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单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水单竹 |
中文名:水单竹 学 名:Bambusa papillata (Q. H. Dai) Q. H. Dai 界:植物界 门:木兰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百合纲 Liliopsida 亚 纲:鸭跖草亚纲 Commelinidae 目:莎草目 Cyperales 科:禾本科 Poaceae 属:簕竹属 Bambusa 种:水单竹 Bambusa papillata 分布区域:中国广西 |
水单竹(学名:Bambusa papillata),为禾本目簕竹属下的乔木状竹类植物。高达3-6米;节间圆柱形,长30-60厘米,直径2-4厘米。箨片直立;箨鞘先端深凹陷,其一肩高耸,两侧很不对称。末级小枝具6-10叶;叶片长8-19厘米,宽1-1.5厘米,披针形,两面无毛。产于 广西海拔540米的沟边等地。有人工引种栽培。 主要用途为编织、捆扎和造纸。 [1]
水单竹形态特征
水单竹竿近直立,顶端俯垂,通常高达3-6米;节间圆柱形,长30-60厘米,直径2-4厘米,被稍密集的疣基针状刺毛,此毛脱落后在节间 表面还留有乳突状小疣点,节下方有白粉环、竿壁厚2-3毫米;箨环初时密被下向的糙毛;竿环平滑;分枝多数簇生于各节,各枝近相等 。箨鞘长圆形,顶端宽,极凹陷,一肩高耸,致两边很不对称,背面贴生疣基小刺毛,并被有白粉;箨耳窄,不延伸,鞘口䍁毛稀少,纤弱;箨舌高仅1毫米,边缘齿裂;箨片直立,披针形,基部向内收窄,呈倒心形或圆形,背面无毛,腹面粗糙。末级小枝通常具6-10叶; 叶鞘背面被有稀疏易落的小刺毛;叶耳存在或甚微小,鞘口䍁毛细弱,密集,长8-12毫米;叶舌极短,边缘齿裂,具纤毛;叶片长8-19厘米,宽1-1.5厘米,披针形,两面无毛。花枝未见。
水单竹分布范围
广西南宁 广西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南宁市郊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竹园。
水单竹主要价值
本竹主要用途为劈篾编织竹器或捆扎柴草等,亦可作造纸原料。
水单竹参考文献
1、《广西竹种及其栽培》57页,图32,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