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莸 (马鞭草科、莸属植物))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莸 (马鞭草科、莸属植物))
莸,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单花莸Caryopteris nepetaefolia (Benth.) Maxim.的全草。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具有清暑解表,利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夏季感冒,中暑,热淋,带下,外伤出血。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莸
- 别 名:方梗金钱草、倒挂金钟、野苋草、边兰、半枝莲、荆芥叶莸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管状花目
- 科 :马鞭草科
- 属 :莸属 种 单花莸
- 采收时间:夏、秋季
- 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
- 贮 藏:置阴凉干燥处
- 分布区域: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时蔓生,仅基部木质化,高30-60厘米;茎方形,被向下弯曲的柔毛。叶片纸质,宽卵形至近圆形,长1.5-5厘米,宽1.5-4厘米,顶端钝,基部阔楔形至圆形,边缘具4-6对钝齿,两面均被柔毛及腺点,侧脉3-5对;叶柄长0.3-1厘米,被柔毛。单花腋生,有长1.5-3厘米的纤细花柄,近花柄中部生两枚锥形细小苞片;花萼杯状,长约6毫米,结果时略增大,两面均被柔毛和疏生腺点,5裂,裂片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有明显脉纹;花冠淡兰色,外面疏生细毛和腺点,喉部通常被柔毛,下唇中裂片较大,全缘,花冠管长6-9毫米;雄蕊4枚,与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密生绒毛。蒴果4瓣裂,果瓣倒卵形,无翅,表面被粗毛,不明显凹凸成网纹,长约4毫米,淡黄色。花果期5-9月。
生长环境
生于阴湿山坡、林边、路旁或水沟边。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地。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微甘,性凉。
归经:归脾、膀胱经。
功效:清暑解表,利湿解毒。 主治:夏季感冒,中暑,热淋,带下,外伤出血。
相关配伍
1、治感冒:莸、一枝黄花、忍冬藤各9-15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中暑:莸15-30g。水煎代茶饮。(《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暑解表,利尿解毒。” [1]
附注
本种和活血丹外形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 1、莸:叶广卵圆形,基部阔楔形或近截形,每边有3-5枚粗圆齿,叶柄较短(1-1.5分)。
* 2、活血丹:叶肾形至圆心脏形,每边有7-9枚粗圆齿,叶柄较长(4分-2.5寸)。两者不能混用。
《中药大辞典》:莸
拼音注音:Yóu
别名:边兰、方梗金钱草、野苋草,半枝莲、倒挂金钟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莸的全草。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及路边。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5~90厘米。小技有向下的白色柔毛。单叶对生;广卵圆形,长1~3厘米,宽7~25毫米,先端钝圆或稍尖,基部阔楔形或截形,每边缘有3~5枚粗圆锯齿,侧脉5条,两面有短柔毛和金黄色的细腺点;叶柄长3~4毫米。花蓝紫色,单生于叶腋;花柄纤细,中上部有一对短线形小苞片;萼具短筒,外有短柔毛和金黄色细腺点,5裂,裂片卵形;花冠4裂。全缘;匙形雄蕊4,2强;雌蕊1,花枉细长、光滑,顶端2裂,子房上位,密生短柔毛。蒴果,有长硬毛。花期4月。
性味:性凉,味微甘。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利尿解毒。治中暑,感冒,尿路感染,白带,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2]
复方
①治中暑:莸五钱至一两,水煎代茶饮。
②治感冒:莸、一枝黄花、荆芥、忍冬藤各三至五钱。水煎服。
③治尿路感染:莸五钱至一两,石苇、木通、车前草各三钱。水煎服。
④治白带:鲜莸四两。水煎服。
⑤治外伤出血:鲜莸叶捣烂外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
参考文献
- ↑ 莸(马鞭草科、莸属植物)的信息介绍
- ↑ 《中药大辞典》:莸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