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植物篇:(桂竹香(十字花科、桂竹香属植物))

开花的种类——桂竹香(十字花科、桂竹香属植物)

是十字花科桂竹香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茎直立,具棱角,下部木质化,具分枝,全体有贴生长柔毛。基生叶莲座状,倒披针形、披针形至线形,顶端急尖,基部渐狭;叶柄长7-10毫米;茎生叶较小,近无柄。总状花序果期伸长;花桔黄色或黄褐色,芳香;花梗长4-7毫米;萼片长圆形;花瓣倒卵形,有长爪。长角果线形,直立;果梗上升;种子卵形,浅棕色,顶端有翅。花期4-5月,果期5-6月。

桂竹香原分布于欧洲南部,中国各地栽培供观赏。

桂竹香花色有黄、橙、橙红等,是春季常见的草本盆花。适合摆放花坛、花境和庭园景点。高秆、大花品种也可用于切花观赏。花可入药,有泻下、通经之效。

桂竹香(学名:Cheiranthus cheiri L.)

香气怡人
 
图片来自 花仙网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桂竹香
  • 别 名:香紫罗兰、黄紫罗兰
  • 拉丁学名:Cheiranthus cheiri L.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罂粟目
  • 科:十字花科
  • 族:香花芥族
  • 属:桂竹香属
  • 种:桂竹香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茎直立或上升,具棱角,下部木质化,具分枝,全体有贴生长柔毛。基生叶莲座状,倒披针形、披针形至线形,长1.5-7厘米,宽5-15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渐狭,全缘或稍具小齿。

叶柄长7-10毫米;茎生叶较小,近无柄。总状花序果期伸长;花桔黄色或黄褐色,直径2-2.5厘米,芳香;花梗长4-7毫米;萼片长圆形,长6-11毫米;花瓣倒卵形,长约1.5厘米,有长爪;雄蕊6,近等长。长角果线形,长4-7.5厘米,宽3-5毫米,具扁4棱,直立,劲直。

果瓣有1显明中肋;花柱长1-1.5毫米,具稍开展2裂柱头;果梗长1-1.5厘米,上升;种子2行,卵形,长2-2.5毫米,浅棕色,顶端有翅。花期4-5月,果期5-6月。

繁殖方法

繁殖采用播种和扦插方法,通常以播种为主。

播种:以秋播为好,一般于9月份进行,大约经一周便可出苗,再经过冬季的低温,翌年春季会鲜花盛开。

扦插:扦插多用于重瓣品种的繁殖,可在夏初或秋季扦插。取生长健壮、当年生稍硬的嫩枝,插穗长度5-6厘米,插于沙床中,注意适当遮荫和保湿,插后10-15天生根,春秋均可扦插。生根容易,成活率高。

病虫防治

桂竹香在高湿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易发生病虫害,如黑斑病、蚜虫、红蜘蛛等,要对桂竹香的病虫害及时防治,参考药剂:40%氧化乐果、50%多菌灵等。

主要价值

观赏

桂竹香花色有黄、橙、橙红等,是春季常见的草本盆花。适合摆放花坛、花境和庭园景点。高秆、大花品种也可用于切花观赏。 [1]

药用价值

【性昧功效】味苦,性凉。清热解毒,消炎,干四肢黄水。

【主治】胃痛,扁桃腺炎,脾胃虚弱,肠绞痛,白喉,炭疽,四肢肿胀。

什么是桂竹香呢,桂竹香有什么作用呢?

桂竹香又名黄紫罗兰、香紫罗兰、华尔花,花大,它的花朵大,并且非常香,颜色为橙黄色和黄褐色,有重瓣品种,喜阳光,耐寒,但怕酷暑,是春季庭院中栽培较为普遍的一种草花,也可作切花用。 [2]

桂竹香有什么作用呢?

1.桂竹香的药物作用

桂竹香味甘、性平。花朵可以入药,具有活血通经泻下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闭经便秘等病症。桂竹香入大肠、肾、肝经,还能起到活血缓解筋骨疼痛的作用。

2.桂竹香的观赏作用

桂竹香的花色以黄色为主,是草本花卉中比较少见的,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桂竹香同属种约有10种,常见栽培的有七里黄,2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30—40厘米。叶互生,披针形。顶生总状花序,花鲜黄色。花期在5月。

3.桂竹香的食物作用

桂竹香还可以做菜使用,在菜中加入桂竹香,可以改善食物的味道,使食物更加鲜香可口。有一道名菜叫做鲜虾桂竹香,具体做法就是取适当的桂竹香和虾仁,以及姜丝、香油等作料

桂竹香(中药材)

拼音注音:Guì Zhú Xiānɡ

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Wallflower

出处:始载于《种子植物名称》。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桂竹香植物香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iranthus cheiri L.

采收和储藏:春季开花时采摘,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原产欧洲。现我国各地有栽培,供观赏或药用。

原形态

桂竹香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茎直立或上升,具棱角,下部木质化,具分枝,全株被贴生长柔毛。基生叶莲座状;叶柄长7-10mm;叶片倒披针形、披针形至线形,长1.5-7cm,宽5-15mm,先端急尖,基部渐狭,全缘或稍具小齿;茎生叶较小,近无柄。总状花序果期伸长;萼片4,长圆形,长6-11mm;化瓣4,橘黄色或黄褐色,倒卵形,长约1.5cm,有长爪;雄蕊6,近等长;雌蕊1,子房少数有极短柄,柄线形,花柱短,柱头成二极叉开,深裂。长角果线形,长4-7.5cm,具扁4棱,直立,劲直,果瓣有明显中肋。种子2行,卵形,浅棕色,先端有翅。花期4-5月,果期5-6月。

性状:性状鉴别 花呈椭圆形,长约2.5cm。花萼4片分离,阔披针形,先端渐尖,长0.5-1cm,绿色或绿褐色。花冠4瓣,上端肾形向下渐狭成条状,长编印1.5cm,枯黄色或黄褐色。雄蕊6枚,近等长。雌蕊1,花柱较短,柱头2分叉。气微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花含槲皮素(quercetin),竹鼠李素(rhamn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阿拉伯糖-7-鼠李糖甙(isorhamnetin-3-arabino-7-rhamnoside),异鼠李素素-3-葡萄糖-7-鼠李糖甙(isorhamnetin-3-gluco-7-rhamnoside),槲皮素-7-鼠李糖甙(quercetin-7-rhmnoside)等黄酮类化合物,并含异硫氰酸-3-甲硫基内酯(3-methylthiopropyl isothiocyanate)。

种子含墙花甙(cheiroside)A,墙花毒甙(cheirotoxin),阿氏桂竹香甙(alliside),去葡萄糖墙花毒甙(desglucocheirotoxin),葡萄糖芥甙(erysimoside),葡萄糖阿氏桂竹香甙(glucoalliside),黄白糖芥甙(erysimoside),葡萄糖阿氏桂竹香甙(glucoalliside),黄白糖芥甙(helveticoside),黄白糖芥醇甙(helveticosol),葡萄糖糖芥醇甙(erysimosol),毒毛旋花子甙元(strophanthidin),双葡萄糖糖芥甙(glucoerysimoside),比平多甙元-6-脱氧古洛糖葡萄糖甙(glucobipindogulomethyloside),芥子碱(sinapine)。还含挥发性的异硫氰酸甲酯(methyl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异丙酯(isopropylisothiocyanate)。

性味:甘;平

归经:大肠;肾;肝经

注意:孕妇慎服。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通经。主大便秘结;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3]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花有泻下和通经的作用。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