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沙鹿

Bordeaux讨论 | 贡献2020年6月24日 (三) 14:38的版本

沙鹿 本地以前是的居住地,故有此称。“沙辘”系本镇旧称,原为平埔族一支之拍瀑拉(Papora)沙辘社(Salach)活动范围,清代称回马社或迁善社。民国九年改称沙鹿,沿用至今。(沙鹿镇志,民83,沙鹿镇公所 编印)

本区原是平埔族一支之拍瀑拉族‘沙鹿’社Papora(巴布拉族) 居住的地方。他们的生活以狩猎捕鹿为主,并从事简单的农事耕作。当时沙鹿称为“沙辘社”,共有三十馀户,是平埔族中的大村落,清代称回马社或迁善社。明郑以后,汉人陆续来台开垦大肚山鹿寮山麓,早期山鹿多,汉人来到此地捕捉山鹿,搭建简单的寮舍,以供休息暂歇或存放猎物。后来渐渐形成村落,此地就叫做鹿寮。鹿寮渐渐繁荣后,有“九万十八千”的美誉,当时鹿寮地区居民生活富裕,家财上万元的有九户,千元以上的有十八户。清雍正年间清总兵蓝延珍到中部屯兵开垦,屯兵与平埔族常常发生土地纠纷,在雍正十年(西元1732年)发生严重争执,此时“大甲西社”作乱,沙辘社也参与围攻彰化县城,历经四个多月的战乱,为清总兵王郡平定,沙辘社被清政府改称“迁善社”。当时沙辘有南北迁善社,约有百户人口,其出入口地方称“社口”。[1]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