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绢毛山梅花(虎耳草科、山梅花属植物))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绢毛山梅花(虎耳草科、山梅花属植物))

是虎耳草科山梅花属植物。灌木,高1-3米;二年生小枝黄褐色,表皮纵裂,片状脱落,当年生小枝褐色,无毛或疏被毛。叶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11厘米,宽1.5-5厘米。总状花序有花7-15(-30)朵,下面1-3对分枝顶端具3-5花成聚伞状排列。蒴果倒卵形,长约7毫米,直径约5毫米;种子长3-3.5毫米,具短尾。花期5-6月,果期8-9月。

绢毛山梅花实生苗开花早,2-3年生便能开花,观赏效果好。根皮可以入药。活血,止痛,截疟。用于疟疾,挫伤,腰肋疼痛,胃气痛。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无危(LC)。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镇雄、巧家、文山、富宁、景东和漾濞)。生长于海拔350-3000米的林下或灌丛中。

目录

绢毛山梅花(学名: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绢毛山梅花
  • 别 名:建德山梅花、毛萼山梅花、土常山、探花
  • 拉丁学名: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  :蔷薇目
  • 亚 目:虎耳草亚目
  • 科  :虎耳草科
  • 亚 科:绣球花亚科
  • 族  :山梅花族
  • 属  :山梅花属
  • 种  :绢毛山梅花
  • 命名者及年代:Koehne,1891
  • 保护级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无危(LC)

植物学史

绢毛山梅花由由奥古斯丁·亨利(Augustine Henry)于1888-1889年发现,1897年被引进法国,当时M.de Vilmorin从AbbéFarges获得种子。1900年,威尔逊(Wilson)为韦奇(Veitch)先生收藏时,将其引入英国。

形态特征

灌木,高1-3米;二年生小枝黄褐色,表皮纵裂,片状脱落,当年生小枝褐色,无毛或疏被毛。叶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11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具锯齿,齿端具角质小圆点,上面疏被糙伏毛,下面仅沿主脉和脉腋被长硬毛;叶脉稍离基3-5条;叶柄长8-12毫米,疏被毛。

总状花序有花7-15(-30)朵,下面1-3对分枝顶端具3-5花成聚伞状排列;花序轴长5-15厘米,疏被毛;花梗长6-14毫米,被糙伏毛;花萼褐色,外面疏被糙伏毛,裂片卵形,长6-7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渐尖,尖头长约1.5毫米;花冠盘状,直径2.5-3厘米;花瓣白色,倒卵形或长圆形,长1.2-1.5厘米,宽8-10毫米,外面基部常疏被毛,顶端圆形,有时不规则齿缺;雄蕊30-35,最长的长达7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5毫米;花盘和花柱均无毛或稀疏被白色刚毛;花柱长约6毫米,上部稍分裂,柱头桨形或匙形,长1.5-2毫米。蒴果倒卵形,长约7毫米,直径约5毫米;种子长3-3.5毫米,具短尾。花期5-6月,果期8-9月。

繁殖方法

繁殖容易。蒴果于10月下旬至11月成熟;种子细小,千粒重约0.18克净种后,用布袋干藏或用薄膜袋密封,置冷库(5℃)或冰箱中贮藏,翌春播种。播种宜拌细山灰撒播于苗床上,再覆盖稻草,厚1厘米,以不见土为度。播后15天左右出苗,利用阴天或傍晚揭草,搭上荫棚,待苗高3-5厘米,气温在30℃以下时,可揭去荫棚,进行全光培育。一年生苗高20-30厘米,两年后即出圃栽植。该品种还可以进行扦插、压条繁殖。

主要价值

观赏:绢毛山梅花实生苗开花早,2-3年生便能开花,观赏效果好。

药用:根皮可以入药。活血止痛截疟用于疟疾挫伤腰肋疼痛胃气痛 [1]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无危(LC)。

绢毛山梅花(原变种):PhiladelphussericanthusKoehne var.sericanthus

形态特征

灌木,高1-3米;二年生小枝黄褐色,表皮纵裂,片状脱落,当年生小枝褐色,无毛或疏被毛。叶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11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具锯齿,齿端具角质小圆点,上面疏被糙伏毛,下面仅沿主脉和脉腋被长硬毛;叶脉稍离基3-5条;叶柄长8-12毫米,疏被毛。总状花序有花7-15(-30)朵,下面1-3对分枝顶端具3-5花成聚伞状排列;花序轴长5-15厘米,疏被毛;花梗长6-14毫米,被糙伏毛;花萼褐色,外面疏被糙伏毛,裂片卵形,长6-7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渐尖,尖头长约1.5毫米;花冠盘状,直径2.5-3厘米;花瓣白色,倒卵形或长圆形,长1.2-1.5厘米,宽8-10毫米,外面基部常疏被毛,顶端圆形,有时不规则齿缺;雄蕊30-35,最长的长达7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5毫米;花盘和花柱均无毛或稀疏被白色刚毛;花柱长约6毫米,上部稍分裂,柱头桨形或匙形,长1.5-2毫米。蒴果倒卵形,长约7毫米,直径约5毫米;种子长3-3.5毫米,具短尾。花期5-6月,果期8-9月。 [2]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50-3000米的林下或灌丛中。产自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模式标本采自湖北。

绢毛山梅花系(学名:Ser. Sericanthi Rehd。)

是蔷薇目Rosales虎耳草亚目Saxifragin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绣球花亚科Hydrangeoideae山梅花族Trib. Philadelpheae山梅花属Philadelphus下属的一系。本系有6种。

形态特征

中等灌木,叶下常疏被毛或仅脉腋被毛;总状花序常下部分枝;花萼外面疏被毛;柱头棒形或匙形,较花药长而粗。

本系的模式种

绢毛山梅花(学名:P. sericanthus Koehne) [3]

下级分类

  • 丽江山梅花:Philadelphus calvescens (Rehd.) S. M. Hwang
  • 尾萼山梅花:Philadelphus caudatus S. M. Hwang
  • 滇南山梅花:Philadelphus henryi Koehne
  • 灰毛山梅花(变种):Philadelphus henryi Koehne var. cinereus Hand.-Mazz.
  • 滇南山梅花(原变种)Philadelphus henryi Koehne var. henryi
  • 绢毛山梅花: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
  • 牯岭山梅花(变种):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 var. kulingensis (Koehne) Hand.-Mazz.
  • 绢毛山梅花(原变种):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 var. sericanthus
  • 毛柱山梅花 Philadelphus subcanus Koehne
  • 毛柱山梅花:(原变种)Philadelphus subcanus Koehne var. subcanus
  • 密毛山梅花(变种):Philadelphus subcanus Koehne var. dubius (Koehne) S. Y. Hu
  • 城口山梅花(变种)Philadelphus subcanus Koehne var. magdalenae (Koehne) S. Y. Hu
  • 浙江山梅花:Philadelphus zhejiangensis (Cheng) S. M. Hwang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