁路、福厦铁路湄州湾南岸支线(在建)、兴泉铁路(在建)、长泉快速铁路(规划)。

站点:

泉州轻轨1号线(在建):

泉州有轨电车一号线路线图

起点位于泉州动车站,经普贤路、泉山路、少林路、温陵路、泉秀街、通港西街、东海大街、大兴街、府东路、海星街、沿海大通道(丰海路),终点至后渚港。用地规模约143万平方米。

泉州轻轨2号线(规划中):

漳泉肖铁路南安站—漳泉肖铁路洛阳站,总长50.7公里,由漳泉肖铁路南安站,经南安市中心区、霞美、浮桥、江南沿笋江大桥跨晋江,沿新门街—涂门街—津淮街—泉秀东街—东滨大道至东海新行政中心,跨洛阳江,沿洛沙大道至漳泉肖铁路洛阳站。

泉州有轨电车经温陵路效果图

泉州轻轨4号线(规划中):

城铁洛秀站—石井,支线:城东—河市。主线由城铁洛秀站,经规划白沙产业服务中心,跨洛阳江至城东组团的华侨大学,利用漳泉肖铁路部分路段后,沿万安西路—东湖路—温陵路,跨晋江后至展览城,之后经清濛开发区,向南接世纪大道,经晋江市中心区、五里安海、水头镇,终于石井,长66.2公里。支线主线安吉路站起,沿万虹公路经双阳,终于河市,长为14.8公里,4号线总长为81公里,其中利用漳泉肖铁路既有线为5公里。

文化发展

综述

泉州是多元宗教文化宝库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省级96处。

西晋年间,安史之乱(280年左右)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晋江、洛阳江两岸,泉州自此兴起。迄今泉州部分家族的姓氏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

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

民俗

泉州戏曲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周为七闽地,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乐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闽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风貌。唐朝中期以来,中原人南迁入泉;唐、五代时,不但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

宋、元时代,泉州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乐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贪浪游,莫看百戏”。

泉州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园戏和“提线木偶”。

语言

通用语言为普通话,闽南话为主要地方方言,并存莆仙话、客家话等多种地方方言。泉州方言是泉州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泉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泉州方言曾是闽南方言代表。泉州当地的语言是闽南语。

宗教

空中看泉州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

唐代初期伊斯兰教传入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尚存有一座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泉州清净寺;又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伊斯兰教圣迹-灵山圣墓;还有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伊斯兰石刻近300方。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继云集泉州。19世纪末叶,基督教、天主教再度传入。

建筑

古民居

中国闽台博物馆

泉州古建筑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筑,尤其是贵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阶层中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宅第规模可观,形式讲究,其造型、格局、技艺、用材等都蕴含着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质。

千百年来,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筑自成一派天然风韵。有三开间或五开间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的汉式古大厝,有“手巾寮”的纵向住宅,有骑楼式的商住合一的建筑,还有与山村环境十分协调的“吊脚楼”(木楼),他们就地取材,十分简朴,却独具风格。还有一种是外围护有高大坚固防御墙体,适应大家族集居特殊形式的土楼建筑中西合璧的住宅称“洋楼、番仔楼”。

代表地:蔡氏古民居、杨阿苗故居、黄宗汉故居、李光地故居、林路大厝等。

古寺庙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

还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宗教人士和专家学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荣誉封号,许多著作成为珍贵的宗教典籍。同时,又留有大量胜迹、文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其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

代表地:开元寺、承天寺、清净寺、天后宫、草庵等。

古街巷

代表地:中山路、南俊巷、状元街、西街等。

文物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考察团抵达泉州港

泉州境内有包括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伊斯兰教博物馆、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在内的多家博物馆。

此外,泉州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31处,分别是安平桥(五里桥)、清净寺、开元寺、郑成功墓、崇武城墙、洛阳桥、泉州天后宫、清源山石造像、九日山摩崖石刻、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伊斯兰教圣墓、草庵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德济门遗址、泉州港古建筑、陈埭丁氏宗祠、安溪文庙、施琅宅、祠和墓、庵山沙丘遗址、五塔岩石塔、惠安青山宫、安海龙山寺、清水岩寺、亭店杨氏民居、南安林氏民居、南安中宪第、李光地宅和祠、西资寺石佛造像、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

城市名片

泉州市市徽

三朵扬起的浪花,则取形于泉州刺桐花瓣,意指泉州市花刺桐花,暗喻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刺桐港,象征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历史。浪花也可视为祥云,通过它表达东亚文化之都的彼此欣赏和祝福。标志上半部分的“船头”图形结合闽南泉州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构件“燕尾脊”元素,体现着一种鲜明的地域性文化。标志的配色也有着浓郁的闽南风情,配色上采用惠安女传统特色服饰的配色方式。整个色彩体系可分别对应着红砖文化、海洋文化,体现着一种活力和热情。

