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汲滩镇位于邓州市的最东端,因(湍河、赵河、严陵河)三河交汇,水流湍急,冲刷东岸成百亩大滩而取名急滩,又因商人忌急,加三点水改为汲滩。 东、南分别与新野县上庄乡、王集镇毗邻,西南与腰店乡隔河相望,西与白牛乡交界,北与元庄乡接壤。全镇面积22.8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335个村民小组,1.8万户,7万人,10万亩耕地。有一镇连两县,一镇活六乡之称。2006年,原元庄乡并入汲滩镇。[1]

目录

简介

汲滩镇位于邓州市东部,东、南分别与新野县上庄乡、王集镇毗邻,西南与腰店乡隔河相望,西与白牛乡交界,北与元庄乡接壤。全镇面积22、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4900户,22000人,全镇耕地总面积27500亩。

全镇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经济作物有烟叶、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199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8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100元。

蔬菜产业。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1998年实现产值1400万元。1999年,全镇又重新确定了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即生产效益蔬菜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为主的反季节蔬菜,使蔬菜尽快成为全镇多数村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畜牧业。该镇依托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出台优惠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在发展品种上,从市场行情出发,重点发展养鸡。目前,全镇有万只以上养鸡(蛋鸡)场3个,千只以上养鸡场5个,百只以上养鸡大户58户,1998年全镇畜牧业实现产值2855万元,被南阳市命名为养禽基地。

2006年,乡镇机构改革中,原元庄乡并入汲滩镇.

2006年,辖1个社区、30个村委会:汲滩社区、孙庄村刁堤村廖寨村孙寨村、东李洼村、刘岗村、南王村、张桥村、胜利村、元庄村、柿庄村、糜渠村、油李村、曾庄村、赵庄村、河口村、后寨村、王营村、罗营村、张井村、前渠村、莲花村、杨庄村、大王营村、东李岗村、王寨村、魏庄村、黄庄村、梁寨村、庞庄村。[2]

汲滩的来历

邓州城正东二十公里的汲滩镇,位列邓州境内汲、林、构、张四大名镇之首。它座落于湍河、赵河、严陵河三河交汇口的东岸。很早以前,人们不叫它汲滩,而称它三河口。三河口怎么变为汲滩呢?这里有段神奇的传说。

三河口水量很大、很深,常年船只不断,白天往来如梭,夜晚靠岸停泊。船户与三河口的农户,经常在此交换或买卖东西,逐渐形成为一个远近有名的集市,人们称为三河镇,镇上和周围的百姓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有一年,三河口的水面来了条黄龙,脾气坏的厉害,动不动就发大水,使过往船只受阻,房屋庄稼遭淹,繁华的市场也受到冲击,真是无恶不作。它还逼迫人们敬奉它为河神,要用三谷、猪、牛、羊等贡品献祭,人们恨透了它。这年八月,它嫌人们送来的祭品少,怪脾气发作起来,使三条河水同时暴涨,呼呼响的河水横冲直撞,眼看就要将船只弄翻、河水决提成灾。在这十分危险时刻,只见从三河口西岸,顺湍河而下来一条白蛇,一到三河口交汇处,顷刻变成了一条在白龙,英勇地扑上前去,与那条正在闸河拦水的黄龙展开了殊死搏斗,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经过三天三夜的恶战之后,大白龙终于杀死了黄龙,河水也很快消退下去,人们的生命财产保住了,但是白龙也因劳累过度当场战死了。不久,三河交汇处出现了一座沙丘,人们称它为“白龙坟”。

“白龙坟”的出现,使三河口上游的水越聚越多,越来越深,形成了一个大水库。原来三河镇的地方,由于翻坟而过的水量少而且很急,形成了广阔的沙滩,不能再停泊船只,来来往往的船只只有停泊在白龙坟上游库区,船上的人们把这个库区称为“安众港。”而把下游水急有滩的地方叫急滩,久而久之,三河镇的名字便被“急滩”二字所代替。

“安众港”形成以后,商品的交换地也自然而然的从三河口东岸的急滩挪到了“安众港”南岸,原先三河镇的商户也纷纷迁居到此。在“安众港”南岸形成了一条长十里的太平村,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但他们没有忘记白龙的大恩大德,就在太平村北小白蛇出现的地方建起一座二十余间房屋的白龙庙。

白龙庙建成后,整日香火不断,人流如潮,焚香叩头的人们络驿不绝。以后又过了多少年,白龙坟逐渐消失,人们传说,是白龙庙的香火将白龙的魂唤回庙内了。河水又畅通了,安众港逐渐缩小,急滩岸边的船只日益增多,货物充足,商贾云集,商品交换越发频繁。白天船只川流不息,夜晚靠岸停泊,灯火万盏,船桅如林。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重新出现,吸引着大批外地商人来此经商。

其中,最重要的是现存的陕山会馆,中线上有卷棚三间,大殿三间。大殿两侧各有陪房两间,构成一个整体,全系砖瓦结构。主房全出前、后檐,歇山式。卷棚进深8.7米,长11.6米,高7米;前有月台,月台高0.5米,宽4米,长9.5米;大殿进深11.6米,高8米,陪房进深6.5米,长7.2米,高5米。卷棚与大殿间有近2米的间隔,房檐相接,显得紧凑,建筑高大雄伟,结构严整,保护较好。[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