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盐地风毛菊(菊科、凤毛菊属植物))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盐地风毛菊(菊科、凤毛菊属植物))
为双子叶植物纲、菊科、凤毛菊属的植物。分布于俄罗斯、蒙古、中亚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青海等地,生长于海拔2,740米至2,88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盐土草地、戈壁滩及湖边,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目录
盐地风毛菊(学名:Saussurea salsa)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盐地风毛菊
- 中文学名:Saussurea salsa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 族 :菜蓟族
- 亚 族:飞廉亚族
- 属 :风毛菊属
- 亚 属:风毛菊亚属
- 组 :纤维组
- 分布区域:中国、俄罗斯、中亚
形态特征
盐地风毛菊是一种多年生草本,高20-50cm。根粗壮,棕褐色;根颈密被残存的死叶柄及其分解的纤维。
茎:茎通常单一,直立,在上部或中部分枝,有棱曹,具长短和宽窄不一的翅,翅全缘或具齿。
叶:叶质地厚,粗糙被短硬毛或光滑无毛,下面有腺点,基生叶和茎下部叶较大,长5-20cm,宽2-6cm,叶片长圆形、长圆状线形、长圆状披针形,大头羽状全裂或深裂,顶裂片大,常为箭头状,沿缘具波状齿或缺刻状裂片,稀全缘;侧裂片较小,多数,三角形、卵形、菱形、披针形,通常全缘,向下俞小,叶柄短于叶片,柄基部鞘状扩大;茎生叶向上渐小,长圆形、披针形或线形,沿缘有齿或全缘,无柄,通常沿茎下延成翅。
花:头状花序小,多数,生于茎枝顶端,排列成伞房状、复伞房状或伞房圆锥状;总苞圆柱状,总苞片5-7层,淡紫红色,无毛或有稀疏蛛丝状柔毛,外层总苞片卵形,顶端钝,内层总苞片长圆形。小花粉红色或玫瑰红色。
果实:瘦果圆柱形,长约3mm,淡褐色,无毛,冠毛2层,白色,外层刚毛不等长,糙毛状,内层刚毛羽状。花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喜生于高山和低山盐渍化低地、平原荒漠戈壁、盐渍化沙地,以及沼泽化草甸,海拔190-3250m,可在重度盐渍化环境中生长。
国内分布: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噶尔穆、芒崖)、新疆(巴里冲湖)。生长于盐土草地、戈壁滩、湖边,海拔2740--2880米。
国外分布:俄罗斯、中亚、蒙古均有分布。 [1]
参考文献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630.图6674.1975;Lipsch·, Gen.Saussurea 117.1979.——Serratula salsa
高盐地风毛菊(学名:Saussurea lacostei)
是桔梗目、菊科、风毛菊属的植物,基生叶有长柄,柄长5-7.5厘米,基部鞘状扩大,叶片全形长椭圆形,长达8厘米,为中国的特有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7-25厘米。根状茎粗,圆锥状,木质化,密被残存的叶柄。茎直立,被稀疏或稠密的白色短硬毛。基生叶有长柄,柄长5-7.5厘米,基部鞘状扩大,叶片全形长椭圆形,长达8厘米,宽达3厘米,二回羽状深裂,一回侧裂片5-6对,全形披针形或长椭圆形,未回裂片少数,锯齿状;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但少且小;全部叶两面同色,绿色,被白色稀疏的短硬毛。
头状花序2-6个,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极少单生茎顶,有长1-5毫米的花序梗。总苞倒圆锥状,直径0.8-1厘米;总苞片4-5层,外层卵形,长4毫米,宽2毫米,顶端渐尖或急尖,中层长椭圆形,长1厘米,宽2毫米,顶端钝,内层披针形,长1厘米,宽2毫米,顶端急尖,全部总苞片麦杆黄色,外面无毛。小花淡紫色,长2.4厘米,细管部长1.6厘米,檐部长8毫米。
瘦果长圆形,褐色,长5毫米,无毛。冠毛2层,外层白色,糙毛状, 长2.5毫米,内层污黄色,羽毛状,长1.2厘米。花果期7-9月。 [2]
生长环境
生长于石质干山坡或山坡阴处,海拔2650-3000米。分布新疆(喀什、阿哈奇)。