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永年镇地处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城以西,距县城12公里。幅员面积64.4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4.84万人,耕地面积2.78万亩。水路陆路交通便利,有川云公路邓孔公路穿过境内,沱江及其支流釜溪河、镇溪河流经镇内。公路、闭路电视、电话村村通。是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

2019年8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自贡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彭庙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年镇管辖,永年镇人民政府驻和谐街69号。[1]

目录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此地因有泉水长流,得名“流水沟”。清同治十年(1871年),富顺知县吴鼎立取“永安厥业、长乐有年”之意,命名“永年”,并设永年场。“永年”一名即缘于此。

建制沿革

清同治10年为永年场,后置玉正乡永年保;

民国元年,为永年团;

民国24年,名永年镇;

民国36年,改镇为乡;

1951年,名永丰乡;

1955年,永丰乡、龙滩乡、永年镇并称永年乡;

1958年,改乡为人民公社;

1984年,改社为乡;

1988年,撤销永年乡建立永年镇;

1995年,沙椤乡整体并入永年镇;

2001年4月,区乡行政规划调整,新兴乡整体并入永年镇。

2019年9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彭庙镇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年镇管辖,永年镇人民政府驻和谐街69号。

资源

境内有天然气、卤水、页岩、石灰石矿、硅化木等自然资源;镇溪河高硐至猫桥段,长17公里,属富顺县境内唯一饮用水天然河流;笋竹林7613.12亩;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和寨;全镇个体私营企业以竹胶板、机制砖、白酒、颗粒塑料生产和大米加工等为主。[2]

经济发展

邓孔公路、川云公路中段横穿境内,沱江及其支流釜溪河、镇溪河纵横流经境内,有客运码头4处;村级公路通车里程162.5公里,永年场镇属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之一,幅员面积120公顷,居民人口约4700人。有高完中学1所,完全小学10所,幼儿园3所。公安、法院、工商、金融、邮政、电信等的单位均有分支机构派驻永年。

2003年国民经济总产值3.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2元,招商引资19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2.12亿元,劳务输出1.04万人。驻地永年场,设有粮食、供销、金融、电力、电信、邮政等分支机构和公安、法庭、工商、税务等派出机构以及永年中学、永年中心小学。场镇供电、供水、供气及商贸、通讯、医疗、就学等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永年镇党委和政府力抓通村公路建设,在国家补助和村民集资、社会捐资热潮中,再修筑总长42.8公里的26条通村、通组公路,进一步改善全镇交通环境。境内天然气、卤水、页岩、石灰矿石等资源丰富。乡镇企业以生产竹胶合板、机制砖、白酒为主。农村经济以种养殖业为主,是自贡市黑山羊繁育基地镇之一,也是自贡市黑山羊能繁母羊核心区之一。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5133”工程全面完成(即新发展笋用竹5000亩,桑园1000亩,肉羊出栏3.3万头,发展养殖大户300户),农业“415”工程全面启动,以自贡市六顺养殖开发有限公司和富顺县三羊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实施“肉羊工程”及“黑山羊寄养工程”,着力打造“福顺”牌黑山羊品牌,自贡市六顺养殖开发有限公司和富顺县三羊牧业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黑山羊产业已成为永年镇经济发展的一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笋材两用竹,蚕桑生产已形成规模。[3]

交通

该镇虽有30多公里各级公路连通大部分村组,但一些边远交通死角的群众出行仍然不便,制约着经济发展。镇党委和政府把通村公路建设列入惠民行动之首,报请县政府批建总长36.8公里的22条公路,同时自筹修建总长6公里的4条公路。在建公路除国家补助外,已有村民集资120余万元。经镇领导多方奔走动员,激发了镇域内企业和本镇在外人士的捐资热情。富江水泥有限公司即拿出25万元,富洲水务公司拿出23万元,本镇在深圳的老板吕太存拿出15万元,在广东的老板吕全余拿出30万元,另有20多名老板也纷纷捐资,投入本镇公路建设。全镇已修通总长18.7公里的7条公路。其中13.7公里已铺筑水泥路面;被列为全市不通公路的四个村之一的菜田村,已有一条3公里长的公路连通。还有总长10.8公里的6条公路正抓紧修筑,其余公路也将在年内全面建成。

场镇建设

境内有中心集镇1个,小集镇4个,场镇面积55公顷,均建有农贸市场,有经营日用百货、服装、家电、副食品等商户360余家,场镇居民5000余人。永年中心集镇占地面积约30公顷,有民主街、建设街、自由街、和谐街等主要街道4条,驻有公安、法院、工商、金融、邮政、电信等县级企事业单位分支机构16家,逢农历一、四、七赶集。三河场、沙罗集镇逢农历二、五、八,皂桷树集镇逢农历三、六、九,石夹口集镇属百日场,无固定场期。镇境交通便利,邓泥公路、川云中路(省道S206)穿境而过。有高硐客运码头、石夹口南客运码头、石夹口北客运码头、糖厂客运码头、高硐枯水码头等客运码头5座,巨子桥、马朝湾渡运码头2座。

