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武进区杨桥古镇

武进区杨桥古镇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以杨桥街南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南杨桥”得名,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是江南一带唯一未被完全商业化开发的千年古镇,因此古镇的原生态保存十分完好。百年前的杨桥古镇商贾云集、贸易发达,集聚着多家戏院、茶馆、酒店、当铺、寺庙和富商宅院,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

中文名称: 杨桥镇

外文名称: Yangqiao Town

别 名: 杨桥

行政区类别: 乡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电话区号: 0519

地理位置:苏南

方 言:吴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苏D

目录

概况

三面环水的古街老房子面积约有近3万平方米,占地360余亩。现存杨桥北街、南街、东街、桥南西街、桥北西街等五条长约730米、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老街。南杨桥、庄基桥、谢桥、五洞桥、东西虹桥等6座历史悠久的古桥坐落其中。其内另有六座保存完好的寺庙古建筑,更有六百多亩渔区水产基地。幽长的青砖路、深不见底的小巷、傍水而建的古屋、形式各异的古桥,处处都透着水光韵浓的江南特色。据有关专家考证,明末清初的红莲教根据地红莲寺即坐落于此。由于历史上受战乱影响比较小,太平庵、保丁寺、白虎堂、关房阁等大部分古迹以及唐代古刹“万福禅寺”都保存完好,历经沧桑的整个南杨桥古街基本保持古色古香的原貌。每到过年过节,“杨桥调三十六行”民俗表演总会适时上演,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此观看。杨桥古镇,好一个江南水乡。

地理位置

杨桥古镇地处西太湖(滆湖)、太湖之间,东西分别通达常州武进的太湖和滆湖,以及常州金坛,是北上常州城,南下宜兴及浙江湖州的必经之地。

历史文化街

杨桥老街街区又称杨桥历史文化街,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漕桥西北与运村的西南部锡溧河附近,保护范围:东至丁家塘以东18米、朱家浜东岸线,南至张宪浜以南至少18米,西至观音浜以西至少10米,北至牧斋院以北至少18米,保护区面积约4公顷。杨桥老街街区是以古南杨桥周围商业老街为核心,以杨桥浜(又名张宪浜)延伸展开的蕴藏丰富的明清建筑遗存和遗迹、人文景观、革命斗争史内涵的历史文化地区。该区域村落集中,人口稠密,有庄基村、前朱家塘、后朱家塘、堵家塘、丁家塘等10余座自然村落。境内有杨桥浜、朱家浜、堵家浜、观音浜、新街浜等诸条河溪环绕,碧水清溪上架设有南杨桥、庄基桥、虹桥、太平桥(又称谢桥)、东杨桥、新杨桥、新虹桥、新太平桥等形态各异,大小有别的古典和近现化桥梁。诸多屋宇临水而建,构成一派枕河人家、小桥流水,具有江南水乡兼具园林色彩、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

文化历史

杨桥镇历史,起始于南宋,元末明初已成为江南行省常州府的重镇,它东西分别通达常州府的太湖和滆湖,以及镇江府的金坛县,是北上常州府城,南下宜兴县城及浙江湖州府城的必经之地。清代中期,杨桥镇成为常州府阳湖县和宜兴县交界地区的集市贸易中心,大批商贾云集于此,筑园造第,楼宇毗邻,其繁华一度超过宜兴县城,被称为“太湖首镇”。清末民初,虽然周边逐渐兴起一些市镇,但以杨桥老街为中心的商贸盛况仍居湖塘镇等街镇以上。从以南杨桥为中心地段形成的东、西、南、北等老街上,遗存的古典建筑及构件上,仍能反映出当年繁盛的概况。据当地人回忆,此地曾集中有饭馆、绸布庄、南北杂货、国药、木行、竹器、银匠店、渔行、肉庄、染坊、槽坊、豆腐坊、木匠店、茶馆、小吃店,甚至还有烟馆(鸦片馆)等各行各业商号店肆百余家,其中当年的同仁堂药店、白虎堂茶馆、丁家堂粮行、陈万隆烟店、全盛嫁妆铺、荣光客栈等老字号商铺更是名噪一时。而镇上开张的戏院和创设的中学堂也早于周边街镇。当时水路交通极为便利,每天有常州、无锡往返于宜兴、溧阳的轮船及不定期的班船泊于杨桥码头。至今无数遗存于保存完好的千余米长的石驳岸壁间的牛鼻孔缆绳石,见证了当时船只挤泊之情景。为了防止盗贼作案,老街四面街口均设置有昼开夜闭的栅栏门,并雇佣专职更夫巡逻报点。杨桥还是一处抗日时期对敌斗争的重要地区。在1940年至1945年间,新四军、游击队多数以杨桥地区为通道,出入于宜兴、武进之间。该地区是武南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主要联络跳板,如今南杨桥南堍西街今桥南新村24号,即是当年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1945年5月,交通站负责人中共地下党员戴荣坤被日寇杀害于漕桥。随着时光的流转,公路交通的发展,杨桥周围市镇的兴起与繁荣,处于边远地区的杨桥逐渐衰落,老街的繁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的记忆。然而,老街曾经繁盛的痕迹仍在,占地360余亩范围的老街上还保留着二万七千余平方米面积的老房子,街上花岗岩条石和青砖砌筑的路面依然保持原样。更有保存完好的丁家塘丁宅、百岁庄、牧斋院、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南杨桥、太平桥等处属于常州市新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尚有清道光年间的《重建杨桥碑记》石刻遗存、关王文昌阁、白虎堂茶馆遗址,修建于清代的古典石梁式庄基桥和东虹桥,始建于明代重修建于现代的保丁寺和太平庵寺庙庵堂。据传,著名的“火烧红莲寺”中的寺庙就在南杨桥东侧,数年前曾出土雕刻有莲花图案石经幢部件即是其遗物。区内尚有堵家塘、前后朱家塘等处多座保存完好的500余间古典民居建筑。如此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如画迷人魅力之景观的优越环境,在常州地区是不多见的。武进区已决定投资数亿元资金进行全面规划,逐步修复开发,并邀请宜兴联手,重建一个常州“周庄”版古镇。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常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建置变革

建国初期(1949.10.l--2002.4.2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武进县设15个区,188个乡、镇:运村区(前黄区):漕桥镇、寨桥镇、运村乡、杨桥乡、大成乡、灵台乡、前黄乡、政北乡、政平乡、南宅乡、黄堰乡;1950年5月,运村区改称前黄区,马山区改称雪堰区,原运村区的南宅、杨桥、黄堰乡和漕桥镇划归雪堰区,鸣凰区的胜东、坊前乡划归前黄区。(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杨桥乡被并入漕桥镇)2002年4月23日,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撤销县级武进市,设立常州市武进区。武进区辖原县级武进市的湖塘、前黄、寨桥、漕桥、潘家、礼嘉、洛阳、遥观、横林、横山桥、焦溪、郑陆、牛塘、南夏墅、奔牛、邹区、卜弋、夏溪、嘉泽、湟里、雪堰、芙蓉、东安等23个镇。原武进市的薛家、安家、魏村、罗溪、西夏墅、小河、孟河等7个镇划归常州市新北区管辖。2007年3月24日,行政区划调整后,漕桥镇(原漕桥镇、运村乡、杨桥乡)被并入前黄镇。

视频

武进区旅游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