市歌

谷建芬谱曲,陈日升作词的《蓝蓝泉州湾》。

刺桐花

五代时,节度使留从效为了扩建泉州城廓,曾环城遍植刺桐。后来,刺桐高大、繁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因此,刺桐花被定为泉州市花。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富贵。

市树

刺桐树,五代时,节度使留从效为了扩建泉州城廓,曾环城遍植刺桐。后来,刺桐成为泉州一大特征。因此,刺桐花被定为泉州市花。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富贵。

城雕

“飞天迎宾”,高25.8米,底部直径30米,绿地环绕着圆形水池,在市中心温陵南路与泉秀街交叉口。

主要特产

特色主食

泉州烧肉粽

萝卜饭,芥菜饭,花菜饭,卤肉饭,芋仔饭,壶仔饭,泉州炒饭鱼仔粥,鸭仔粥,卤面,面线糊,湖头米粉,豆签,浮果,粉团,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条,澳茄粿,酸菜鸡丝面,浮粿。

特色汤类

贡丸,鱼丸(深沪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鸭汤,黑豆龙骨汤,苦菜大肠汤,马鲛羹,墨鱼梗,香菇豆猪舌汤,灌肠仔汤,石狮牛肉羹,藕段排骨汤,萝卜排骨汤,玉米排骨汤,水豆腐汤,七彩干贝汤,肉燕汤,猪血汤

特色包子

水晶包,肉夹包,东方包,菜包,水煎包。

特色素菜

安溪水瓮菜,嫩饼菜,窖菜,德化淮山,凉拌苦瓜,辣油笋菜,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带。

特色荤菜

洪濑鸡爪,崇武鱼卷,西街田螺,姜母鸭,鳗鱼干炖猪脚,焖猪肘,烘猪脚,牛排(有别于西餐牛排),水门巷炖羊肉,猪血小肠,蚝(东石蚝)(浔埔蚝),清蒸金枪鱼,文蛤蒸蛋,酱香花蛤,蒸油蛤,炒泥蚶,蒸苦螺,炒竹蛏,炒大头螺,沙鱼冻,芥菜炒虾皮,十香全鸭,香芋焖鸭。

特色甜品

石花膏,茜草粿(仙草密),桔红糕,绿豆饼,粕丸,麻糍(麻吉),榜舍龟,碗糕,花生汤,豆沙饼,石狮塘头甜粿,石狮芋圆,芋饼,芋蓉(芋泥),土笋冻,柿饼,菜头酸,糖醋莲藕片,贡糖,椰子饼,雪拉膏,四果汤等。

旅游资源

概况

700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的泉州,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名。[33]

景点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

泉州东湖公园

泉州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城区东北隅,北望清源山,东眺灵山圣墓,南邻城郊村舍,西联商业大街,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又是原泉州十大胜景之“星湖荷香”的遗址。

安平桥

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南安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文庙

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末,北宋太平兴国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壮丽,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为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

泉州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该寺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初名莲花道场,武周天授三年(692年)为兴教寺,唐神龙元年(705年)改额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为大开元万寿禅寺。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始建于1387年,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也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在洛阳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被称为:“北有赵州桥,南有洛阳桥。”

永春牛姆林

永春牛姆林,被誉为闽南西双版纳的生态旅游区,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县下洋镇境内,距县城70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

安溪清水岩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

清源山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北郊,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是天然胜景。清源山海拔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姿百态,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该宫是我国东南沿海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分灵庙宇中现存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

黄金海岸

黄金海岸度假村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石狮市永宁镇海滨,占地6000亩,海岸线12公里,与台湾隔海相望。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北部,紧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总占地面积100公顷,水域面积82.28公顷,陆地面积17.72公顷。1999年以来,市政府先后投资2.3亿元人民币,建成市区西北片区滞洪排涝工程,

深沪湾

深沪湾,一座风光旖旎的晋江小镇,泉州十八景之一。深沪湾全长6公里,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

仙公山

仙公山,又名“双髻山”、“丰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距泉州中心市区约25公里。南北朝时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其主峰海拔758.5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是集宗教朝圣、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修学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泉州十八景,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榜上村水尾的赤石口。溪水从山峰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飞流直下,水雾形成的虹霓霞雾,使你感到山岚袭人。岱仙瀑布号称“华东第一瀑”,它发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经过山势雄伟的飞仙山峰,落差139米,分两股飞泻而下,东为岱仙瀑布,西为油漏瀑布。两处交相辉映,格外壮观。岱仙瀑布为我省最大的瀑布之一,名列“泉州十八景”。

雪山岩

永春雪山岩始建于唐代启光年间(公元885年~888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雪山岩坐落于永春群山之宗——雪山上,因山顶凹一湖宽舒平坦,古火山口凹地四周有五个由火山集块堆积而凸起的山包,外形似五瓣莲花座而得名,为闽南地区最高、建筑最具特色的佛教寺庙。

戴云山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二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相关视频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城市形象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