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民間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民間傳說

來自  特匯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民間傳說

簡介: 中國民間口頭敘事文學

特徵: 而是人民群眾的藝術創作

神話傳說: ①大禹傳說 ②愚公移山傳說

民間傳說指的是中國民間口頭敘事文學。也指未經過官方發布或科學驗證的特別事件。[1]

簡介 

中國民間口頭敘事文學。由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地方風物有關的故事組成,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和本土民間文化的精華。

學界對於傳說的界定包括廣義和狹義的兩種看法。

廣義的民間傳說又俗稱"口碑",是一切以口頭方式講述生活中各種各樣事件的散文敘事作品的統稱。

狹義的民間傳說是指民眾口頭創作和傳播的描述特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解釋某種地方風物或習俗的傳奇性散文體敘事。

根據目前我國傳說學理論研究進展,我們可以將這一界定充實表述為:民間傳說是圍繞客觀實在物,運用文學表現手法和歷史表達方式構建出來的,具有審美意味的散文體口頭敘事文學。在民間傳說種的創作中,客觀實在物始終處於核心地位,因此人們又將它稱為"傳說核","傳說核"可以是一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也可以是一個地方古蹟或風俗習慣等。

特徵

傳說既不是真實人物的傳記,也不是歷史事件的記錄(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實歷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眾的藝術創作。許多傳說把比較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通過藝術概括而依託在某一歷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達到歷史的因素和歷史的方式與文學創作的有機融合,使它成為藝術化的歷史,或者是歷史化的藝術。

傳說與神話的區別

傳說與神話的聯繫

第一,民間傳說與神話產生的歷史時期比較接近,它們的歷史關係十分密切。一部分上古時期的傳說與神話是交融在一起的,可以說,在這一時期,傳說與神話的界限十分模糊。

第二,就體裁特徵和傳播方式而言,傳說與神話都是散文體的口述故事。

第三,傳說和神話都具有超現實性的幻想。傳說的人物和情節有一定程度的超現實因素。傳說的故事追求傳奇性,而許多傳說效果是靠超現實性的魔幻情節來製造的,

傳說與神話的區別

第一,傳說與神話的主人公身份和屬性不同。傳說中的主人公,很多是基於歷史上存在過的真人,其故事比神話更接近現實生活,故事中存在的超現實因素的內容是有限度的,不會占據主導地位。而神話的主人公是超人和超自然力量的神,其故事是以神格為中心的,即是各種動植物人格化和各種社會生活力量神格化的結果。

第二,傳說和神話所反映的社會想象和創作的思維機制不同。傳說是以自覺或比較自覺的思維方式,講述某一歷史時代的具體人物或事件,有時代和地點的約束性。而神話則以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思維方式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人格化、神靈化,從而曲折地反映人類史前時代的人與自然界的種種關係,具有全人類、全部族性。

第三,傳說和神話的功能不同。傳說所描述的是特殊歷史時期的人物、事件及各種風物,具有鮮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其內容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娛樂功能。而神話的產生於原始信仰有密切的關係,它是祭祀人員在特定場合和時間裡宣講的,在遠古時代的現實生活中能夠發揮類似於法律那樣切實有效的作用,具有神聖性和權威性。

題材

民間傳說涉及國家民族的大事、階級鬥爭、生產鬥爭、文化創造、傑出人物的貢獻,以及家庭、婚姻、民間的風俗習慣等方面。其內容大致可以分3類:①人物傳說。這類傳說以人物為中心,敘述他們的事跡和遭遇,也表達了人民的評價和願望。例如敘述屈原作《離騷》,大聲吟哦,感動眾山鬼嗚咽痛哭。傳說人物還包括有帝王將相、農民的領袖、文化創造中的名人、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此外還有姓名不見於史籍的人物傳說,如梁祝傳說孟姜女傳說、董永賣身葬父的傳說、歌仙劉三姐的傳說等。②史事傳說。這類傳說以敘述歷史事件為主。如梁山泊傳說、楊家將傳說、義和團傳說、貴州苗族張秀眉起義傳說、紅軍長征傳說、八路軍抗日傳說等。藏族傳說《藏王的求婚使者》敘述唐代漢藏通婚,文成公主出嫁藏王松贊干布的經過。③地方風物傳說。這類傳說敘述地方的山川古蹟、花鳥蟲魚、風俗習慣和鄉土特產的由來和命名。往往賦予敘述的對象以富有意義的或富有情趣的說明,表現了人們熱愛鄉土的感情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理想和信念。有關西湖保俶塔、初陽台、來鳳亭的傳說,台灣高山族日月潭的傳說,蒙古族馬頭琴的傳說,傣族潑水節的傳說,都是在傳說中說明其來歷。一些神怪靈異的傳說,如關於八仙的傳說、灶王爺的傳說等,則更是人民信仰的產物。

意義

民間傳說在現代社會不僅有值得重視的社會功能與文化意義,而且也有令人傾倒的藝術魅力。但傳說不是歷史,不能與歷史等同,其歷史價值無法與史書相提並論。

神話傳說故事

大禹傳說

古代民間傳說。禹是傳說中夏代的始祖。他的主要業績是治水。古籍記載,相傳帝堯之時,發生洪水,帝命鯀去治理。鯀治水失敗,被殺於羽郊,其子禹繼承父業,經13年終於平復水患。後舜禪位於禹,夏王朝由此建立。此外,傳說中還有他逐共工,殺相繇,

以及應龍助其治水等情節。禹的傳說,原含有較多的神話因素,在長期流傳中,有關他的神話傳說被"歷史化",出現了更多政治性活動的情節,如他派人度量大地、召集臣民開會議事、賞功罰罪、求賢任能等,並為他製造了顯赫的家譜世系。這就使禹這個傳說人物逐漸脫離了本來面目,成為符合儒家觀念的帝王典範。然而,在人民中間,大禹仍然主要是一位具有神異色彩的治水英雄。

有關禹治水的傳說,常與地方景物相附合。如傳說他從泰山擔了99擔石頭築堰擋水,這些石頭後來變成山東的九節長白山。山西也有大禹治理晉陽湖的傳說。這類傳說着重表現他不畏艱險、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以此教育後世。

愚公移山傳說

古代民間傳說。據稱:古時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於門前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阻礙出入,就立志剷平這兩座山。家人、鄰里都來相助。他們終日劈山運土,往返於渤海和太行之間,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譏笑愚公"愚蠢"。愚公對智叟說:"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們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天帝就派夸、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了。這個傳說包含着"有志者事竟成"、人定勝天的思想。古今文學家、藝術家、政治家都曾經運用這個傳說。毛澤東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