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榍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榍石


榍石其實就是島狀結構的一種硅酸鹽礦物質,裡面含有多種的化學成分,作為常見的都是單晶體,榍石在發育的時候,一般性都會呈現板狀,榍石裡面含有鈣以及鈦等礦物質,在很多的岩石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個成分,榍石看起來具有金剛一般的光澤,主要的顏色有黃色褐色紅色,還有綠色的,通過榍石我們就可以提煉出鈦作為寶石使用。[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榍石

外文名: titanite

硬 度: 5-6

比  :3.3-3.6

折射率:1.89-2.02

榍石稀有寶石
原圖鏈接

簡介

概述

榍石(Sphene)是屬單斜晶系的島狀結構硅酸鹽礦物。成分為CaTiSIO4O。常含釔和鈰。單斜晶系,晶形多以單晶體出現,呈扁平的楔形(信封狀),橫斷面為菱形,底面特別發育時,呈板狀。

鈦和鈣的硅酸鹽礦物,在很多岩石(火成岩)中都有它的成分。榍石往往以單個的晶體出現,晶體呈片狀。榍石具有金剛光澤,顏色有黃、褐、綠、黑、紅等色調。榍石可以提煉出鈦,也可以被當作寶石。

化學組成

成分為CaTiSiO4O,晶體屬單斜晶系的島狀結構硅酸鹽礦物。成分中經常有類質同象混入物而形成變種,如(Y,Ge)2O3含量達12%的稱釔榍石,MnO含量達3%的稱紅榍石。榍石多以單晶體出現,晶形呈扁平的楔形(信封狀)。化學成分鈣鈦硅酸鹽,CaTiSiO5。

榍石原石
原圖鏈接

物理性質

晶系單斜晶系

楔狀晶體,常有雙晶

解理兩組明顯,可有雙晶引起的裂理

斷口:貝殼狀

硬度 6

比重 3.53

折射率1.89-2.02

雙折射率0.130,10×放大鏡下可見到刻面棱雙影現象。

光性二軸晶正光性

光澤油脂光澤至亞金剛光澤

透明度透明到半透明

色散高,約0.051,切磨優良的寶石會有明顯的火彩。

顏色:黃色、綠色和褐色,深褐色寶石經熱處理可變成橙色或紅褐色。

多色性明顯,因體色而變化

吸收光譜可顯稀土元素線。[2]

榍石產地

雖然榍石廣泛分布於全球的各種岩漿岩、偉晶岩、矽卡岩、片岩和片麻岩中,但是晶體通常很小,較大的晶體多產自片岩、片麻岩或大理岩等變質岩內。品質較好的榍石主要產自奧地利與瑞士邊境的阿爾卑斯山脈一帶和俄羅斯的科拉半島。另外,馬達加斯加、意大利、美國、墨西哥、巴西、加拿大、斯里蘭卡等也有寶石級榍石產出。[3]

榍石價格

榍石在歐美以及亞洲的日本和印度都很受追捧,但是在國內還很冷門,因為榍石硬度很低。市場不是很普及,加上缺乏推廣;在國內的價格也就不是很透明。

榍石的堅硬度處於珠寶的臨界點,在差點就只能收藏了。

榍石價格中等,知名度不斷上升,國內市場已經慢慢打開了,現在榍石價格似乎與普通碧璽相當,優質者價格與坦桑藍相當。國外似乎價格遠比國內高。

總之不錯的石頭,但收一兩顆就夠了。畢竟硬度比較差。

合成方法

在榍石固化處理高放射性廢物的研究中, 對於固化基材榍石的製備, 主要是通過液相法進行製備。其中, 液相法製備榍石主要有共沉澱法、溶膠- 凝膠法和液相燃燒法3 種。通過這些方法製備榍石, 首先是通過一定的化學反應得到無定型的粉體, 再將粉體進行煅燒, 得到以榍石為主要礦相, 包括一些雜質礦相鈣鈦礦氧化鈦方英石的固化基材。

共沉澱

共沉澱法在共沉澱法製備榍石的過程中, 利用氨水滴加含有硝酸鈣、氧氯化鈦和六氟環氧丙烷硅酸的水溶液沉澱出氫氧化物。TiOCl2 通過冷凍條件下將TiCl4 稀釋到HCl 中製備得到。六氟環氧丙烷硅酸通過將無水硅酸溶於最低濃度為5%的水合HF中得到。Muthuraman M 等人通過向包含有等物質量的硝酸鈣、TiOCl2、六氟環氧丙烷硅酸( 其物質的量為0.2 mol) 的溶液中滴加氨水得到共沉澱物。共沉澱物用蒸餾水進行沖洗以除去其含有的過量的氨水, 然後空氣氣氛中在100 ℃乾燥12 h 得到。被乾燥的氫化物粉體(sphene- I)在700 ℃預煅燒2 h 以除去吸附水, 然後在更高的溫度下進行煅燒得到榍石。