社会事业

村镇建设

2015年,新建村级公路17.2千米,中型垃圾库1座、垃圾收集池152口。聘请村、社区卫生保洁人员100余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通过国家级检查验收。主要场镇永年场占地面积约30公顷,有街道4条,居民4000余人;石夹口集市占地面积约30公顷,有居民600余人。2011—2015年,修建农民集中居住点21个,占地面积15.22公顷,建筑面积12.24万平方米,有住房736套。

文化体育

2015年,建成15个村广播室、75个广播点,新建菜田小学、沙罗小学留守儿童文化之家。建有连萧队、腰鼓队、龙灯队、舞蹈队等群众文体队伍11支,参加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全县首届农产品展销会表演等活动5次,举办篮球赛、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10场(次),电影下乡放映180场。春节,群众自发组织舞龙、狮灯、牛儿灯等传统活动。农时应节、婚丧嫁娶等传统生活、生产习俗得以较好的保留与传承。

教育

2015年,辖区有高中1所、九年制学校2所、完全小学1所、村级小学9所、幼儿园(班)17所,在校高中生1772人、初中生1113人、小学生255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及小学、初中学生合格率、升学率均为100%。

医疗卫生

镇境有中心卫生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70人,开放病床60张、有万元以上设备5台。2015年,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4.76万份,健康体检年满65岁及以上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3785人(次),儿童免疫接种疫苗5950余人(次),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09万人。

社会保障

2015年,纳入城镇低保504人、农村低保1814人,供养“五保”人员314人,医疗救助227人(次),发放救灾救济资金38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85万人,发放6615人基本养老金595万元。

资源与人口

境内有天然气、卤水、页岩、石灰石、石料等矿产资源。水资源丰富,沱江及其支流釜溪河、镇溪河、铁钱溪纵横流经境内,有小型水库6座、山坪塘694口,有效灌溉面积500公顷。耕地面积2465公顷。其中,田1756公顷。出产稻谷、高粱、田藕、丰水梨、花椒、甜橙等优质农产品。交通便利,县道邓泥公路、省道206穿境而过,通车公路里程207千米,另有通航客运码头4座。2015年末,居民户数1.45万户,人口5.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6万人。[4]

经济状况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7.3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3万元。

第一产业2015年,示范种植中稻—再生稻233.33公顷、优质高粱433.33公顷,播种粮食总面积3345公顷,产量2.45万吨;种植蔬菜80公顷,栽植水果66公顷。畜禽养殖发展规模生猪养殖户9户、蛋鸡养殖户1户、黑山羊养殖户305户,全镇出栏生猪4.96万头、羊2.95万只、兔83.13万只、家禽30.69万只,禽蛋产量528吨。有水产养殖面积850.6公顷,水产品产量1160吨。植树造林53.3公顷,抚育森林81.3公顷,有林地面积2260公顷,森林覆盖率33.3%。

第二产业2015年,镇境有生产瓦楞纸、硅酸钠、硫酸钡、竹胶板等产品的规模工业企业7家,产值8.07亿元、利润3846.9万元。年末,全境有工业企业24家。

第三产业为县境中心场镇,商贸兴旺。2015年,境内有中心集镇1个、小集镇4个,场镇面积100余公顷,均建有农贸市场,有经营日用百货、服装、家电、副食品及餐饮等商户1720余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5]

名胜古迹

境内明、清时曾因佛教、道教兴盛,建造有沙罗寺、回龙寺、白节寺、川主庙、火龙庙等众多庙宇。新中国成立后,多在破”四旧“运动中拆毁,现今境内保留有保和寨、万寿宫等古迹,无政府批准的宗教场所。

保和寨位于蔡湾村,又名安和寨,清咸丰九年(1859年),由乡人周五福、雷开衢集众资修建,为乡众防范兵燹匪患之所。山寨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沿山修筑石砌寨墙,周长880余米,高3米~5米、厚2米,墙外四周陡坡峭壁,唯南面经石梯通南寨门。现今寨内设施已毁,唯石砌寨门、城墙保存基本完整,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宫位于永年社区民主街,建于清代。原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1760余平方米,具有典型清代大型建筑特色,现仅存外墙与后殿。外墙为砖石结构,部分墙砖刻有“江西馆”字样。后殿为抬梁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面阔7米、进深12米,大门及石柱均刻有对联,字迹已风化难以辨别。[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