溶膠- 凝膠合成

溶膠- 凝膠合成。溶膠- 凝膠法是以硝酸鈣、四乙基原硅酸(TEOS,Si(OC2H5)4) 和n- 丁基鈦酸鹽(Ti(OBun)4) 為原料製備榍石。Muthuraman M 等人將化學計量的TEOS 的乙醇溶液與Ti (OBun)4 的乙醇溶液的混合溶液攪拌30 min 得到透明溶液。為了避免不透明的富鈦酸鹽沉澱物的形成以保持Ti(OBun)4的乙醇溶液的透明, Ti (OBun)4 的乙醇溶液在與TEOS 混合之前加入HNO3( 每摩爾Ti(OBun)4 配0.2mol HNO3) 。醇鹽/ 乙醇的物質的量比維持在大約1:100。醇鹽混合物的水解通過加入生成榍石化學計量的硝酸鈣的水溶液得以進行, 醇鹽/ 水的比率保持在1:20。將得到透明的溶液攪拌1 h, 在水浴環境下形成凝膠。將形成的凝膠在100 ℃空氣氣氛下乾燥12 h得到sphene- II。乾燥後的凝膠(sphene- II)在700 ℃預煅燒2 h, 以除去有機物和硝酸鹽。

溶液燃燒法

溶液燃燒法。Muthuraman M 等人通過以一定化學計量的硝酸鈣、硝酸鈦氧、無水硅酸和碳酰肼(H3N2CON2H3) 組成的氧化還原水溶液體系混合物的燃燒製備出sphene- III。硝酸鈦氧利用四氯化鈦製備得到。濃硅酸( 比表面積為200 m2/g)作為Si 的來源,並且其被分散在氧化還原混合物體系中。燃燒反應在450 ℃預加熱的馬弗爐中進行。將該非均勻氧化還原混合物快速脫水得到類凝膠物質。類凝膠物質發泡、起泡, 燃燒生成一種白色的透明物質。用於燃燒合成榍石的原料比例的實例如下:6 g 硝酸鈣、4.77 g硝酸鈦氧、1.29 g 無水硅酸、5.72 gH3N2CON2H3。

鑑定要點

1.強光澤,因折射率高RI1.89-2.02,表面的反射能力強;折射儀上表現為負讀數;

2.高色散,色散值0.051,成品榍石中可見火彩;

3.強雙折射,DR 0.130,肉眼可見雙影象,刻面棱雙影線距離較寬;

4.特徵稀土光譜等為主要區分依據。

鋯石易與鑽石、榍石、人造金紅石相混。它們的區別是:鑽石是均質體,在偏光鏡中黑暗,硬度大;榍石、人造金紅石的雙折射率、色散度均比鋯石高,往往出現「火彩」。

榍石的名字起源希臘文的「楔」,這是根據她的水晶體的形狀命名的,因為含有礦物質鈦,所以人們有時候也根據其礦物質性質稱之為「鈦石」這也是世界最新也極稀少的寶石品種,此石有特殊的光處理能力,她能把所接受的光束吸收成碎片形成光怪陸離的顏色。典型的寶石「火」或「光偏差」。在這一點上榍石比鑽石更優異。這一特徵與她的多色形(不同角度觀看呈現不同色彩)結合,其顏色的變化流轉就異常豐富。通常的色彩為綠色、黃綠色,偶爾也有粉紅色、黑色和巧克力色,呈現明亮的彩虹效果。

榍石有華美的外表,光散射高過鑽石,火焰強烈、色影獨特、多色性強、雙折射且外表光滋細膩,由於有很好的光捕捉效果,製成耳環或掛墜會閃閃發光。雙折射是她的重要特點,這一特徵意味着她吸收光線後,能將其劈開並分成兩條射線,因此,其底面就呈現朦朧的雙像,美麗異常,如同鋯石的雙視效果。由於其硬度與鑽石相同,拋光加工的難度也幾乎使她「聲名狼藉」,實在難以加工,拋光一粒上等的榍石可以成就一名寶石工匠的巨大名聲。我們的切割師們總是小心翼翼地拋光榍石,以保證她們得以最大化地呈現自然效果所產生的美,大於一克拉的潔淨榍石極其稀有。[4]


相關視頻

Starfish-榍石

純天然翠綠色榍石2.83克拉寶石裸石戒指戒面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